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莉芳++賀承啟
摘 要:環境監測為我國環境保護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持,在我國環保工作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簡要分析了,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質量的涵義,同時,深入分析了環境監測中影響實驗室分析質量的原因以及相關管理措施。
關鍵詞: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質量;策略
引言
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并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確保環境的質量,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環境監測工作的科學性以及有效性至關重要。
一、環境監測試驗室分析質量的涵義
環境監測是通過先進的儀器和設備對環境進行有效觀測。對影響環境的物質含量以及有害物質的排放量進行監督以及檢測。同時,進一步跟蹤了解環境的狀態變化,為一切環境工作的展開打下堅實的基礎。方便在一定時期內對環境的變化進行掌握,并可以通過相應的數據進行分析,進一步總結人類活動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并將詳細信息提供給相關部門,為各項環境政策和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據。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主要是通過對相關樣品進行檢測,并通過檢測的結果,為管理部門提供準確可靠的技術支持[1]。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相關環境狀況,并進行有關原因的分析,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環境監測試驗室分析的質量直接影響環境主管部門的具體決策,從而,影響相關環境政策的實施。但是,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質量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導致所監測的數據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從而影響環境治理措施的有效性。
二、環境監測中影響實驗室分析質量的原因
1、儀器設備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
環境監測工程所涉及的環節和內容較多,主要以現場取樣和信息采集進行工作的展開。對于環境監測點的設置至關重要[2]。監測點位的設置是否科學合理,對監測數據影響重大。環境監測數據會受到監測點位周圍環境所影響。監測點位的天氣狀況、以及自然條件是選擇監測點的重要因素。而由于檢測設備的結構復雜,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環境監測的設置地點極為關鍵。
2、檢測方法選擇對實驗室分析質量的影響
在環境監測工作中,有著眾多得檢測方法。檢測方法的使用要根據實際檢測內容的情況以及檢測因子的濃度選擇,但是,很多現場監測人員無法針對檢測因子做出有效的方法選擇,監測方法的隨意性使監測數據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影響實驗室分析數據的準確性。
3、監測樣品的影響
首先,檢測樣品會由于監測人員的采集時間以及頻率的不同,檢測結果同時也會受到影響。同時,監測人員采集樣品后對樣品的存儲方式,以及存儲的容器、存儲溫度等,都會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從而使最終的檢測質量出現誤差。例如,在對水體內的含氧量的分析時,對于樣品水的采取深度不同,所檢測的結果也會發生變化。在對于水內油類物質檢測時,檢測人員所選擇的容器至關重要,如果檢測人員選擇塑料材質的容器進行樣品水的盛裝,就會吸走部分水內油脂,由此影響檢測結果。
4、工作人員對實驗室分析質量的影響
對于環境監測來說,整體的工作過程都需要檢測人員的全程跟蹤和配合。因此,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以及工作技能和工作態度對檢測結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檢測人員缺乏檢測的專業技能,沒有按照相關的操作標準進行有效的操作,從而,是檢測結果出現誤差,影響后續工作的進行[3]。
三、提高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質量的管理策略
1、科學配置監測點
對于檢測點的設置應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位置選擇,在監測點中進行合理的位置篩選。既要遵循監測點的合理性,同時還應進行科學的監測點排查。在檢測之前,應充分了解該監測點的自然條件,以及相應的環境和周邊設施。充分考慮一切會發生在監測點的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科學的檢查。從而使檢測點符合檢測條件,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2、嚴格進行樣品采取
首先應對采樣標準做出嚴格的規定,并對相關監測人員進行制度規范。使現場監測人員在進行樣品采集時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規范進行。檢測前應對檢測儀器進行校準以及檢查。確保儀器不會在樣品采集時出現故障。確保儀器正常后才可以進行樣品的采集。其次,在采集樣品之后,應對樣品及時做好相應處理,貼好相關標簽,并進行樣品的詳細記錄,嚴格按照樣品儲存標準進行樣品的存儲。同時,在工作交接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不確定因素,嚴格進行樣品的交接處理。其次,要盡量把樣品進行相應的隔離,避免出現交叉污染、出現錯亂等現象。
3、加強對工作人員相關素質的培養
加強環境監測人員素質,是提高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國環境監管必須加強重視。首先,應設立相應的招聘標準。提高人員入職門檻。應聘人員必須達到相應的標準才能進入環境監測部門。同時,根據崗位的不同,應聘人員還應具備相應的專業證書,使檢測人員做到持證上崗。同時,在員工入崗之前應進行嚴格系統的崗前培訓。培訓合格后才可以正式上崗。而且,還應對在職員工進行定期培訓。在工作中發現的相關問題,以及相關的新技能等,并對相關專業技能做出考核。員工考核合格后才可以進入崗位工作。對于考核不合格的員工應繼續進行培訓,保證監測和分析人員的專業性。同時在員工進入工作中,應進行“一帶一”,老員工帶新員工、專業技能強的帶專業技能弱的模式。以這種形式,不僅可以加強檢測人員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同時,還可以形成有效的監督制度,防止出現由于員工工作失誤而導致的數據質量問題。同時,還應制定的相應崗位職責,把責任落實到個人,并把崗位職責與個人績效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同時還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其次,應設置相應的交流平臺,為業界人士以及相關工作者設置交流平臺,工作人員可以在這樣的平臺上進行及時交流。如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或者提高檢測標準的方式方法等,都可以通過平臺進行有效的交流。在這樣的基礎上,不僅可以提高員工的專業水平,同時,還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完善和發展相應的工作方法,從而提高環境監測的實驗室分析質量。
4、建立健全相應制度,加強部門間的協作
首先,政府應確立合理的監管機制,明確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責。嚴格進行環境監測的工作監控,明確責任制度,使各部門加強工作質量的管理。嚴格把控檢測質量的關口。同時,還應加強各個部門之間溝通協作,避免在檢測中由于人為工作失誤造成的檢測結果不準確問題。同時,還應建立績效考核制度,增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工作效率。
四、總結
總之,想要實現社會以及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環境的掌控至關重要。因此應加強環境監測中實驗室分析質量,為環境管理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為環境保護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進而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鐘瑋,肖紅,肖榮欣,張建華.環境監測中實驗室分析質量控制要素[J].中國計量,2007(3):76-78.
[2]陳敏.淺談環境監測實驗室的質量管理[J].石河子科技,2013(1):21-23.
[3]張程.淺談環境監測機構實驗室全面質量管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4):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