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穎 歐陽雪 何雅姝
南充市2017年上半年就業形勢分析
羅穎 歐陽雪 何雅姝
今年上半年,隨著“155”發展戰略中重大產業項目順利推進,就業崗位不斷增加,南充市就業局勢穩中向好,穩中有升,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城鎮新增就業成績顯著,二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1月至6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2786人,同比增加10791人,占目標任務的76.4%。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7703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019人。城鎮新增就業中,第二產業1.45萬人,占比33.6%,同比增長2.0%;第三產業2.68萬人,占比62.9%,同比增長0.4%。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扶貧促進轉移就業成效顯著,返鄉就業創業農民工呈增長趨勢。上半年,全市轉移農村勞動力229.2萬人,同比增長1.1%。通過企業吸納、靈活就業、公益性崗位安置、創業幫扶等方式,全市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3.59萬人,占計劃脫貧貧困勞動力總數的93.25%。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明顯提升,創新創業活力迸發。駐市四所高校應屆畢業生18492人,已簽約就業15919人,簽約率86.1%。成功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554人,發放創業補貼資金554萬元,帶動就業近1500人。
創業帶動就業效果明顯。全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9379戶,同比增加16.9%,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950萬元,帶動各類人員就業800多人。
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基本平衡,但技術人才需求量較大。據統計,二季度全市10個人力資源市場用工需求達37480人,登記求職人員35886人,求人倍率1.04。同時,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用人單位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增大,需求旺盛的技術崗位有質檢、車工、焊工、維修工、設計師等。
企業用工總體平穩,一線工人短缺。全市監測的13個產業園區424戶企業提供崗位53086個,同比增長1.75%;在崗職工48825人,缺工4261人,其中一線工人缺4165人,占缺工總數的97.75%。
城鎮登記失業率同比略有下降。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0784人,登記失業率4.1 %,同比下降0.1%。
由于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有所減少,加之面臨結構轉型技術替代、沿海等地農村勞動力返鄉就業等多重壓力,南充市就業形勢復雜多變,穩中有憂,好中有難,不容樂觀。
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一是高技能人才總量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勞動力素質和就業崗位需求之間不相適應,造成“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二是求職者觀念仍存在偏差,盲目追求白領崗位,不愿從事“不體面”工作,造成部分餐飲、家政及保潔、綠化、環衛等崗位空置。
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難度加大。由于企業轉型升級導致普通勞動力崗位減少,缺乏專業技術增高了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門檻。農村貧困勞動力普遍年齡較大、文化不高、培訓技能有限,落實就業扶貧條件十分困難。
就業質量及穩定性較差。傳統工業企業中的一線工人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不強,工作缺乏穩定性,并導致收入增長遲緩,缺乏后勁。此外,企業用工制度不完善,不簽勞動合同、不參保繳費等情況普遍存在。
一是多措并舉,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加快創新驅動,促進現代物流、家庭服務、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加速發展,推動“互聯網+”開發就業新領域;通過工業園、扶貧產業園、三產服務線開發就業崗位;進一步完善各項政策,促進中小微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借力區域發展優勢,加強勞務協作,全方位開發就業崗位。
二是規范就業創業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在培訓方式上,將由培訓機構主導的單一培訓轉變為以市場為主導的自主擇校培訓、以企業為主導的定向培訓、以企業為主體的提升培訓、以政府為主導的集中培訓;在培訓對象上,以“4050”人員為主轉變為青年初次就業群體為主,以初級工為主向中高層次技能培訓為主,以傳統低端業態為主轉向高新技術產業、五大千億產業集群、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
三是以信息化服務為載體,搭建綜合對接平臺。建立“南充就業”微信公眾號,完善南充公共招聘網,及時傳遞招聘求職、技能培訓等信息;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各類招聘活動,提高對接成功率。
四是創新工作方式,完善配套服務。改進服務方式,建設實體辦事大廳、網上辦事大廳、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等多種形式的公共服務體系。創立四大工作聯盟——人力資源聯盟、就業技能培訓聯盟、職業介紹聯盟、創業聯盟,實現跨行跨界協作、信息交流、資源共享。
(作者單位:南充市就業服務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