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質量”概念的源起、內涵及意義

2017-06-05 15:09:58楊波
社會科學動態 2017年5期
關鍵詞:概念質量發展

楊波

“社會質量”概念的源起、內涵及意義

楊波

“社會質量”是以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提升個人及社會的福祉為邏輯起點,于20世紀90年代在歐洲興起的新型改革理論。 “社會質量”不僅僅是一種新的理論范式,更是一種社會發展愿景,也是一種社會測評工具。其建構性因素、條件性因素和規范性因素,分別以不同的組合方式、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下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 “社會質量”概念產生于特定的社會和經濟條件下,作為一種新的視角,它重新界定了經濟政策與社會政策之間的關系,將會對我國社會政策的制定和社會發展模式的轉型產生積極的借鑒意義,也將會為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更多的思路。

社會質量;社會性;社會政策;和諧社會

每一個時代的理論都是針對時代問題所作出的科學回答。 “社會質量”概念也正是歐洲在經濟、社會與政治面臨著極大挑戰的情境下提出的。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社會凝聚力,提升個人和社會的福祉,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并使其更加安全,都是歐洲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社會質量”概念作為一種新的理論范式、一種新的社會發展愿景和一種新的社會測評工具,它所要糾正的是從新自由主義以來,在以 “經濟人”為中心的政策制定中,經濟政策長期凌駕于社會政策之上的社會發展模式。 “社會質量”概念以 “社會性”為核心,就是要回到 “人是社會人”這一主題上來。 “社會質量”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對歐洲的社會政策制定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四個測評因素:社會經濟保障、社會凝聚、社會包容、社會賦權,源于歐洲的現狀,并將歐洲的社會政策引向一個更加合理的方向。

毫無疑問,相對落后的經濟社會文化條件,迫使現實中的中國必須在改革中求得生存、穩定和發展。無論是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性,還是迫于亟待解決生存問題的現實性,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是從經濟改革開始的。事實證明,將調整生產關系進而調整經濟體制作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社會整體改革的起點,是富有成效的。但是,問題在于,有了正確的開端,并不意味著整個過程的科學性。經濟改革之后的路怎么走? “和諧社會”的提出說明我國的改革要向一個更加合理、更加公正、更加包容和開放的方向發展,而不僅僅是和以往一樣片面地追求經濟發展。歐洲 “社會質量”概念的引入,將對我國社會發展模式的轉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如何結合 “和諧社會”與 “社會質量”概念,這就是 “社會質量”概念的本土化發展方向。

一、“社會質量”概念的源起

(一)“社會質量”概念提出的背景

首先,歐洲關于社會政策的討論是推動 “社會質量”概念發展的基本驅動力。在20世紀90年代,由于歐洲之前的高福利政策,再加上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國家已經無法承擔高額的公民福利。所以,以私有化為導向的社會政策改革理念十分流行,人們倡導通過私有化改革來緩解公共福利的財政壓力,通過民營機構的介入來發展混合福利。但是這種改革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反,還導致社會的貧困率和排斥率不斷上升,之前國家所預想的多元福利結構并未真正實現。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一些歐洲的學者提出應該建構一種 “可持續的福利社會”,他們反對社會政策屈從于經濟政策,倡導以可持續性抗擊 “私有化”的目標,這就要求“采用新的概念與理論結構來建立歐洲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之間的平衡”①。

其次,歐洲一體化的不斷推進是 “社會質量”概念提出的又一大背景。伴隨著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從1991年的 《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到 《申根協議》再到 《里斯本條約》,歐洲各國之間的區域融合不斷加深,開放程度不斷擴大。隨著歐元的發行,人們更多地會去討論歐洲的社會標準。在這個基礎上,人們開始思考歐洲一體化的發展方向,思考歐洲一體化在帶來各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如何保障人民的權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是對于這些問題的思考,催生了 “社會質量”概念。

最后,經濟全球化是 “社會質量”概念形成的重要背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交往日益密切。整個世界不僅僅有經濟的交流,各國人民在政治、文化和社會活動中的相互依存性也不斷增強。然而,在整個全球化的進程中,貧困問題無法解決、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勞工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等等都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許多的歐洲社會政策分析者進行了反思。他們認為,社會政策不應該成為經濟政策的附庸,人們不應該以降低生活質量和破壞社會和諧為代價去片面地追求經濟增長。也正是這些理念催生了 “社會質量”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二)“社會質量”概念的發展歷程

筆者認為,歐洲的 “社會質量”概念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歷程:

第一個階段: “社會質量”概念的正式提出。1997年6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的歐盟會議是“社會質量”概念建立的標志性事件。在這次會議上,有學者提出,目前存在的經濟政策長期凌駕于社會政策之上是歐洲社會發展中出現危機的主要原因。此次會議形成了 《歐洲社會質量阿姆斯特丹宣言》,該宣言稱: “社會質量依賴于所有的歐洲居民所享有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公民身份的程度……作為負責任的歐洲市民,我們鄭重地宣布歐洲社會應該盡快地給予社會質量/策略的組合。反映國家的多樣性和我們歐盟民族的多樣性。在創造歐洲的過程中,支持、保證和維護社會質量應該是一個組成元素……社會質量及其作為加強基礎的歐洲社會模式對于包容歐洲、全體市民的歐洲的創建是一個基本要求。”②隨著宣言的發布及其精神的傳播,歐洲對于社會質量的研究開始深入。

第二個階段: “社會質量”概念在歐洲傳播與發展。首先,在1997年,歐洲社會質量研究基金會編輯出版了 《歐洲社會質量》一書。1999年,該基金會創立了 《歐洲社會質量》期刊,該期刊成為社會質量研究的重要論壇。2001年,該基金會又出版了第二本專著 《社會質量:歐洲的前景》,進一步推動了理論的向前發展。同時,基金會也在不斷地研究相應的社會指標體系,為了確定一個具有普遍性意義的指標體系,歐洲各國的學者進行了相互的交流與實證性研究,這就進一步推動了 “社會質量”概念在歐洲各國的傳播與發展。

第三個階段: “社會質量”概念向亞洲社會傳播。2006年以后, “社會質量”概念開始向亞洲傳播,2007年成立了亞洲社會質量研究執委會。2006—2009年,亞洲社會質量研究大會分別在日本的千葉大學 (2006)、中國的臺灣大學 (2007)和南京大學 (2008)以及泰國發展研究院 (2009)舉行。千葉會議主要是把理論從歐洲引入亞洲,臺北會議匯集了亞洲各國的社會質量狀況,南京會議力圖把社會質量與非政府組織的主題聯系起來,泰國會議則討論了社會質量和社會民主的關系。之后,自2009年開始,亞洲社會質量研究聯合會組織開展了社會質量調查并制定了亞洲社會質量調查問卷,至此亞洲各國的社會質量問卷調查也開始展開,對社會質量的研究也進一步深化,并且逐漸形成了一個符合亞洲情況的 “社會質量”理論體系。

二、“社會質量”概念的內涵

(一)“社會質量”概念的理論淵源

每一個時代的理論不僅僅是對本時代的回應,同時也是在之前理論的基礎上衍生和發展的。對“社會質量”概念的界定,首先應該弄清其發展的脈絡,把握其發展的邏輯。筆者認為, “社會質量”概念的形成,主要得益于自由主義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

首先, “社會質量”概念的緣起離不開自由主義的傳播。在西方的文化傳統中,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是其意識形態的基本要素。在自由主義理論中,社會是個體的集合,人們的行動是基于趨利避害原則并追求個人利益的結果。雖然從表面上看, “社會質量”概念把人的 “社會性”作為理論起點似乎與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政策主張是相背離的,但在根源上,自由主義理論的核心概念個人自主的原則為社會質量理論奠定了價值基礎。

其次, “社會質量”的產生與建構主義密切相關。建構主義強調人作為行動者所具有的主動創造或建構世界的主體意義。 “社會形式”作為社會學的基本對象,被理解為是由個人互動和交往活動構成的。齊美爾認為,個人的活動只有通過人與人的相互作用或者互動才能實現,而這種相互作用或互動的方式就是社會形式。③伯格和拉克曼在 《實在的建構》一書中明確提出了 “社會建構”一詞,認為社會是人類活動的產物,人是社會性產品。④建構主義的這種對個體與社會關系的論述被 “社會質量”概念所充分吸收。 “社會質量”概念立足于“社會性”,認為相互作用的個體是一種社會存在,而不是一個個原子式的孤立的個體。

(二)“社會質量”概念的內涵

對于 “社會質量”概念,歐洲學界主要有以下定義:首先明確對 “社會質量”概念作出定義的是《歐洲社會質量阿姆斯特丹宣言》,該宣言認為 “社會質量依賴于由所有的歐洲居民所享有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公民身份的程度”⑤;貝克等人認為社會質量 “是指公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參與其共同體的社會與經濟生活,并且這種生活能夠提升其福利和個人潛能”⑥;歐洲社會質量研究基金會 (EFSQ)將社會質量定義為 “公民在那些能夠提升他們的福利狀況和個人潛能的環境中參與社會、 經濟和文化生活的程度”⑦;Svetlik則認為 “社會質量是指在促進個人福祉和提高個人潛能的條件下,公民能夠參與自己共同體內社會經濟活動的能力”⑧。雖然各個定義都不相同,但是可以看出,在各個階段的各種不同的 “社會質量”概念中,它的核心 “社會性”強調的是人是 “社會人”。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是前提,而一個向它所有的居民提供福祉的歐洲 (擁有高 “社會質量”的歐洲)是其發展結果。

(三)“社會質量”概念的三類因素

“社會質量”概念強調人的存在是 “社會的”。“人”既不是原子化的 “經濟人”,也不是心理學意義上的個人,而是社會關系的集合。在這樣一種理論前提下, “社會質量”概念并不是以個人與社會的兩分法為出發點,而是力圖通過其三類因素:建構性因素、規范性因素和條件性因素進行分析 (如表1)。建構性因素是個人行動與組織行為或社會體系和社會制度之間的互動關系,包括人的保障、社會認知、社會反應和人的能力;規范性因素則反映人們的行為導向、價值內核和社會體系的意識形態環境,包括社會公正、團結、平等價值和人的尊嚴;條件性因素體現社會體系運作的各方面狀態,包括社會經濟保障、社會凝聚、社會包容和社會賦權四個方面,這同時也是 “社會質量”的四個維度。

表1 社會質量的三類因素⑨

在上述三類因素中,條件性因素即社會經濟保障、社會凝聚、社會包容和社會賦權是整個 “社會質量”概念中最為重要的部分,這四個維度將是“社會質量”概念作為一種測量工具的具體操作指標。其中,社會包容的主題是公民權。在社會包容要素合理、適當的情況下,社會的整合能力是比較強大的,公民權的廣泛性與平等性都會促進整個社會的融合。相反,當這一要素發生失衡時,社會包容就會向社會排斥轉變,此時社會就會處于一種動蕩狀態。社會經濟保障的主題是提供所有的福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安全、基本的日常生活安全,其中心是要應對社會風險。為了應對這種社會風險,它往往是通過調適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之間的關系,以減少社會不平等現象的發生。社會凝聚的主題主要是基本社會關系的強弱。當社會凝聚要素的功能降低時,整個社會就會呈現出一種關系弱化,最后可能會解體的形態。社會賦權的主題是擴展人類選擇的范圍,人民有更多的空間去自愿地選擇而又不會減少他人的福祉是社會賦權的出發點。

(四)“社會質量”概念四個維度的作用形式

作為結果的 “社會質量”與作為過程的 “社會質量”是密不可分的,在作為過程的 “社會質量”中,其四個構成要素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社會質量”具體包括三個面向:一是作為理想社會愿景;二是作為社會發展范式;三是作為社會評測工具。⑩首先,作為一種社會愿景, “社會質量”概念強調的是一種和諧、公正的社會發展模式和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的發展模型。其次,作為一種社會發展范式, “社會質量”概念強調的是社會政策與經濟政策的重新調整,以緩和社會矛盾與社會排斥現象。一般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個社會的社會質量越差,民眾福祉越少,這個社會在分配資源和環境時就越不公平。再次,作為一種社會評測工具, “社會質量”概念以其四個基本的構成要素,包括社會經濟保障、社會凝聚、社會包容、社會賦權四個維度,從系統到共同體、從制度到型構、從組織到群體、從個人發展到社會發展,以其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影響著個人福祉以及社會福祉的發展方向。

基于 “社會質量”的四個構成要素是進行測評的關鍵性因素,我們有必要厘清四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當然這種關系并不是一種簡單的線性的或者限定的因果關系,四個構成要素有其各自獨立的運行方式,但是最終又都會作用于 “社會質量”。我們假設 “社會質量”是一個集合,則其四個構成要素是它的子集,并且四個子集之間并無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而是相互獨立的,它們同時或者獨自作用于 “社會質量”這個全集。

既然這四個要素是獨立的,又是被包含于整個系統內的,它們的作用形式又是如何的呢?當其中的某個要素或幾個要素都偏離于其軌道時又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我們以社會包容要素為例,如圖1所示,橫軸兩端分別為社會包容及其對立要素社會排斥,直線B代表的是在社會包容要素處于正值時的狀態,此時整個社會質量是呈現出一種正相關的關系,即社會包容要素越強,社會質量就越高,越處于一種良性循環之中。直線A代表的是當社會包容要素處于負值時的狀態,此時整個社會質量呈現的是一種負相關關系,即社會排斥越強,社會質量就會越低。比如:我國當前的教育系統,其包容性越強,社會排斥就越低,被邊緣化的人就越少,社會質量就會呈現一種良性循環。反之,排斥性越強,被教育系統邊緣化的人就會越多,社會質量就會越低。

圖1 社會包容的作用形式

同理,當社會經濟保障要素以偏移于人的方式運轉時,它將會表現出社會經濟不保障的模式,此時人們的健康維持、物質安全、生命機會都會處于一種不保障的狀態,社會質量也將會不斷降低;當社會凝聚要素偏離時,可能會直接導致一個社會的解體,因為此時的公共安全、代際團結、經濟整合等等都會處于一種關系弱化的狀態;當社會賦權要素不再以人為核心時,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公民與政府的關系都會處于一種排斥狀態,而這種狀態也會加大整個社會的風險。當社會質量的四個要素按照其正常的運行模式并且處于正值的時候,整個社會的資源、分配都會處于一種良性循環中,即高質量的社會。反之,整個社會將會處于一種割裂排斥的狀態,即低質量的社會。

三、“社會質量”概念的本土化方向及其意義

“社會質量”概念的產生是對社會政策長期滯后于經濟政策的理論沉思的產物,它體現了一種新的發展理念。我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社會質量”這一概念。1989年,王滬寧在 《中國:社會質量與新政治秩序》一文中提出, “所謂社會質量,指的是社會非政治有序化程度。”?在該文中,王滬寧根據非政治有序化程度將社會分為四種類型:政治的有序化低的社會,政治的有序化高的社會,非政治的有序化低的社會,非政治的有序化高的社會。他認為,中國歷來屬于政治的有序化高的社會,未來中國應該是朝非政治的有序化高的社會轉型,即公民廣泛地參與社會生活、而社會也能以有序的高質量的形態運轉。1990年,吳忠民在《論社會質量》一文中從哲學的角度對 “社會質量”概念進行了研究。他認為, “所謂社會質量,是指社會機體在運轉、發展過程中滿足其自身特定的內在規定要求和需求的一切特性的總和”?。在整個“社會質量”的運轉過程中,它主要表現出三個特征:它反映的是社會自身的實際情況與其理想狀態的最大適合度;社會質量是附著于時代內容的;它所反映的是一種社會整體性的品格。在該文中,吳忠民從哲學的角度強調 “社會質量”是在符合歷史大潮流的背景下,以整體性為表現形式,同時可以積極促進其他領域發展的新理念。

由于當時我國的改革開放才剛剛走過十幾年,經濟建設才剛剛起步,經濟發展依然居于重中之重的地位,無暇關注 “社會質量”層面的問題,所以兩位學者的研究在當時并未引起很大的反響,之后國內學界對社會質量概念的研究也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筆者認為,當前我國的 “社會質量”研究主要是引入歐洲的 “社會質量”概念。這對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但是在引入這一概念時,我們也應該注意:

第一,與我國國情相結合。在引入 “社會質量”概念時,要注意本土的文化形態,避免引起“水土不服”。當前,我國對于 “社會質量”的研究還處于對歐洲 “社會質量”概念的譯釋階段,并未形成一整套本土的指標體系。在引入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與我國國情相結合,否則可能會導致整個理論研究的夭折或者整個研究偏離初始方向。

第二,執行的漸進性與政府主導。基于我國特殊的國情,當 “社會質量”概念被用于實踐中時,應該采取一種漸進式的可調控、可修改的方式。歐洲的社會質量指標、亞洲的社會質量指標如果貿然應用于我國的各項政策之上,很有可能會引起整個社會的動蕩。根據世界銀行的治理指標體系,中國在2007年的善治量化測試 (百分制)中,政治穩定程度僅為32.2%,而德國已經高達81.3%。基于這樣的原因,中國的社會質量發展與改革更應該采取漸進式的改革,否則可能會引起整個國家政治和社會秩序的混亂。同時,在我國, “社會質量”概念的執行應該以政府為主導。當前國內有不少學者認為,社會質量不是由政府來推動的,社會質量的推動力應該主要來自于社會本身。筆者認為, “社會質量”的發展必須依賴于強大的政府權力。在西方,這一概念是由社會本身發起的,但是它的最終執行者依然是政府。沒有政府的支持, “社會質量”是無法得到很好的發展的。政府的支持與推動可以加快整個 “社會質量”實踐的發展,政府所能提供的強大公共資源是其他社會組織所不能提供的。

第三,厘清 “社會質量”概念與和諧社會之間的關系。這對于 “社會質量”的發展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二者在目標上是一致的,只是在手段以及具體操作方面有著不同,它們之間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但是 “社會質量”概念最終都會作為一種工具被用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如何反映目前中國社會的發展狀況和社會質量,如何增進各社會群體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社會融合和社會團結,以維持可持續的社會經濟發展進程,如何把以經濟增長為導向的社會發展關注點轉向更為廣泛的社會發展目標,都是需要解決和面對的問題。和諧社會必定是一個擁有良好社會質量的社會,擁有良好社會質量的中國必定是一個向其居民提供福祉的中國。

綜上所述, “社會質量”概念產生于特定的時代背景之下,是對經濟政策凌駕于社會政策之上的反思。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0多年,經濟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經濟改革之后應該怎么走,國內政治秩序的穩定性、社會公正公平的實現、人民的社會經濟保障都將是我國改革道路上不可回避的問題。 “社會質量”概念的引入為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但是對這一概念我們應該進行批判的吸收,形成適應于中國發展的新的社會發展體系。

注釋:

①⑥⑦⑧⑩ [荷]沃爾夫岡·貝克 (Wolfgang Beck)等主編: 《社會質量:歐洲愿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7、114、115、115、68頁。

②④⑤⑨ 林卡: 《社會質量:理論方法與國際比較》,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第 180—182、8、180、11頁。

③ [德] 齊美爾: 《社會學: 關于社會形式的研究》,楊善華等譯,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頁。

? 王滬寧: 《中國:社會質量與新政治秩序》, 《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

? 吳忠民: 《論社會質量》, 《社會學研究》1990年第4期。

(責任編輯 劉龍伏)

C91-09

A

1003-854X(2017)05-0076-05

楊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191。

猜你喜歡
概念質量發展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質量”知識鞏固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質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幾樣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做夢導致睡眠質量差嗎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黄网站欧美内射| 日韩午夜伦| 99草精品视频| 操国产美女| 911亚洲精品|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综合五月天网|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亚洲视频三级|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亚洲九九视频|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亚洲无线观看|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 高清国产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欧美啪啪网|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 极品av一区二区|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婷婷六月色|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三级|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色综合五月|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人妖在线|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天堂成人av|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婷婷六月综合网| 婷婷色婷婷| 91精品小视频|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啊嗯不日本网站|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亚洲VA中文字幕| 亚洲三级网站|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精品91视频|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