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彥珍
摘 要:會計監管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在進行監管時通常主體是政府或者是非政府機構,在監管的過程中,要依據相關的法律和規章,同時要通過這些手段對企事業單位的會計行為進行引導和干預。本文通過對我國目前會計監管的現狀與問題的分析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會計監管;部門監督;對策
前言
我國的會計監管和會計監督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會計監管是會計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有效的會計監管與會計監督制度密不可分,兩者相輔相成。會計監管的執法主體是財政部門,《會計法》賦予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和保險監管等部門的只是會計資料的檢查權,而沒有賦予其對違法會計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的權力,所以他們不是會計監管的執法主體。會計監管的方式和方法是以間接管理為主,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并用,通過制定會計政策,提供會計信息,進行交流經驗、監督檢查等措施,積極為基層單位和會計人員服務。
1 我國會計監管現狀
1.1 內部監督
在單位內部進行會計監督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單位的財產安全和完整性,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證企業的經營活動是否符合國家法律和法規要求,因此,單位內部會計監督能夠更好的提高經營管理的效率,同時也能避免出現舞弊的情況。
1.2 社會監督
社會監督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一些社會中介機構對相關的委托單位進行經濟活動審計的一種行為,同時在進行監督完成以后要據實做出客觀的評價,社會監督要保證依法進行。社會監督是一種中介性和公證性的形式,因此,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同時在進行監督時,能夠將社會公眾的力量和社會中介機構的力量進行結合,這樣就使得會計社會監督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現在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會計事務所。
1.3 國家監督
國家監督是一種政府監督行為,是一種外部監督形式,在進行監督的時候,政府的一些部門要依據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對企業的會計行為和會計資料進行監督和檢查。財政部門是進行會計國家監督的主體,在進行監督時主要對企業的會計賬簿是否依法設置進行檢查,同時要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進行檢查,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資格進行檢查。
2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面臨的問題
2.1 政府監管失靈
在我國,由于會計信息監管部門眾多,也由于會計信息所具有的經濟后果影響,相關監管部門紛紛確立自己的會計監管權,爭相出臺非正式的規定,以優先確定本部門的監管權,限制其他部門爭權,而且部門的利益驅動使各部門在自身出臺規定時不可能主動與其他監管部門進行協調。我國的現實問題是,立法給予了政府會計規范的制定權,卻沒有明確政府會計規范制定低效或無效時應承擔的責任,政府的權力與責任是不對等的,政府會計規范行為取向是單一的,搭便車的心理使公眾不愿過問政府的行為及其影響,而懾于政府的權威,特別是在缺乏民主意識的情況下,更使多數人對規則的制定產生無能為力的感嘆,對輿論的不重視又使公眾唯一可以利用的正面武器被擱淺。
2.2 內部監管的不利
上市公司內部會計監管主要是由監事會、審計委員會以及內部審計部門實施的。但目前上市公司的內部會計監管力度非常有限,監事會、審計委員會并沒有起到監管的作用。《公司法》規定監事會的職權有:檢查公司財務對董事、經理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司章程的行為進行監督;當董事和經理的行為損害公司利益時予以糾正;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但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存在獨立性差異、監事工作不到位、監事人員專業素質不高、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使得監事會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2.3 外部監管不利
上市公司外部監管主要依靠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以及新聞媒體進行的。但目前,社會性的監督機構并沒有起到最后防線的監督作用。我國目前有些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審計業務時,不按獨立審計準則等執業規范的要求,在未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未獲取充分的審計證據情況下就確認有關事項,造成審計后的會計報表失真或者發表了不恰當的審計意見。而且面對上市公司一些重大的關聯交易、或有事項、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等未充分披露的情況,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既不向公司提出,也不在審計報告中披露。而且,注冊會計師的違規行為沒有得到有力的懲處,在較低的違規成本和較高的收益之間,使得一些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冒險出具虛假報告。
3 關于強化會計監管工作的對策
3.1 完善財務監督檢查工作
在財務監督檢查過程中,監事會必須要做到四點:一是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遵循企業標準。監事會要積極利用國務院相關法律以及公司法賦予的監督職能來強化監督。此外,要依據企業會計制度、財政稅收政策以及會計核算方法,做好檢查工作。二是規范監督作業行為。明確監督目標、內容、方法、程序、評價與報告方式,遵循相關程序與規定進行,完善監督檢查方案。三是積極獲取監事會監督資料。事先擬定文件,由監督企業填寫,企業報送資料時要加蓋公章,確保資料真實。四是分析與評價檢查結果,并積極總結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完善監督檢查報告。
3.2 實行監管責任追究制度,增強會計監管機構的責任感
制定嚴密的業務分管、執行和審批制度,使會計監管人員各司其責,發現問題即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從制度上杜絕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現象的發生。同時,通過完善內部監督機制來促使各個部門之間相互監督,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內部檢查,真正將內部監督落到實處。
3.3 強化財務決算審核、審計與巡視工作協同
首先,要強化財務決算審核協同。于決策批復前進行監督檢查,將發現的有關會計管理、核算等方面的問題報告國資委,積極發揮監事會在國有企業財務決算審核以及批復工作中的作用。其次,要加強審計協同。協助國家相關機關進行財務抽查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充分掌握單位的發展情況,最大限度地提高監事會的監督效率。最后,要做好巡視工作協同。將巡視監督與監事會監督進行有機結合,完善人員組成方式以及合力監督機制,強化社會審計協同,借助社會審計成果,對單位運行狀況進行監督。
3.4 大力加強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會計監管中的應用
強化會計監管工作,提高會計監管工作效率,需要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各會計主體通過大力推進會計電算化和網絡會計,達到了強化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資金監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金風險的目的。會計監管工作也要與時俱進,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對會計事項進行動態監測和實時監控,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會計監管的效率,同時做好會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工作。建立健全會計監督制度是單位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單位自我約束的一種機制,要解決現階段會計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國家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會計監管是為了更好的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促進企事業單位獲得更好的發展,在會計監管方面可以加強企業內部監管力度、社會監管力度和國家監管力度,這樣能夠更好地便于企業管理者制定相應的經濟決策。還有,盡管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體系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仍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我國現代財務會計監管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緊密結合我國現階段實際國情,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有序、快速推進其發展。
參考文獻
[1]程艷秋.分析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13,(29):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