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甫
基于大數據的養老待遇精準發放管理研究
宋文甫
養老待遇發放管理是社保經辦的一道重要關口。精準實施待遇發放管理,不僅是保障參保群眾合法權益之要,而且事關養老基金之安,牽一發而動全身。當前,一些地方養老待遇的發放管理仍停留在傳統的粗放概略模式,遠滯后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需要,識別不準、管理不細、把關不嚴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亟待加以研究破解。
預算管理是養老待遇支出的“總開關”。如果這個開關擰不緊,待遇發放管理中”跑冒滴漏“的“頑癥”就無法祛除。
一是要提升預算信息化水平。要建立完善以大數據為依托的養老待遇支出預算管理平臺,將原來分開且封閉運行的財務流、業務流、信息流深度融合對接,通過實現“三流合一”和自由轉換,為預算編制、預算干預與執行反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是要創新預算編制方法手段。
要充分運用預算管理系統和大數據這兩項抓手,破除以往開展預算主要依賴各地上報數據的桎梏,通過在信息系統內預置到齡參保人員待遇領取資格標準,準確生成下一預算年度的新增待遇領取人數,從源頭上將預算編制中新增待遇發放人數的“水分”擠干。在此基礎上,還要針對預算中不可預見的跨省轉接、征地移民、試點擴面、政策性增支等臨時和突發事項,有彈性地適當安排一定數額的不可預見支出,以便及時修正預算執行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偏差,確保預算總體目標在不斷變化的預算運行中仍然能順利實現。
三是要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力。要加大預算執行的事前控制與事中跟蹤力度,始終把監督管理前置,并通過大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實時掌握待遇支出的動態變化,嚴格按既定的預算支出進度審核撥付資金,確保待遇發放管理始終在預算軌跡內合理運行。要加強預算執行的考核評價,較真逗硬地兌現獎懲,嚴格實施問責,切實把預算執行的責任壓緊壓實。
養老待遇給付的微觀管理死角,大多處于不同險種、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交叉處,只有充分運用大數據反復進行交叉比對,才能及時發現和予以消除。
一是要建立具有唯一性的社保數據庫。要建立一個具有社會保險“身份證”意義的省級社保數據庫,使之具有對各種虛假數據權威辨析、精準識別的強大功能。要搞好庫內數據的實時更新與動態維護,使庫中數據始終處于最新狀態。
二是要推進數據實時共享與流動。要扎實推進與養老保險待遇給付密切相關的戶籍信息、司法信息、喪葬信息以及各險種參保繳費、關系轉接、生存驗證、待遇領取等業務數據的共享流通,運用大數據為養老待遇的安全給付筑起一道“防火墻”。要始終堅持用數據說話的理念和行為習慣,凡是涉及養老待遇給付的數據與信息,都要通過共享平臺和流動渠道,在多維度、多頻次的反復交叉比對中去偽存真。
三是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比對機制。一方面,要在各險種之間建立縱向到底的內部稽查復核機制;另一方面,要與相關部門建立橫向到邊的外部協同篩查機制,切實把防范欺詐冒領的漏洞堵住。
精準實施養老待遇發放管理,必須突出在強化風險防控上聚焦發力。
一是要把握風險防控的關鍵環節。
要落實各項內控制度,以大數據為支撐,始終扭住業務流程、崗位設置、審計稽核、經辦權限等關鍵環節,形成環環緊扣的監督互控鏈條,切實把業務經辦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源管控住。
二是要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要建立由人社部門牽頭,公安、法院、檢察院、人民銀行等部門參與的查處和防范社會保險欺詐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社保基金監督機構和勞動監察部門的聯合執法力度,督促抓好防范欺詐冒領工作在基層末端的落地見效。要建立廣泛的群眾監督機制,努力營造群防共治的生動局面。
三是要完善依法懲處的措施辦法。
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法》相關配套法規,確保追回被欺詐冒領養老金的工作邁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要進一步強化防范和處理欺詐冒領行為中的主體責任,推進調查認定、立案監察、案件移交、基金追回等各個環節實現無縫對接。
(作者單位:四川省社會保險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