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亭 李志斌 杜東嶺
中山大學附屬東華醫院泌尿外科 東莞 523110
微創經皮腎鏡與單孔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結石對比研究
楊春亭 李志斌 杜東嶺
中山大學附屬東華醫院泌尿外科 東莞 523110
目的 對比微創經皮腎鏡與單孔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效果。方法 選取98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抽簽分為2組,各49例。對照組實施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觀察組采用單孔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對比2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術中血紅蛋白下降較對照組明顯,手術時間明顯延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肉眼血尿持續時間及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結石清除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比較,單孔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并發癥發生率低,利于促進患者恢復,效果較為顯著。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單孔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輸尿管上段結石
輸尿管上段結石多發生于中壯年男性[1],以血尿、絞痛等為主要臨床癥狀,可引發感染及尿路梗阻。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及單孔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是臨床常用的手術方式。為比較兩種術式的治療效果,2015-04—2016-06間我院對98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分別實施微創經皮腎鏡與單孔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現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04—2016-06間在我院治療的98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按抽簽順序分為2組,各49例。對照組:男31例,女18例;年齡(43.1±12.4)歲。體質量指數(21.6±2.7)kg/m2。輕度腎積水15例,中度18例,重度16例。觀察組:男30例,女19例;年齡(42.9±12.3)歲。體質量指數(21.8±2.1)kg/m2。輕度腎積水14例,中度19例,重度16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術前完善血常規、凝血功能等相關檢查。對照組實施微創經皮腎鏡取石治療:全身麻醉,取俯臥位。腋后線至肩胛線與11肋或12肋下緣之間區域為穿刺點,在B超下對腎中盞或腎上盞進行穿刺。進入腎盞后拔除針芯,置入斑馬導絲,筋膜擴張器擴張。置入F16 peel-away塑料套管,建立碎石通道。在斑馬導絲牽引下置入輸尿管硬鏡,通過氣壓彈道碎石機碎石,利用碎石系統將碎石吸出。腎盂置入F5雙J管,并留置腎造瘺管。觀察組實施單孔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全麻下健側臥位,常規消毒、鋪巾。于第12肋、腋后線交點下做縱行小切口。逐步分離腹膜后間隙,推開腹膜及脂肪。置入自制氣囊擴張腹膜后間隙,10 min后退出氣囊。使用單通道穿刺器建立通道,沿腰大肌側明確輸尿管和結石的位置,將輸尿管切開后取出結石,留置雙J管和引流管,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2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及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統計2組結石清除率及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

2.1 手術情況 觀察組術中血紅蛋白下降較對照組明顯,手術時間明顯延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s)
2.2 術后情況 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肉眼血尿持續時間及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一般情況對比±s,d)
2.3 結石清除率及并發癥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結石清除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結石清除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開放手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創傷大、出血多,患者住院時間長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影響患者預后[2]。微創經皮腎鏡取石手術具有創傷小、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勢,治療重度腎積水輸尿管迂曲患者效果顯著,可減少輸尿管鏡進鏡困難[3],是治療復雜尿路結石的首選方式。但有文獻報道[4],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因需對通道進行擴張,將損傷腎實質,誘發腎周血腫等并發癥。術中使用生理鹽水進行快速沖洗達到維持視野清晰的效果,易造成毒素、細菌等進入血液,增加膿毒血癥發生率,嚴重者將危及患者生命。單孔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因其技術要求較高,在臨床上推廣有一定難度。但該術式僅需一個操作通道,減少手術創傷,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兩種手術方式比較,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術中易發生結石碎片崁于管壁,使用水沖出將造成部分結石反流,引發腎內殘留[5]。而單孔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可在直視下進行,減少結石殘留,提高結石清除率,且減少周圍組織損傷。單孔通道進行建立,不需要將血管密集區域分離,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手術安全性[6]。單孔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不進行灌洗沖洗,可降低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本文觀察組手術時間雖較長,但血紅蛋白下降水平較對照組明顯降低,結石清除率明顯提高。同時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肉眼血尿持續時間及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說明單孔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創傷小,并發癥發生率低,有助于患者術后順利恢復,且安全性高。
[1] 王偉強,李升,陳映鶴.經皮腎鏡碎石術與經輸尿管鏡(聯合封堵器)碎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比較[J].浙江醫學,2016,38(10):704-706.
[2] 何躍,奉友剛,何俊,等.經皮腎鏡微通道氣壓彈道碎石和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的療效比較[J].四川醫學,2016,37(3):329-331.
[3] 余靈安,黃丹江,韓穎敏.單側輸尿管結石致腎絞痛急性發作患者腎實質 CT 值特征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8):2 232-2 236.
[4] 朱家紅,高華廷,邵煥軍,等.經皮腎鏡與經尿道輸尿管鏡取石術對老年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的療效及對腎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9):2 238-2 239.
[5] 羅立曠,湛海倫,楊飛,等.經皮腎鏡取石術與輸尿管鏡下碎石術處理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6,10(17):2 560-2 563.
[6] 馬進榮,蔣君濤,孫曉文,等.后腹腔鏡與輸尿管鏡技術用于感染性輸尿管上段結石取石碎石的比較[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6,21(4):260-262.
(收稿 2016-11-07)
R693+.4
B
1077-8991(2017)02-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