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潔 溫春功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民營企業發展有其特殊的歷史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扶貧脫貧,而扶貧脫貧重要依靠在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發展最大瓶頸在人才資源,筆者通過對民營企業人才資源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分析,分析當下人才引進現狀,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視角下民營企業人才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民營企業;小康社會;人才資源;研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民營企業發展有其特殊的歷史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扶貧脫貧,而扶貧脫貧重要依靠在民營企業。如何既能通過人才資源建設來提升各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又能通過人才隊伍建設和企業競爭力提升來促進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是擺在民營企業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文章中,筆者通過對民營企業人才資源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分析,全面而客觀地分析當下人才引進現狀,客觀權衡民營企業的人才戰略,嘗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背景下更加充分的通過人才資源建設戰略實現企業自身發展和扶貧脫貧的雙贏。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民營企業人才資源建設現狀
現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攻堅期,民營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重要載體,其作用不容小覷,脫貧攻堅關鍵在人,民營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人才,然而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在人才資源建設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民營企業對適用人才的吸引力較差。一般而言,民營企業工作穩定性不如大中型國企,工作壓力較大,因而人才資源的流動性較大,而且民營企業普遍存在人力資源管理不健全和社會保障不夠完備的現象,不少企業拖欠員工工資,或者五險一金繳納不及時,員工沒有安全感;有時有的企業經營不善,甚至連資金鏈都很緊張,創新和創業條件不夠友好,優秀人才較難長時間留在企業發光發熱,即民營企業較難留住人才。
二是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定位模糊,激勵不足,人才繼續發展渠道狹窄。就民營企業而言,不少民營企業都是親戚相鄰組團構建,在企業發展前期可以團結一致克服困難,一旦企業發展壯大到一定規模,就必須從外面引進各方面的人才來充實企業。但是人才引進來以后,企業管理者如何對人才進行定位,是一輩子的打工仔還是未來企業的主人?如果為了企業發展,那么企業管理者就必須制定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制度,讓有為的人才能夠有位。如果企業管理者搞企業管理的近親繁殖,發展中排擠外來人才,那么民營企業只會喪失核心競爭力。外來人才的個人發展得不到保障,一輩子只是作為勞動力使用而不是人力資源來開發,那么人才留在民營企業發展的意愿較低。
三是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不力。民營企業發展需要每個人共同的努力,需要全企業員工共同為之努力奮斗的目標綱領,這就是企業文化,也可以說是企業的價值觀。然而不少民營企業并沒有個人的核心價值觀,企業文化發展也是模糊化,企業文化建設遠遠滯后。民營企業沒有個人的企業文化,就不會有良好的創業氛圍,沒有良好的創業工作氛圍,也就沒有擰成一股繩的高效生產力和創造力,這對民營企業生產和經營負面影響很大。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對策
一是重塑民營企業吸引人才的優秀環境。一方面要做大做強做完善企業自身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立靈活的薪資與完善的福利制度,以及完備的五險一金社會保險繳納制度,加強績效考核和目標考核、過程考核,采用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以考核激勵刺激人才出謀獻策,給企業人才吃上定心丸,安心扎根民營企業做貢獻。
二是大膽立足民營企業未來,敢于用人唯賢,以能為先,用真金白銀才促生產。民營企業管理者要敢于打破壁壘,優化調整自身目標策略,設置一些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崗位、職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能夠滿足人才自我滿足與實現的客觀要求,敢于讓外來人才能者上,自家人才庸者下,敢于制定科學化的股權政策,用技術入股、工齡入股等分紅方式,將企業、人才利益有機融合,不斷增強引進人才的責任感、主人翁意識,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企業管理全過程中,讓民營企業人才變身企業主人,以主人翁意識投身企業建設與發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背景下,民營企業可以立足實際,多去西部欠發達地區招聘人才,嘗試和科研院所建立扶貧合作機制,積極出資培養相關行業貧困學子的學習教育;在此過程中,也要注重企業內部選拔與培養,要注重外部聘用,要積極、主動參與到人才市場競爭中,根據自身發展情況,招聘對應的專業人才。此外,為了減少在人才方面花費的成本,可以采用臨時聘用、鐘點聘用等形式,吸引大量優秀人才,優化內部人員結構。
三是加強民營企業人才隊伍的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民營企業要建設好人才隊伍教育框架,構建科學化的人才培訓機制,要根據不同崗位需求,定期對內部員工進行全面而系統地培訓,不斷完善他們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提高他們專業化技能,在實踐中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提高自身多方面技能,為內部員工提供更多晉升、深造學習的機會,提高員工綜合素質,不斷發現內部新人才,加以優化利用。
四是要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就民營企業而言,要好好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利契機,通過加強扶貧和脫貧工作支持力度,在社會上樹立企業自身講政治顧大局的社會責任感,更要通過教育扶貧等手段營造自身價值觀,打造面向未來的企業文化。在發展道路上,民營企業必須注重構建一種“公平競爭、獎懲分明、社會擔當、面向未來、共同成長”的文化氛圍,為人才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環境,給人才吃上定心丸,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從而留住大量優秀人才,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結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背景下,我國民營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方式較為落后,民營企業管理者必須把準時代脈搏,要充分認識到民營企業人才資源及人才隊伍建設是民營企業發展的核心組成要素,要充分認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背景能給企業自身文化建設帶來的有利契機,抓住機會營造有利于人才隊伍建設的環境。筆者根據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建議民營企業通過打造崗位激勵,優化人才引進形式,加強教育培訓等方式,構建全新的人才引進、培養模式,實現民營企業和人才個人發展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