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羅洋
新都區勞動保障違法案件監察查處工作分析
張丹 羅洋
近年來,成都市新都區勞動監察大隊以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為主線,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抓手,以加強監察行政效能建設和依法治理欠薪為重點,不斷加強日常執法檢查力度,持續抓好農民工工資支付的日常監督,有效預防了重大勞動保障違法事件的發生,促進了全區勞動關系和諧有序發展。
從總體情況看,2015年新都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共受理各類案件916件;2016年共受理各類案件1410件。
一是欠薪問題突出。受理的投訴工資案均占當年投訴舉報案件總量的78%左右,而社保、合同類案件的投訴舉報呈逐年下降趨勢。
二是信訪件增多。由于信訪案件的來源方式較多,包括市長公開電話、書記信箱、區長信箱等,反映渠道都是“零門檻”,而且政府關注度高、見效快,群眾喜歡采用。但因相關受理部門未對信訪者作嚴格要求,造成用人單位地址等信息不詳,匿名信訪也不在少數,勢必使部分案件無法迅速查實。
三是重復件數量劇增。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不僅案件總數增加,重復投訴舉報和信訪的案件數量也在大幅度增加,約占當年案件總數的26%。
四是經濟發達地區案件多。經濟活躍的新都鎮、新繁鎮、大豐街道、龍橋鎮等投訴舉報和信訪案件一直較多,泰興鎮、石板灘鎮等則較少。全區四大園區僅工業區管委會建立了監察網格,其余園區的案件都在鄰近鄉鎮調處,也給日常勞動保障監察管理帶來不便,難以在源頭治理上入手。
五是案件高發期明顯。主要集中表現在兩個時間段,一是每年的6月至8月,二是11月至春節前夕。
工資支付方面。建筑行業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特別突出。有的用人單位惡意欠薪,轉移資產逃匿。一些用人單位經營困難或關閉,無法按時支付工資且未做好解釋工作,使得員工產生不滿而投訴甚至造成群體性舉報投訴。
社會保險方面。主要表現在用人單位不及時辦理社保,有的則是故意拖延或通過勞務派遣規避社保責任等。
勞動合同方面。用人單位不與職工訂立勞動合同或勞動合同不規范,勞動合同到期后不及時續訂;有的用人單位在勞動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勞務派遣機構簽訂派遣協議造成勞動關系不明確等。
工作時間方面。主要集中在家具、服裝產業,在生產經營旺季超時加班現象較為普遍,以計件形式變相增加職工工作時間,不按規定支付加班費。尤其是小企業和作坊的勞動糾紛案件發案率高,成為管理的難點。
一是監察執法缺乏強制措施。對拖欠工資、欠繳社保費等現象,勞動保障監察部門的行政處罰往往成為難以落到實處的“一紙空文”;而對用人單位負責人死拖硬賴甚至轉移隱匿財產等違法行為,只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且程序復雜、周期過長。
二是欠薪逃匿案件處理難度大。
對于租賃場地經營的企業,一旦發生欠薪逃匿,沒有資產可處理,而由業主或場地租賃方先行墊付工資或由政府“買單”,則法律依據不充分。
三是被監察對象的問題。不少被監察對象對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存在抵觸情緒,有的甚至無理阻撓行政執法,而監察部門的處理手段顯得力不從心。
加強勞動法規宣傳。以“執法服務促和諧”為主題,采取送法上門、政策咨詢、發送監察建議書、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面向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開展法律宣傳和執法服務活動,將執法為民、服務為先的理念貫穿于各項執法活動的全過程。
加強監察隊伍建設。通過開展培訓,提高監察隊伍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更好地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服務。逐步提高勞動監察協管員的待遇,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和促進隊伍的穩定性。
加大日常巡視檢查力度。重點檢查易發生或曾發生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企業及用工密集型單位,以勞動合同、工資支付、繳納社保費為重點檢查內容,嚴厲打擊使用童工、惡意欠薪逃匿、強迫勞動等嚴重違法行為。同時,進一步完善預防處置各種突發性勞動糾紛的工作預案,提高應急反應處理能力。
強化各有關部門的協調合作。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要加強與各部門的協調溝通,相互配合,防止違法行為無人管、多頭管、重復管等現象發生。
加強“兩網化”建設。依托現有勞動用工信息平臺,加快信息化建設,實現人社系統內部信息共享,提高資源整合和綜合利用率,實現由被動反應式向主動預防式監察轉變提升勞動保障整體服務水平。
(作者單位:成都市新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