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偉
河南西平縣人民醫院麻醉科 西平 463900
預注地佐辛抑制全麻蘇醒期患者躁動效果觀察
李春偉
河南西平縣人民醫院麻醉科 西平 463900
目的 探討預注地佐辛抑制全麻蘇醒期患者躁動的效果。方法 將84例全麻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42例。對照組在手術結束前15 min前靜推生理鹽水2 mL,觀察組則靜推地佐辛0.25 mg/kg。比較2組患者:(1)蘇醒期躁動評分。(2)拔管前、拔管時、拔管后5 min、10 min及15 min的MAP、SpO2、HR。(3)蘇醒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2組患者蘇醒期不良反應發生率、蘇醒時間及各時點SpO2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躁動評分優于對照組,各時點的MAP、HR波動幅度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全麻手術患者,在手術結束前預注地佐辛,可有效改善蘇醒期患者的躁動評分,并保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
全身麻醉;地佐辛;蘇醒期;躁動
目前全麻多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靜脈麻醉。丙泊酚的維持時間僅約10 min, 瑞芬太尼在術畢停藥后,鎮痛效應也迅速消失。所以手術結束時如未能及時給予鎮痛藥物,患者蘇醒期由于疼痛等刺激而發生的躁動,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而導致嗆咳、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心血管反應,若不及時處理,可對患者的預后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2]。2015-11—2016-11,我們對42例接受全麻手術的患者,在手術結束前預注地佐辛,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84例2015-11—2016-11間在我院接受全麻手術的患者, ASAⅠ~Ⅱ級。排除長期應用藥物鎮痛及成癮者。均無精神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病和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異常。男45例,女39例;年齡42~70歲,平均52.4歲。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麻醉前準備:安放多參數監護儀。局麻下行橈動脈血壓監測。建立外周靜脈通路。(2)麻醉誘導:依次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1~0.2 mg/kg,舒芬太尼0.2 ~0.4 μg/kg、丙泊酚2~2.5 mg/kg、順式阿曲庫銨0.15~0.2 mg/kg。氣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機控制呼吸。(3)麻醉維持:持續靜脈泵注丙泊酚5~10 mg/(kg·h)、瑞芬太尼0.1~0.4 μg/(kg·min)、順式阿曲庫銨0.05~0.12 mg/(kg·h)。手術完成前10 min停用丙泊酚,術畢停用瑞芬太尼,并靜脈推注新斯的明1 mg、阿托品0.5 mg。(4)手術完成前15 min用藥:觀察組靜脈推注地佐辛0.25 mg/kg,對照組靜脈推注生理鹽水2 mL。
1.3 觀察指標 (1)蘇醒期患者的躁動評分[3]:無躁動為0分;焦慮但聽從指令為1分(輕度躁動);焦慮且不能聽從指令,需給予保護性措施為2分(中度躁動);劇烈焦慮且需多人制動為3分(重度躁動)。(2)拔管前(T0)、拔管時(T1)、拔管后5 min(T2)、10 min(T3)及15 min(T4)的MAP、SpO2、HR。(3)蘇醒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例數。

2.1 2組躁動評分比較 觀察組0分40例,1分2例;對照組0分4例,1分11例,2分9例,3分18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并發癥及蘇醒時間比較 觀察組蘇醒時間為(10.2±2.3)min,對照組為(11.4±4.3) min;觀察組發生并發癥3例(7.14%),其中呼吸抑制1例,惡心、嘔吐2例;對照組2例(4.76%),其中呼吸抑制和惡心、嘔吐各1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2組各時點MAP、SpO2、HR比較 2組患者各時點SpO2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的MAP和HR波動幅度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各時點MAP、SpO2、HR對比
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靜脈麻醉進行手術時,當術畢停用麻醉藥物后,鎮痛效果應迅速消失。患者在蘇醒期因疼痛等刺激而發生躁動,易導致心腦血管并發癥。如何抑制患者躁動,維持生命體征平穩是麻醉成功的關鍵[4]。
地佐辛是一種新型阿片受體混合激動拮抗劑,其既可通過激動患者體內κ受體而產生較強的中樞性鎮痛效應,鎮痛起效快、鎮痛持續時間可維持3 h左右。在手術完成之前靜脈推注能在患者體內保留較高的有效濃度。同時還具有拮抗μ受體作用,對呼吸抑制作用小,成癮率較小,而且不產生煩躁、焦慮的優點,已廣泛用于各種手術及侵入性檢查的鎮痛[5-6]。
我們選取丙泊酚-瑞芬太尼靜脈麻醉手術的患者,觀察組在手術結束前15 min靜推地佐辛,對照組靜推生理鹽水。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蘇醒期的躁動評分及MAP和HR波動幅度均小于對照組,同文獻報道一致[1]。表明預注地佐辛可有效抑制蘇醒期間患者的躁動和心血管不良反應,利于患者的恢復。
[1] 呂霞.預注地佐辛在全麻蘇醒期中的應用[J].醫藥論壇雜志,2015,36(10):46-47.
[2] 石峰,袁洪蕾.地佐辛和小劑量瑞芬太尼抑制全身麻醉拔管期間心血管反應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9):118-119.
[3] 劉衛校,丁華,高華.地佐辛預防瑞芬太尼全麻蘇醒期痛覺高敏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6):76-77.
[4] 袁鵬,王珂,趙民,等.地佐辛聯合丙泊酚預防小兒全麻蘇醒期躁動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4,11(42):76-78.
[5] 宋曉乾,浦紅茜,臧慶淑. 丙泊酚復合地佐辛或芬太尼用于無痛腸鏡的臨床效果[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11):1 097-1 098.
[6] 高瑋,趙琳,趙滿林,等.地佐辛聯合舒芬太尼在上腹部手術及髖關節置換術后鎮痛的臨床研究[J]. 臨床麻醉學雜志,2014,30(6):532-535.
(收稿 2017-01-04)
R614.2+4
B
1077-8991(2017)02-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