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艷
摘 要:針對以往接線施工中電纜插頭連接不規范,電纜線芯接線不美觀,電纜牌標識不清楚、且固定不整齊等諸多缺陷進行了深入分析,對此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法,提出了接線要達到“十個一致”的工藝標準,成功的應用于燃氣輪機發電機組電氣安裝工程中,其效果良好,切實可行,為今后燃氣輪機發電機組接線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纜插頭連接;電纜線芯接線;電纜標識固定;對策與方法
1 概述
隨著電壓等級與自動化程度的提高,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微機保護、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廣泛應用,發電設備種類及方法層出不窮,二次接線一般采用平行排列配線(扁線)、成束配線(圓線)和行線槽配線三種方法。若控制電纜頭制作不規范,接線工藝不美觀,電纜標識不清、固定不整齊等不僅會給人以不舒服的感覺,同時還會給人留下工藝粗糙的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將會嚴重影響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因此消除接線施工工藝缺陷,提高電氣接線工藝水平是至關重要的。
2 工藝缺陷原因分析
2.1 接線工藝缺陷主要表現
電氣接線施工工序主要有電纜插頭連接、電纜線芯接線及電纜標識固定等,而電纜插頭連接及電纜線芯接線又是燃氣輪機發電機組接線施工中的重要工序,也是施工質量控制的難點,在工程驗收中,接線工藝都會檢查出許多問題或缺陷,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電氣柜內電纜整理不齊,層次不清,雜亂無章。(2)電氣柜內電纜綁扎高度不一致,方向不統一。(3)熱縮管長短不一致,沒做統一要求。(4)屏蔽線接地制作方法不統一,有的合在一起接地,有的單獨接地。(5)電纜線芯走線方式不一致,特別混亂。(6)電纜線芯扎頭綁扎位置、方向不一致,有的偏上,有的偏下,有的結節朝前,有的結節朝后。(7)線號長短不一致,有的長,有的短,并且標識不清。(8)線芯彎曲度不一致,有的偏大,有的偏小。(9)電纜標牌懸掛位置不一致,并且標識不清。(10)接線錯誤,沒有按圖施工,重新改線后直接影響工藝。(11)電纜線芯絕緣受損。
2.2 接線工藝缺陷主要原因分析
(1)施工前沒有審核或熟悉圖紙,不按圖施工,隨意性大。(2)沒有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及工藝標準,施工前沒有進行技術交底。(3)施工準備工作不充分。(4)操作方法不當。
3 主要對策與方法
3.1 主要對策
施工前要認真審核、熟悉施工圖紙,充分領會設計意圖,主要審核內容如下:根據設計的圖紙,擬定可操作性強的施工措施或方案,包括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工藝標準、施工進度及人員組織等事項。組織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做好人員組織分工,減少施工的盲目性。
加強對施工人員的電氣柜接線培訓工作,講工作原理,講識圖方法,講電氣柜接線工藝標準及施工方法,培訓合格后方能持證上崗,并由有經驗的老師傅進行傳、幫、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篩選以往創優工程中接線施工亮點圖片,組織施工人員觀看學習。對電氣柜接線應設專人負責,這樣即便于校線和查線,有問題又能夠分清責任。
3.2 施工方法
3.2.1 施工準備階段
電纜插頭接線及電纜芯線接線前應具備如下條件:工具、材料已準備齊全;所敷設的電纜已確認無誤,電氣柜接線圖紙已確認正確無誤;核查工作已結束。具體內容如下。
3.2.1.1 工具準備。接線工具準備齊全、完整,滿足接線需求,如大剪子、電工刀、斜口鉗、尖嘴鉗、鋼絲鉗、剝線鉗、螺絲刀、扳手、電纜勾刀、線號機、電纜牌打印機、電烙鐵、萬用表、500V搖表、校線材料等。
3.2.1.2 材料準備。熱縮管、扎帶、色帶、粘膠帶、電纜牌等電氣柜接線的消耗性材料準備到位。
3.2.2 芯線整理布置
(1)在電纜頭制作結束后,接線前必須進行線芯的整理工作。(2)將每根電纜的線芯單獨分開,將每根線芯拉直。(3)電氣柜配線是采用成束配線法(圓線法),是將每根電纜線芯用塑料扎帶把線綁扎在一起,斷面成圓形,扎緊后,扎帶自動打成死結,置于背后,扎帶間距約60~80mm。這種方法操作簡單,工藝整齊美觀。(4)每根電纜的線芯宜單獨成束綁扎,便于查找、運行、檢修。(5)經綁扎后的線束及分線束應做到橫平豎直。走向合理,整齊美觀。
3.2.3 電纜芯線接線
3.2.3.1 電纜線芯接線總體要求。按圖施工,接線正確;電氣回路接觸良好;配線橫平豎直,整齊美觀;螺絲緊固可靠無松動;導線無損傷,絕緣良好;屏蔽線引接符合設計要求;柜內導線無接頭;回路編號正確,字跡清晰,不易褪色。
3.2.3.2 電纜線芯的校線。為了保證接線正確無誤,后接入的電纜端頭必須將線芯校對清楚,正確率保證100%。校線有二人進行,其方法是從電纜兩端找出對應的線芯端頭,以防差錯。校線時應嚴格按審查正確的端子排圖的數量進行核對,不應遺漏。
3.2.3.3 電纜線芯接線其它要求
(1)線芯的綁扎應整齊一致,采用綁線或小扎帶綁扎。綁扎線間距以70mm左右為宜。(2)不論怎樣排列,如何綁扎均應掌握盡可能的緊湊、整齊、美觀實用又簡單易行。(3)因線芯逐個接入端子而使線束逐漸變細時,應使線芯順序靠攏或并入假線以形成新束,所彎角度和曲率應一致、美觀。(4)配線必須進行校直處理,線芯進入端子前應手工依次彎曲成弧度相同的一排,排列一致無交叉(圓弧半經約20mm周長約100mm至120mm)。(5)線芯不得剝出太長,以剛剛插滿端子排或正好彎制壓接圓圈為宜,導線不得有接頭。(6)每個端子排的一側一般只接一根導線,最多不得超過兩根,當同一節點有兩根以上導線時,應與設計部門聯系加空端子轉接。(7)線芯應連接牢固,嚴禁出現虛接現象。(8)用于靜態保護、控制邏輯等回路的控制電纜的屏蔽層、帶、芯應按設計要求的方式可靠接地。(9)備用芯處理。電纜的備用芯應留有適當的余量,可以剪成統一長度,電纜備用芯的長度應能保證接入屏最遠一個端子為宜,并帶上線帽標識。
4 電纜標識及固定改進措施及標準
4.1 標號頭的加工及安裝
(1)設備中輔助電路的連接線,均應在兩端套裝標號頭。(2)所有標號頭應根據接線圖所注明的數字,將其輸入電腦印字機,打印在專用套管上,套管直徑應與套裝的導線粗細配合。(3)標號頭的長度一般為根據線號長短電腦自行輸出,標號頭的套裝要求數字排列方向統一。如是水平套裝,數字從左到右,如是垂直套裝,數字從上到下。標號頭要求字跡清晰、正確,一般不得用手寫標號頭。
4.2 電纜牌標識及固定標準
(1)電纜牌標識做到全所統一、美觀、規范、字跡清晰、不褪色、耐濕、耐磨損。(2)電纜牌固定排列整齊、一致,互不重疊,便于查找電纜編號。
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及應用效果可以看出,雖然以往接線工藝缺陷較多,施工工藝比較復雜,但是只要注意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工作,制定可行的標準,精心策劃、精心組織、精心施工,嚴循規范,不僅能夠徹底消除接線施工工藝的缺陷,而且還會使接線工藝水平得到提升,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