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民國湖北楚劇

2017-04-10 19:14:59梁桂蓮
社會科學動態 2017年5期

梁桂蓮

論民國湖北楚劇

梁桂蓮

民國時期是楚劇從民間小戲逐步走向興盛發展的時期。在這期間,眾多的楚劇藝人自強不息,銳意進取,不僅積極為楚劇的定名、正規轉型四處奔走,多方求教,而且也為楚劇的藝術改革孜孜探索,融會百家。抗戰時期,楚劇藝人赤膽忠心,不畏艱苦,以藝術為投槍,為抗日救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楚劇;楚劇改良;李百川;沈云陔

楚劇是湖北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作為一種地方小戲,楚劇以鍥而不舍的創新精神和廣征博采的包容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不僅為民眾貢獻了一大批優秀演員和劇目,而且也在民國時期迅速成長為具有全國影響的地方大戲,稱雄漢上,歷久不衰。其興盛發展,不僅見證了民國時期武漢的政治風云變幻和各劇種競爭之態勢,而且也可為今天現代藝術的發展走向和市場轉型提供有益鏡鑒。

一、楚劇由來

楚劇為地方戲劇,主要流行于武漢及武漢附近各地,其前身是發端于黃陂、孝感一帶的花鼓戲(俗稱 “燈戲”)。黃孝花鼓戲大約形成于清道光年間,葉調元 《漢口竹枝詞》中即有 “俗人編自愛風情,浪語油腔最喜聽;土蕩約看花鼓戲,開場總在兩三更”的詩句,由此可見花鼓戲在下層民眾中的影響。作為地方小戲,花鼓戲因其唱腔來源于民間小調, 且表演多涉低俗, 故又有 “浪語油腔”、“淫戲”之稱,因此在清朝乃至民國初期多次受到政府的嚴厲查禁。如 1878年的 《申報》記載:“近聞黃陂、黃岡等縣之無業游民又到漢皋通濟門外演唱花鼓小戲……遂立飭役拿獲男扮女裝者二名。”①1917年1月5日漢口 《大中華日報》刊登的湖北省長公署禁令云:“上自天 (門)、 沔 (陽)、潛 (江)、 京 (山) 一帶, 下迄黃 (陂)、 孝 (感)及黃州等處,每屆新年,藉酬神演唱花鼓,甚至組織臨時賭場。一般男女,趁此閑月,如醉如狂,傷風敗俗,已達窮極,行政官屢次示禁,直如具文。”“省長署為維持風化起見,訓令各該知事,責成警佐協同團紳查禁。”②這種情況一直到1928年許可證管理的實施和完善后才結束。

雖然花鼓戲屢遭嚴禁,但因其生動活潑,生活氣息濃郁,表演親切自然等而廣受下層民眾歡迎,因此禁而不衰且更有明顯發展,產生了一批著名戲班和演員。如清末民初黃陂縣蔡梅店建立的東、西路花鼓戲李五云班,于1915年左右完全定型為西路花鼓戲班,影響力波及臨近數縣,演出遠至河南。其余著名戲班還有1918年組成的襄陽花鼓戲習有道班、1922年組成的黃梅采茶戲梅少堂班、1925年組成的東路花鼓戲盛家園班等。這些地方小戲中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則自然是楚劇的前身黃孝花鼓戲。

因漢口與黃陂、孝感毗鄰,風俗相通之故,黃孝花鼓戲在漢口下層民眾中天然具有良好的市場需求,但清代受限于政府嚴禁,只能在城市邊緣地區打擦邊球,或半夜三更偷偷演出。1902年漢口德租界清正茶園利用政府禁令不及之便,引入黃孝花鼓戲演出,每夜客滿,生意火爆,此后各租界茶園紛紛效法,黃孝花鼓戲遂在漢口租界內扎下根來,但租界之外仍為禁地,此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大革命時期。

民國建立后,黃孝花鼓戲進一步發展,開始在租界內的正式戲院登臺。1912年共和升平樓的經理鄭善生邀約江秋屏、朱福全、嚴少卿等人組班演出,是為花鼓戲進軍正式戲院之始。1914年玉壺春茶園改為戲院,其戲班前臺經理為李保記,后臺領班為李百川,后臺管事為張銀鈴。1915年徐鑫培、黃漢翔、余文君等人在法租界天聲舞臺組班,與前二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黃孝花鼓戲各戲班之間及與其他各劇種間激烈的競爭和交流,促進了花鼓戲藝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其身段、唱功、化妝、服裝、音樂、劇目等都逐漸開始走向正規化。

20年代中期,陶古鵬、李百川、沈云陔、章炳炎等名角合班就聘于天仙大舞臺,頗稱盛況,冠絕一時。是時黃孝花鼓戲雖仍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戲,但隨著其水平日進、在漢口及周邊地區的群眾基礎日深、名角輩出、人才濟濟,已為楚劇的最終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楚劇定名及改良

早期花鼓戲的主腔,是用黃陂、孝感的鄉音唱出來的一種 “峨呵腔”。這種唱腔來自民間田頭歌謠,一人唱,眾人和,又打鼓,又敲鑼,分為 “起腔—正腔—腰板—落腔”四段。進入租界以后,楚劇這種單調的唱腔和簡陋的演出形式,已明顯不能適應觀眾的需求,也無法在租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為了開創花鼓戲發展的新空間,1922年,章炳炎與李百川合作,以 “楚歌社”的名義,赴上海拓展花鼓戲市場,兼學其他劇種改革經驗。次年回漢口后,陶古鵬、章炳炎、李百川、沈云陔等商議,要突破花鼓戲聲腔之囿,遂邀請漢劇界的琴師嚴少臣 (盲人)為花鼓戲譜工尺,配過門,改人聲幫腔為胡琴伴奏,取得巨大成功,其余各戲班紛紛效仿,由此開啟了花鼓戲音樂的新時代。

1926年9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占漢口、漢陽,開展全方位的文化改革,湖北戲劇事業迎來新紀元。漢口黃孝花鼓戲藝人迫切希望趁此機會建立組織,實現向正規化轉型,但漢口市總工會只批準其建立 “花業公會”,花鼓戲藝人恥其名而不受。李百川乃與陶古鵬、王若愚等人求教于傅心一,傅心一說:“楚,就叫楚劇,唯楚有才,昔年漢劇也叫楚調。”③于是在傅心一主持下,黃孝花鼓戲改名“楚劇”,終于成為官方認可的正式劇種。同月,楚劇進化社正式成立,為湖北劇學總會的團體會員,選朱福全為委員長,李百川為委員之一兼組織組組長。就任之后,李百川積極組織藝人配合國民政府開展各項宣傳慶祝活動,團結推進楚劇事業,努力從事楚劇改良。

1925年李之龍出任中央人民俱樂部主任后,非常關注楚劇的發展,深入租界考察楚劇兩個月,撰寫了 《為什么要提倡楚劇》、 《我對于楚劇的幾個具體主張》等文章,認為楚劇以通俗的演唱方式去反映平民的生活和社會問題,受到勞苦大眾的歡迎,因此,“楚劇是平民的藝術!楚劇是民間的文學!”④應當加以提倡和改革,以 “提高楚劇劇員的人格和生活待遇”。1927年農歷正月初一,在李之龍的支持下,以陶古鵬、李百川為首的天仙班,走出租界以 “楚劇進化社”的名義在血花世界二樓首場公演,一炮打響,大受歡迎,這是楚劇走出租界之始。其后,滿春、美成、長樂等戲院也開始邀請楚劇戲班進院演出,楚劇終于獲得了租界之外的“本地街”公開演出的合法地位。

除將楚劇請出租界外,李之龍還致力于楚劇的改良與進化。他一方面加強對楚劇藝人的培訓,提升其藝術水平,組織成立 “楚劇進化社演員訓練班”,自任班主任及主講 “演員的修養”,并邀請劉藝舟、李少仁、歐陽蟾園等社會名流為楚劇藝人講授文化、藝術知識。另一方面還組織藝人述錄、整理楚劇劇本,剔除庸俗落后內容,加入進步思想,在演出方式上也開展與時俱進的改革,更親力改編創作了 《小尼姑思凡》等優秀劇本,由李百川、張桂芳、沈云陔等演出。此劇演出后,1927年3月22日 《漢口民國日報》贊其 “布景化妝全用最新藝術方法,這是楚劇革命第一聲,這是平民藝術革命的新紀元”⑤。除移植改編演出傳統劇目外,楚劇進化社還在血花世界演出了根據日本作家菊池寬名劇 《父歸》移植的 《父之歸家》,由唐性天根據德國作家歌德名著 《史維拉》改編的 《費公智自殺》等。“舊瓶裝新酒”,中國人演外國戲,此二劇在武漢上演后,轟動一時。

“為了提高楚劇劇員人格與生活待遇”,李之龍又多次安排楚劇藝人參加慰問北伐軍官兵、聲援上海罷工工人、救濟災區農民等各種大型社會活動,并與蘇俄姊妹歌舞團、京漢名伶同臺獻藝等,提高了楚劇的聲譽和地位。除此之外,楚劇在藝術上還積極向京劇、漢劇、話劇等劇種學習,吸收各劇種的表演藝術技巧,增強基本功訓練,改進舞臺美術設施,順應了時代潮流,其影響由武漢、黃陂、孝感、黃岡等地,迅速擴大到鄂城、大冶、紅安、麻城、云夢、應山、大悟、天門、沔陽等地,逐漸取代了各地所流行的花鼓戲劇種。

三、楚劇崛起與抗戰

大革命失敗后,漢口市黨部于1927年8月改組中央人民俱樂部,禁止楚劇演出,嚴格加強對戲劇業的管理,楚劇藝人被迫暫時退回到租界演出。次年又成立了漢口市戲劇審查委員會,由國民黨湖北省黨部、漢口市黨部、市公安局、社會局、教育局派員組成,湖北劇學總會也派員輪流參加值月,其功能為 “監督演員,改良戲劇”,及進行劇種備案、演員登記,檢查劇場,審查劇本等工作,對違章者給予罰款、停止演出乃至拘案訊辦、查封戲院等處分。⑥至此,湖北劇學總會等自治團體已名存實亡,湖北戲劇事業完全落入國民政府的掌控之中。

在此過程中,剛剛開始正規化轉型不久的楚劇受到的沖擊無疑最大,一度只能退回租界謀生,其時較著名者有李百川、沈云陔重組的天仙班與余文君領銜的天聲班等。革命熱潮衰退之后,楚劇演出內容多回歸舊貫,劇本常流于低俗,難免品格猥下之嫌,多受誨淫誨盜之譏。1928年,漢口市公安局以 “傷風敗俗”、 “誨淫誨盜”為由,禁演楚劇劇目69出之多,楚劇一時陷于無本可演之境地。次年4月,漢口市社會局、公安局又以取締 “淫戲淫伶”為由,查封5處楚劇演出場所,逮捕李百川、章炳炎、陶古鵬、王若愚等72名楚劇藝人,幾有滅此朝食之勢。其后幸得社會人士鼎力相助,以為“不可不教而誅”,漢口市政當局乃同意舉辦楚劇演員訓練班,經培訓合格后允許在漢口演出。其后至1935年為止,共舉辦三期培訓班,經培訓合格之楚劇演員達300余人。

為了振興楚劇,沈云陔與李百川精誠合作,廣羅人才,聚高月樓、章炳炎、段殿坤、張玉魂等名角于一堂。當時南京國民政府對楚劇劇目審查甚嚴,老戲大多被禁,劇本供不應求,為解決這一問題,李百川、沈云陔等人禮聘劉藝舟、朱雙云、龔嘯嵐等知識分子為楚劇編寫劇本,創作出了一批優秀新劇目,大大提升了楚劇劇本水平。同時諸人還繼續致力于楚劇之進化,開展化妝、服裝、樂隊、布景的全面改革,使得困境中的楚劇漸漸恢復了元氣。

1932年后李百川與沈云陔轉戰滿春戲院,合力經營,廣納人才,更新劇目,改良演出形式。當時盛行連臺本戲,李百川就以通俗小說和地方傳說為題材, 編寫了 《天寶圖》、 《三門街》、 《瓦崗寨》、《天雨花》、 《楊家將》、 《朱木蘭從軍》 等連臺本戲劇本,題材多以歌頌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為主題,語言通俗流暢,貼近市民生活,演出之后,效果極佳。

雖然在20年代末遭遇了諸多困難,但在各界人士的幫助、本地觀眾的支持和廣大藝人的積極努力下,楚劇很快又重新呈現蓬勃發展勢頭,并繼續開展多維度的藝術改革。至30年代,楚劇已全面復興于漢口舞臺,且在各方面均實現了從民間小戲向正規劇種的演進,藝術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并因其貼近普通民眾喜好, “接地氣”之故,逐漸成為湖北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劇種。

抗戰爆發后,沈云陔與李百川被選為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理事,積極在漢開展抗日宣傳活動。次年武漢淪陷,在周恩來、郭沫若、田漢等領導下,楚劇演員二百余人參加了 “留漢戰時歌劇演員講習班”學習,隨后又組成問藝、曙光、楚藝、青年、合力、問藝二隊共6隊撤離武漢。除王若愚、沈云陔率領的問藝二隊外,其余各隊皆在撤離時被亂軍沖散,成員輾轉流離,僅少數抵達大后方。問藝二隊以滿春班為主體,撤離武漢后先至沙市、宜昌短暫停留,卒于1939年3月抵達重慶,就演于一園戲院, 演出 《岳飛》、 《抗金兵》、 《新雁門關》、 《姚子青血戰寶山城》等新編劇目,鼓舞了后方抗敵斗志。其后該隊又輾轉遷徙至瀘縣、內江等地,克服種種困難堅持抗日宣傳事業,深受藝術界同仁敬重。沈云陔等著名演員在四川還虛心向川劇藝術學習借鑒,移植了 《殺狗驚妻》、 《杜十娘》、 《鴛鴦家》等劇目。在抗戰勝利返漢時,郭沫若為之題寫 “一夕三軍唱楚歌,霸王垓下嘆奈何。從茲藝事渾無敵,銅琶鐵板勝干戈”⑦七絕一首,以稱頌其艱苦卓絕的愛國精神。

同一時期,湖北淪陷區內的楚劇演出仍較為常見,如因病未能西撤入川的李百川便曾在漢口演出《楊家將》時借臺詞痛斥漢奸 “貪生怕死賣國投敵”,部分青年演員李雅樵、關嘯彬等也于這一時期在武漢成名。

1946年秋,沈云陔、王若愚率隊由川返漢,團結聯絡原淪陷區楚劇藝人,整理湖北楚劇事業。他不歧視淪陷區藝人,以問藝二隊班底與在漢新晉藝人關嘯彬、李雅樵等聯合組建問藝楚劇團,在民樂戲院演出,并親收關嘯彬為徒,推薦李雅樵拜高月樓為師,其豁達大度為人稱道,由此也加強了楚劇界的團結。

戰后,為加強對湖北傳統戲劇的管理,漢口市立民眾教育館呈請市政府,于1946年3月舉辦戲劇人員訓練班,以胡紹軒為班主任,聘龔嘯嵐、張惠良、謝冰瑩等為藝人授課。此次受訓人員,楚劇和清唱藝人幾乎全部參加,漢劇、京劇則與者寥寥。1947年5月,漢口市政府成立戲劇指導委員會,指導管理演出事宜。同年11月10日,湖北省政府及漢口、武昌兩市政府聯合組織成立湖北省漢口市地方戲劇改進委員會 (時漢口市為直轄市,故并列),舉湖北省主席萬耀煌為主任委員,委員包括戲劇界知名人士及社會各界名流,推薦答恕之兼劇本研究組組長,吳天保兼漢劇演出指導組組長,王若愚兼楚劇演出指導組組長。為此還專門舉辦了名伶演出及地方戲劇文物展覽等活動,以資慶祝,是亦民國末年湖北戲劇界之一大事。然而當風雨飄搖之際,該會實不能有所作為,武漢解放后即自行解散。

四、楚劇聲腔及演出行當

民國時期的楚劇聲腔主要由板腔和小調組成。板腔有迓腔、仙腔、悲腔、四平、西江月等類型,其中迓腔板式豐富,節奏靈活多變,既可敘事,又能抒情,素有楚劇 “看家腔”之稱。迓腔又分為男迓腔、女迓腔、悲迓腔、西皮迓腔四種,男腔粗獷簡樸,女腔委婉柔和,悲腔深沉哀怨,西皮腔質樸剛勁。仙腔是楚劇早期主要腔調之一,為商徵交替調式,曲調風格別致,富于對比變化,音域寬,起伏大,樂感強,長于表現悲切哀怨情緒。悲腔初名“大悲”,只有女腔,為宮徵交替調式,板式只有慢板,長于表現悲痛情緒。四平腔為宮調式,有快慢兩種板式,適宜表現歡快情緒。西江月腔調在30年代中期后形成,曲調優美,哀怨動人,適宜表現思念、憂郁、凄涼之情,常用于人物深夜詠嘆。小調屬曲牌體,約有60支左右,多采自黃陂、孝感一帶的民歌、燈調,曲調風格各異,生活氣息濃,口語化強。

早期的黃孝花鼓戲伴奏只有武場,樂器有板鼓、小鑼、大鑼、鐃缽等,常由少數人兼任,水平較低。至定名楚劇前后,武場伴奏的專業分工有所增強,而鄉土氣息仍重,大鑼用京鑼,調門極高,小鑼音尖且短,此外還夾雜一些 “鬧臺鑼鼓經”,雖稱熱鬧,終嫌鄙俗。30年代后,楚劇積極向京劇和漢劇學習,引其鑼鼓點入戲,武場伴奏藝術水平乃漸有明顯提升。

文場方面,黃孝花鼓戲原本沒有伴奏樂器,僅依靠后臺人員的人聲幫腔和接腔,殊乏韻致,難以滿足武漢市民較高的欣賞需求。1923年李百川等人聘請漢劇琴師嚴少臣進行伴奏音樂改革,廢除人聲幫腔和接腔,改用胡琴伴奏,獲得巨大成功,對打鑼腔系劇種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余各班亦多效仿。此后,又由魏楚輝、陳希梅、姜旬甫等改用一把京胡、一把京二胡進行托腔,1934年后更陸續加入三弦、月琴,形成文場的 “四大件”,徹底實現了楚劇伴奏音樂由俗到雅的轉變。

表演方面,早期黃孝花鼓戲具有典型的民間小戲特征,角色通常僅有一丑、一旦,丑角主唱,旦角伴舞,內容均甚隨意。其后逐漸發展到以行當具體扮演人物,并增加小生行,稱為 “三小戲”。上世紀一二十年代,黃孝花鼓戲在漢口娛樂業的競爭中不斷向其他劇種學習,行當逐漸完備,各類唱、做技巧和藝術處理能力逐漸增強,開始嘗試超出民間小戲范疇的劇本、角色和表演方式。定名楚劇后,其發展更形加速,至30年代中期,楚劇的表演模式和內容已遠非舊觀,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俠客義士乃至神怪鬼狐等角色無所不有,武打動作驚心動魄,人物刻畫細致入微,成為擁有完整程式化表演體系的地方大戲。

舞美方面,早期黃孝花鼓戲均系業余演出,人物扮飾極為簡陋,挺進漢口租界時期,常見服裝道具也只有云帚、馬鞭、云巾、儒巾、髯口、水衣等。至1927年后,楚劇借鑒京劇、漢劇的裝扮規制,造型裝飾才開始專業化、華麗化,出現了專司化妝人員。舞臺布景初亦借鑒漢劇使用素色底幕和“拉洋片”,30年代后更加入多種機關布景和燈光變化等技巧,爭新逐異,以求炫人耳目。

黃孝花鼓戲原有劇本多源自社會底層,以藝人口傳為主,品位較低,無文學性可言。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楚劇藝人處境雖逐漸有所改善,但舊劇本多被禁演,常鬧 “劇本荒”。為解決困境,楚劇界多方設法,一方面由以李百川為代表的部分杰出藝人自創了一大批優秀劇目,融合了楚劇傳統和時代需求,廣受歡迎;另一方面聯絡邀請劉藝舟、朱雙云、龔嘯嵐等對楚劇有一定了解的知識分子編寫新劇本,使得楚劇劇本的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30年代中期,移植民間演義故事和公案戲入戲成為一種潮流,《征東》、 《征西》、 《七俠五義》、 《濟公傳》、 《四下河南》等連臺本戲成為楚劇的常演劇目,楚劇的劇本文學也日漸成熟完備起來。

楚劇的行當分類較漢劇為簡單,定型之后,主要分為旦、生、凈、末、丑、雜六大類,且知名演員還常有兼項。至二三十年代,隨著楚劇藝術的快速發展,各行當都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演員,群星并耀,異彩同輝,堪稱全盛。

民國時期楚劇著名旦角有李百川、沈云陔、江秋屏和余文君等。李百川 (1896—1944年),本名李祖賜,字蔭庭,湖北黃陂人,著名楚劇演員。少時愛看燈戲 (花鼓戲),還抄寫唱本回來自學,經常參加本地演出。1909年當地舉辦燈戲科班,他率先報名加入,習小旦,先后師從李品三、陶陽,進步神速,三個月后就開始登臺,輾轉周邊地區演出,逐漸打響了名聲。民國初年,黃孝花鼓戲在漢口租界得到了很大發展。1914年張銀鈴、夏世燮等組建玉壺春戲班,邀李祖賜加入,以小官保之名獻藝于漢口租界舞臺。他不但演技精湛,唱作俱佳,更多才多藝,以弱冠之齡出任后臺領班,兼編、導、演、管理于一身,運籌全班,聲望大振,很快成為漢口最著名的花鼓戲演員之一。20年代李百川積極投身楚劇的進化與改良,為楚劇的現代化轉型作出了突出貢獻。1937年抗戰軍興,李百川積極參加勞軍公演等活動,同年底,被選為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武漢淪陷后,李百川因病回鄉避難,久之生活無著,被迫重返武漢,謀生于美成戲院。他目睹大好河山被敵寇占據,漢奸走狗橫行三鎮,恨之切齒,專門在 《楊家將》中 “探母回營”一場編寫了一段唱詞,借四夫人之口痛罵漢奸“全不想中華版圖來之不易,怎忍心錦繡河山變成廢墟……國恨家仇你全拋棄,醉生夢死你枉披人皮。實指望殺敵人你能奮戰到底,又誰知你貪生怕死賣國投敵……”⑧1943年李百川因患筋骨病不能登臺,遭戲院老板責諷,憤然再次返鄉,次年病逝于黃陂袁李灣。沈云陔 (1905—1978年),湖北新洲人,著名楚劇演員。沈云陔于1918年拜名丑李小安學戲,工旦角,藝名十歲紅,聞名鄉里。1921年受邀前往漢口,就聘于春仙班。至漢之后,他勤奮向花鼓戲和其他各劇種前輩們學習,融會吸收江秋屏、李百川、余文君諸家之長,水平進步迅速,很快成為三鎮知名演員,在班內的排名僅次于李百川。1924年,十歲紅更名為沈云陔,之后,與李百川、陶古鵬等人積極參加楚劇改革,并表演了革新劇目如 《新藍橋》、 《小尼姑思凡》、 《呂蒙正趕齋》等,深受好評。大革命失敗后,沈云陔與李百川積極復興楚劇事業,重組天仙班,堅持演出。抗戰爆發后,沈云陔積極在漢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建國后,沈云陔得到了更大的施展才華舞臺,他積極推動楚劇的改革和發展,組織移植創作新劇目,并于1950年倡議舉辦楚劇女演員訓練班,為楚劇培養了第一代女演員。沈云陔品德高尚,待人誠懇,生活簡樸,作風正派,終生致力于楚劇的發展和改革,深受同業擁戴,是公認的一代宗師和楚劇藝術發展成型的關鍵人物之一。在60年的舞臺生涯中,他刻苦鉆研,精益求精,既尊重傳統,又勇于革新,既保持了楚劇的特點,又博采兄弟劇種之長,創立了深沉細膩、含蓄凝練,感情色彩強烈,生活氣息濃郁的 “沈派”藝術,塑造了一系列生動感人的舞臺形象。1961年他和章炳炎合演的 《呂蒙正潑粥》被武漢電影制片廠攝成戲曲藝術片傳世。江秋屏 (1886—1945年),藝名小寶寶,湖北黃陂人,師從江長玉。20世紀初隨師入漢口租界表演,至1912年在共和升平樓組班演出,已成享譽一方之名旦。其表演風度大方、姿態優美、嗓音清亮,情感逼真,紅極一時,且與梅蘭芳、余洪元等京、漢劇名角深相結交,廣泛吸取京、漢劇精華入楚劇,對楚劇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余文君 (1902—1950年),原名余必大,藝名小雙紅,湖北漢陽人。少從呂洪喜、黃紫云學戲,12歲登臺于天聲舞臺,很快聞名漢口。稍長之后,又潛心學習武術,并與漢劇名角余洪元、董瑤階、李彩云等友善,廣納其藝,唱、做、念、打俱能,兼擅文武花旦與小生,并以通俗小說為藍本,剪裁改編了許多優秀楚劇連臺本戲,頗受觀眾喜愛。

民國時期楚劇著名生角有章炳炎和陶古鵬等。章炳炎 (1892—1967年),原名張德貴,湖北孝感人。1907年學戲,初習花旦,藝名小桂芬。1914年與李百川等在玉壺春組班,改演小生。1926年被選為楚劇進化社委員兼審查組組長。其為人溫厚儒雅,身段俊秀,表演細膩真實、瀟灑大方,善能刻畫人物個性,時人譽為 “楚劇文生之冠”。他唱腔樸實明快,韻味深遠,在扮相上,他借鑒京、漢、川劇化裝特點,融會楚劇傳統的 “粉飾”技法,吸取話劇 “念白”技巧,做到雅而不俗;在唱法上,他吸取漢劇有益營養,融楚漢于一體,在不脫離黃孝聲腔基本格調的同時,保持了濃郁的鄉土氣息,使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尤其是章炳炎獨創了“一字清”唱法,唱時吐字清楚,嗓音渾厚,情緒飽滿,鄉土味濃;在唱功上,他創新了 “氣口”控制法,行腔做到收放自如,講究腔隨字走,字隨腔連,快慢、強弱、頓挫鮮明。章炳炎對楚劇的鼎力革新之舉,收獲了豐碩的藝術之果。他一生演出楚劇劇目200余種,演出達1000余場。從1950年起,他還從事楚劇劇目的定本工作,經他之手審定的楚劇劇目有全本的 《呂蒙正》、 《送端陽》等 31個。陶古鵬 (1896—1970年),原名陶德金,字云卿,湖北新洲人。他18歲學戲,1919年入漢口法租界春仙舞臺,迅速走紅,時花鼓戲重旦行,各班均以當家旦角掛頭牌,唯他以生角登臺掛牌,大受矚目。其嗓音高亢明亮,身材頎長勻稱,姿態穩健有氣派,加以聰穎好學,剛正不阿,深得觀眾喜愛與同行敬重。1926年被選為楚劇進化社委員兼財政組組長。1929年楚劇遭禁演,他與王若愚奔走呼號,終使漢口當局舉辦楚劇演員訓練班,楚劇得以不亡。1933年撰成 《楚劇概言》一書,廣為散發,擴大了楚劇的影響。

徐鑫培 (1883—1961年),民國時期楚劇著名演員。原名徐進寶,湖北黃岡人。19歲始學戲,師從陳斌卿,1908年西上漢口搭班,后加入天聲戲班,成為當家老生。其嗓音高亢清脆,吐字鏗鏘有力,表演樸實大方,感情充沛,氣魄豪爽,性格鮮明,極具感染力。亦兼演花臉,工架行腔頗有氣勢,是楚劇凈行開拓者之一。1926年被選為楚劇進化社委員兼出版組組長。

王若愚 (1890—1964年),湖北黃陂人。早年工旦,藝名小桂清,后改丑行。1908年入漢口茶園演出,1912年入共和升平樓,1925年出任共和升平樓老板,其為人古道熱腸,善于溝通,是楚劇界與政府交流的關鍵人物。1926年被選為楚劇進化社委員兼交際組組長,并以楚劇代表身份參加湖北劇學總會。1938年被舉為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兼楚劇組組長,楚劇藝人撤離武漢時任問藝楚劇宣傳二隊隊長。1951年任武漢市楚劇團副團長。1947年他撰成 《楚劇奮斗史》一書,記錄了楚劇藝人艱苦創業的歷程,是研究楚劇歷史的重要文獻。

新中國成立后,楚劇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和繁榮,一批國營劇團相繼出現,一批傳統劇目相繼被搬上舞臺,在承載了百年的悠悠歷史和命運沉浮后,楚劇以其獨有的地方味、草根性和民間色彩,獲得大眾的親睞和認可,成為湖北獨有的文化藝術品種。

注釋:

① 《演花鼓戲》,《申報》1878年3月8日。

②⑤⑥ 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北省志·文藝》,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3、95、96頁。

③ 劉小中:《傅心一》,《湖北文史資料》1998年第1期。

④ 余文祥:《李之龍的楚劇文稿》,武漢市文史研究館編:《楚劇進城一百年》,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頁。

⑦ 樊啟祥等編:《楚劇志》,中國戲劇出版社 1993年版,第167頁。

⑧ 余文祥:《李百川演劇怒斥漢奸》,武漢市文史研究館編:《楚劇進城一百年》,中國檔案出版社 2001年版,第53頁。

(責任編輯 劉保昌)

J82

A

(2017)05-0115-06

梁桂蓮,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文史所助理研究員,湖北武漢,43007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不卡网|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欧美a级在线|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国产精品第|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欧美激情网址|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在线亚洲小视频| 欧美高清三区| 欧美亚洲欧美区|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热99精品视频|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58av国产精品|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综合五月天网|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国产99在线|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中文纯内无码H|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91视频99|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亚洲二区视频|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91福利免费| 国产精品一线天|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天堂|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片在线无码观看| 在线免费看黄的网站|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男人天堂|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精品色综合| 欧美午夜久久|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91精选国产大片|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三级在线|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色综合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