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林
摘 要: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必將推動產業結構的不斷革新。技術創新與技術標準化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創新型產物,對我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是我國產業結構變化的核心動力。因此,本文通過對技術創新以及技術標準化相關概念的闡述,對二者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有效地分析,并對二者在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性作用展開了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技術標準化;技術創新;經濟發展
1 關于技術創新與標準化的概念性敘述
1.1 技術創新
從相關概念的定義上來看,所謂的技術創新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技術創新是企業自身知識領域方面的拓展以及工藝、技術方面的創新,黑龍江省通過技術的創新、工藝生產方面的改變以及經營管理模式的變化來提高產品的質量。其次,技術創新是企業拓展市場的一種手段。通過技術創新來開發出全新的產品,使其滿足當前市場的需要,從而實現快速占據市場,提高企業產品銷量的目的。
從本質上來看,技術創新不僅屬于一種進步性的思想,還主張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也就是說,技術創新所需的技術特征并不是從現有技術領域中所獲取的,而是通過在現有技術領域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研究、探索,克服了原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與弊端,使創新后的技術更具有實用價值以及技術優勢。
1.2 技術標準化
所謂的技術標準化,就是對技術活動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進行統一性調節的一種有效方案。在時代的不斷發展與變遷的過程中,技術標準化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協調方案,起作用與價值已經超過了技術問題本身的層面,標準化制度的建立已經成為了我國各個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技術標準化的發展也成為了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水平及其整體發展的重要環節。從性質方面來看,技術創新的載體便是技術標準化。因此,所謂的技術標準化并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公式或定義,它是會根據相關技術的改變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不斷進行創新、改善,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的贏得社會的認可。如此看來,技術標準化與技術創新本就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只有實現了技術的標準化,才能使我國的技術創新步入全新的高效階段。
2 關于技術創新的理論闡述
所謂的技術創新,并不是從單一的技術理論出發,對其進行改善。技術創新離不開其他技術方面的輔助創新,由此看來,技術創新屬于一種協作性的創新理論,在充分考慮到問題全面性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使新技術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除此之外,信息技術的創新出了要開展協作發展意外,自主性創新則是技術創新的精髓之所在,不僅能夠使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還能夠利用當前社會環境方面的優勢,以自主創新為理念,促進企業的轉型與突破。
2.1 內生增長理論
所謂內生增長理論,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歐美發達國家的學者提出的宏觀經濟理論觀點,在該理論的認知下,需要使企業內部經濟的增長在不依靠外力的幫忙下,實現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由此看來,內生增長理論的存在與發展,有效地刺激了我國企業的經濟發展模式,促進了企業經濟場持續穩定增長。從技術領域來看,內生增長理論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優點。例如:內生增長理論的出現,彌補了我國傳統企業經濟管理工作與制度當中存在的不同,增強了內容技術方面的進步,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此外,在開展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不僅要明確技術創新中存在的優點,還要對技術創新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有效的改進,由于不同行業之間對技術創新方面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推廣與發展技術創新的過程中,要通過技術的不斷創新促進生產效率方面的提高,通過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逐步帶動我國經濟產業的。
2.2 技術創新與需求結構的變化
從技術創新與需求結構之間的關系來看,市場需求既是技術創新的基本理論,也是行業領域內部技術進步的主要動力。由此看來,技術創新與虛構結構之間并不是始終保持不變的,而是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而進行不斷變化的。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會對需要創新的技術進行選擇,通常情況下,企業選擇的技術都是具有一定發展價值,企業未來或市場需求具有用處的技術產業。其次,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選擇的市場通常是具有開發價值的市場,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主要針對其原市場中存在的技術短板進行補充與改造即可,使其滿足市場需求,促進新技術的發展與擴散。
從逆轉思維的角度上來看,技術的不斷更新與改造,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消費者追求潮流的心里特點,引導了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選擇及喜好,逐漸的扮演的引導市場需求變化的角色。而消費者需求與喜好的改變,又會逐漸的使得各大行業企業產生新一輪的技術變革。由此可以看出,二者的關系是互為引導、相互推動的。
3 技術創新與標準化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3.1 技術標準化的作用
技術標準化的存在,有利于企業內部經濟結構的有效調整,促進了產業結構方面的優化與升級,在企業技術的創新與改革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企業若要在未來的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獲得一定的競爭力,就必須根據市場發展的要求,開展技術產業的創新,從而逐漸改變企業原有的經濟增長方式,形成全新的經濟增長點。若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要建立技術標準化制度,并以此為依據對原有的技術手段以及產業結構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使其具有足夠的先進性以及可發展型,盡量實現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接軌。此外,技術標準化實施的同時,必須要堅持優化資源,節能減耗的原則。技術標準化的使用不僅實現了我國企業技術方面的改革與創新,還有效的降低了企業成本與能源方面的消耗,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是我國企業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3.2 技術創新的作用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行各業都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來改變其生產工藝與生產流程,甚至是經營管理模式。從本質上來說,技術創新就如同一場技術方面的革命,將企業從組織方式、產品特點以及資源消耗強度、資金分配與產出的比例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改變。歸根到底,技術方面的突破與創新可以在不改變原有生產要素的基礎上以改善生產技術,提高產量等方式來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從而有效的挖掘企業在經濟增長方面存在的潛能,推動企業的經濟增長幅度再創新高。
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上來看,科技水平始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經濟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與幫助,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也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促進了經濟模式的不斷增長。在我國傳統的企業發展過程中,主要通過加大投入方式,擴大產業規模的方式來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市場經濟結構的不斷變化,傳統的企業發展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的實際情況。因此,技術創新是必然的也是我國企業發展所需要的,是我國抵擋經濟危機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國企業經濟保持。
4 總結
綜合上文所述,技術標準化與技術創新之間互為引導、相互推動,是我國各個行業領域未來發展的方向。除此之外,作為新經濟時代的產物,技術創新與標準化在使用的過程中,務必要保持新時代的特點,使其符合新時代市場的需求。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戰略方針,盡可能的縮短我國企業與國際先進企業之間的技術差距,使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徐巖,徐傳諶.吉林省技術標準化與產業創新能力提升的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研究,2013(10):79-85.
[2]賡金洲.技術標準化與技術創新、經濟增長的互動機理及測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
[3]趙航,趙樹寬,張研等.推動中國產業創新的技術標準化對策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