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劉成璞+劉伯羽
摘 要:新形勢下,各主要國家都在加緊搶占軍用航空裝備領域的制高點,加快航空兵裝備體系更新換代的步伐。我們在海上方向航空兵武器裝備建設上不能被動地跟著強敵走,要審時度勢,奪占先機,把航空兵裝備體系建設的薄弱環節作為推進自主創新的主攻方向,選準突破口,加強預先研究和探索,努力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關鍵詞:航空兵;裝備;建設
航空兵具有遠程、高位、快捷、強攻等優勢。我軍在未來海上方向的信息化局部戰爭中只有首先使用、全程使用航空兵才能牢牢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我軍海上方向航空兵裝備體系整體發展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只有加強頂層設計,才能確保我軍海上方向航空兵有效履行使命任務。
1 我軍只有加強航空兵信息作戰裝備體系建設,才能取得海上空中戰場的“入場券”
越是先進國家的航空兵,就越重視信息作戰。美國航空兵早在海灣戰爭中,就明令禁止一切不帶電子吊艙的飛機升空作戰。美國海軍現役的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能夠分析對方信號的跳頻圖譜,實施動態精準干擾。還能在實施干擾的同時監聽敵方通信。這款機動性和隱身性都差強人意的戰機曾經在模擬空戰中戰勝頂尖的F-22。有人會問,我軍向來強調揚長避短,為什么我軍海上方向航空兵裝備體系建設一定要在傳統的弱勢領域實現對強敵的反超?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回答。一方面,信息作戰是靈魂之戰,是首要階段和最高階段的決戰。這是現代戰爭發展到今天誰也無法改變的規律。誰能控制網電空間,誰就能控制戰場。誰能在網電空間戰中讓敵人對自己“單向透明”,誰就是戰爭的贏家。另一方面,我軍海上方向主要對手的長處在于全維信息化,而其最大的短處也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短處就是無一處無芯片,無一處不聯網。信息和網絡讓武器平臺變得強大,也使其極端脆弱。信息作戰長期以來是我軍航空兵的弱項。2001年4月,一架美軍EP-3電子偵察機在海南島附近空域窺探我國情報信息時與我海軍航空兵一架殲8-II戰機相撞。從那時起,我軍開始加快航空兵信息作戰裝備體系建設的速度。如果跟全維信息化對手較量,對手最擔心的就是信息系統癱瘓。因為這將使其一切武器平臺的硬件優勢都變得沒有意義。即使我們的對手同樣也有這種能力,但一旦雙方都動用這種能力將對手癱瘓,那就意味著,對陣雙方將一起退回二戰水平。那時,誰具有人口優勢,誰有資源優勢,誰有制造業優勢,誰就有戰爭優勢[1]。
2 我軍只有重點發展遠程精確打擊武器裝備,才能有效承擔海上方向空中作戰的使命任務
我軍航空兵入閩作戰時期,機載導彈初露端倪,但由于國民黨航空兵使用的美制機載導彈還不完善,使我軍航空兵在海上空中格斗時仍然占據較大優勢。但這一成功經驗,已不適應超視距條件下的空中作戰。即便是使用殲擊航空兵攔截敵機,也應在預警體系的支撐下使用超視距空對空導彈擊落敵機。在戰爭狀態下,如果我軍戰機不能在視距范圍之外擊落敵機,就會被敵機擊落,基本不存在空中近戰格斗的可能。
2.1 加強精確制導機載武器裝備系統建設
信息化戰爭的實踐表明,主要是武器彈藥的改進,而不是飛機機動性能的改進,改變了現代空戰的面貌。導彈對航炮的取代,是空戰史上彈藥使用的飛躍,也使近戰格斗式的空戰變得越來越罕見。在馬島戰爭中,英軍“海鷂”式飛機擊落的31架阿根廷飛機中,除有24架被“響尾蛇”導彈擊落外,尚有7架被航炮擊落。而到海灣戰爭時,伊拉克被擊落的38架飛機中,只有兩架毀于航炮,其它36架均為導彈所擊落,且70%是被“麻雀”AIM-7M導彈在超視距范圍之外摧毀。超視距機載導彈正越來越成為重要的航空武器裝備,這一趨勢已日益明朗。能夠佐證這一點的另一論據是,彈藥技術的研發周期比飛機的周期要短,彈藥作戰效能的提高也比飛機要快,從經費的投入上還更節約。據有關專家測算,武器精度提高1,殺傷力就提高8,精確制導彈藥與普通彈藥的費效比是1:12。既如此,何樂而不為?[2]這個道理決定了改進彈藥是當前我軍海上方向航空兵提高打擊能力的有效途徑。
2.2 加快發展防區外遠程打擊飛行平臺
我們曾經引以為榮的空中拼刺刀式的空中近戰格斗已經讓位于以精確彈藥為打擊手段的空中聯合戰役。只擅長空中格斗、缺少防區外遠程精確打擊武器裝備的戰術航空兵,不僅無法與強敵一爭高下,即使打一場反獨促統戰,也未必能穩操勝券。馬島之戰,處于世界二流地位的英國航空兵,能以老式“火神”轟炸機,萬里奔襲,對阿根廷守軍實施有力的空中打擊。相形之下,未來海上方向局部戰爭,很可能由航空兵承擔主攻任務。對這一前景,如果我們事先不加強相應的裝備體系建設,在關鍵時刻就將難以承擔歷史重任。主戰方式決定主戰裝備。在一場從效果、從代價上看,“非接觸作戰”都大大優于接觸性作戰的戰爭中,航空兵防區外遠程精確打擊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若要組織實施以防區外遠程精確打擊為主的空中戰役,航空兵就須以遠程作戰飛機為主戰裝備。2016年8月美軍B-52H、B-1B、B-2三種型號戰略轟炸機齊聚關島,對我國周邊海域形成戰略威懾。但由于我國在大推力軍用航空發動機和遠程戰略轟炸機方面發展相對滯后,我軍航空兵僅有轟-6K一種機型可以威懾第二島鏈,且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占優勢。因此,應加快適合海上方向使用的,大推力軍用航空發動機的研發。與此同時,還應該對轟炸機和殲擊轟炸機的研發運用給予較大幅度的傾斜,使之在數量達到一定規模,質量亦有顯著提升。
3 我軍只有加強新型航空平臺裝備系統建設,才能搶占未來海上戰場制高點
3.1 大力發展和運用新型無人機
隨著科技的發展,海上戰場航空兵裝備隱性化、無人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無人機未來將能夠承擔有人駕駛飛機所能夠承擔的一切任務。一些微型化和隱身化的無人機,已具備良好的隱身特性,被探測到的概率大大降低,從而具有較強的戰場生存力。很多無人機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結構簡單。維護保障的成本大幅降低。相同功能的無人機燃料消耗遠遠小于有人駕駛飛機,適合在廣闊的海域上空長時間飛行。此外,無人機的使用不必擔心飛行員的人身安全,可以在海上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任務。我國在研究無人機方面的技術水平與西方的差距不大。近年來,我軍無人機裝備穩步發展,在海上方向的運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新形勢下,我軍應根據海上方向航空兵的使命任務,擴大無人機應用范圍,按照高空、高速、長航時、隱身的方向加快發展高端無人機平臺,成體系發展各型號無人機裝備和配套保障裝備,為我軍海上方向航空兵遂行多樣化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3.2 著手發展浮空式臨近空間飛行器
浮空式臨近空間飛行器主要包括高空飛艇和高空氣球,可長時間滯留在特定海域上空,可以不受軌道限制靈活轉移,還可以不受發射時間窗的限制隨時升空。理論上說,部署30艘偵察型臨近空間飛行器就可以俯視全球[3]。因此,在未來海上方向的局部戰爭中,使用浮空臨近空間飛行器與使用偵察衛星和預警機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對于我軍控制海上戰場有著重要意義。目前海上方向各軍事強國家對于浮空式臨近空間飛行器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并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我軍應提高海上方向航空兵裝備發展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充分認清浮空式臨近空間飛行器對海上方向作戰具有的重大意義。盡早起步研發能夠有力支援我軍海上方向作戰的浮空式臨近空間飛行器。
參考文獻
[1]喬良.牢牢掌握“電子戰”、“網絡戰”的制勝鑰匙[N].軍報記者網,2014.11.
[2]劉亞洲,喬良,王湘穗.中國空軍攻防兼備要論[J].空軍軍事學術,2002.5:66-81.
[3]何明浩蘭俊杰陳蓓陳昌孝王志磊.臨近空間飛行器信息作戰應用研究[J].飛航導彈,201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