趙亞平
河南三門峽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科 三門峽 472143
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股溝疝手術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并發癥的影響
趙亞平
河南三門峽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科 三門峽 472143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股溝疝手術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隨機將60例腹股溝疝患者分為2組,各30例。觀察組給予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照組給予普外科常規護理。比較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腹股溝疝手術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可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并能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效果確切。
臨床護理路徑;腹股溝疝;健康知識掌握程度
2015-01—2016-08間,我科選取6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腹股溝疝患者,分別實施普外科常規護理及臨床護理路徑護理,以探討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并發癥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0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32~74歲,平均58.43歲。腹股溝斜疝41例,腹股溝直疝19例。均在硬外麻醉下實施擇期無張力疝修補術。隨機將患者分為2組,各30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疝類型及術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1)對照組:給予腹股溝疝手術常規護理。(2)觀察組:按照臨床護理路徑給予護理。按路徑要求責任護士記錄患者治療、護理及疾病相關健康教育情況。入院第1天向患者介紹科室環境、責任醫師及護理人員。配合其完善相關檢查。遵醫囑用藥控制并存疾病并指導飲食。準備500 g袋裝食鹽一袋。入院第2天,向患者詳細講解腹股溝疝及無張力疝修補術和麻醉等相關知識。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完成術前各項準備工作。入院第3天(手術當天),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袋裝食鹽壓迫切口6 h,并墊起陰囊。指導其采取正確體位及飲食。入院第4~6天(術后第1~3天),囑患者下床適度活動,密切觀察有無并發癥發生。護士長做出院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評價,告知出院注意事項及復診時間,給予辦理出院。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7.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新的護理模式,是指醫護人員針對某種疾病的治療、康復及護理而制定的計劃,以期在預定時間內完成診治,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和醫療資源的浪費[1]。路徑規定各種疾病的用藥及手術標準、住院時間和檢查檢驗類別,以減少住院時間和費用。臨床護理路徑應遵從具體化、透明化及尊重患者的原則,護理人員依據專業知識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使其能夠對疾病本身、手術、麻醉及相關注意事項等有一定了解和掌握,并能積極主動參與并配合護理工作。
目前無張力修補術已成為治療腹股溝疝的首選術式,并取得了滿意效果,但術后仍然會出現并發癥和復發等[2]。必要及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減少并發癥發生具有重要作用。將臨床護理路徑運用到腹股溝疝手術患者的護理中,因其預見性、計劃性、針對性以及時限性的特點[3],使得能夠整體及有效的護理患者,并改善治療效果。程序化及規范化的臨床護理路徑,不僅能避免護理人員盲目而機械的按醫囑工作,使其更有目的及預見性地進行主動護理,同時也給低年資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工作提供了依據[4],從而避免護理工作遺漏及不良事件的發生。
我們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腹股溝疝患者,分別實施普外科常規護理及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并對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并發癥的影響進行比較、探討。結果顯示,依照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可保證護理工作有序、計劃及規范的進行,并能有效預防術后并發癥和提升臨床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效果確切。
[1] 鄧群,王儉,蔣媛.腹股溝疝臨床護理路徑的體會[J].新疆醫學,2016,46(6):740-742.
[2] 倪琳.腹股溝斜疝手術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8):99-100,117.
[3] 周彩霞.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腹股溝疝患者圍術期應用的效果評價[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1):156-157.
[4] 羅洪梅.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的效果評價[J].重慶醫學,2014,43(22):2 970-2 971.
(收稿 2016-12-11)
R473.6
B
1077-8991(2017)02-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