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中學時期,由于學生體育基礎較差,平時與體育有關項目接觸較少,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次不多,加上體育設備、器材、場地等的限制從主客觀兩方面導致了學生對體育技術的了解和認識膚淺,而且比較單一,由于認識的局限性,使得大多數學生對一些技術的感受性低,差別感受能力也較低。而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素質教育統一體。就目前中學體育教育來說還存在沒能很好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中學體育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中學生;體育教育;素質教育
引言
體育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而且還可以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陶冶學生的情緒,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因此體育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將對如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簡要思考論述。
1 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教學技巧
1.1 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
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無論是體育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所以,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學思想,從適應社會需要,培養人才的素質出發,樹立以育人為目標的現代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樹立學校體育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觀點;第三,體育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多種技能。為此,教師除對所任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之外,還要對相關學科有一定的造詣,同時還要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等。這樣,教師在執行體育教學任務時就會得心應手,提高教學效果。
1.2 要嚴而有法
1.2.1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必要的情感基礎。師生關系的好壞關鍵取決于教師。首先,教師對學生必須有愛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其次,教師必須尊重和信任學生;第三,教師要深入了解和理解學生,“知之深“才能“愛之切“;第四,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朋友,能經常交流感情,使學生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
1.2.2 要嚴得合理,嚴得可行。嚴要嚴得合理,是教學所必須的,有利于教學的有序進行和目標的實現;其次,提出的要求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識水平與運動能力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第三,要確保對學生的批評是公正的,中肯的,是符合學生的覺悟程度的。
1.2.3 要做到令行禁止。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布置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嚴格貫徹執行,做到令行禁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作風,否則,就是對學生馬虎從事不良風氣的縱容,也是對教師權威的蔑視。
1.2.4 教師要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教師里表如一,千萬不能上課一套,下課一套,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教師必須以真實的模范行為來影響學生。
2 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貫穿
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品質,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讓學生具有勇敢頑強、團結進取、活潑開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誘導學生養成維護道德規范、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體育教學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學中結合課的內容的傳授進行的,不能空洞說教和脫離教材生拉硬扯,要細心構思巧妙安排,以畫龍點睛的揭示,引導學生去感悟,使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通過嚴密的課堂組織,培養學生動作迅速、聽從指揮、遵守紀律、協同行動的良好習慣和作風。
第二,通過教材的游戲內容,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熱愛集體、勇敢頑強、機智果斷、遵守規則等良好的道德品質。
第三,通過田徑、球類、體操等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和勇敢、果斷、機智、頑強的意志及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3 創新課外體育活動,注重特長發展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過程。體育教學的完整過程,應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學不是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術,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計劃、要求、自身興趣、愛好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項目的練習。教師在必要時進行示范、指示、輔導、總結。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應采用選擇性自由組合的形式。根據學校現有的條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打破原來的班級分組,實施年級分組開放和實施一些普及性和興趣性較強的體育活動項目,采用單項俱樂部制。各俱樂部由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負責,為學生提供選擇的自己練習手段、練習難度、練習伙伴,創設自主練習的氛圍。聘請有體育特長的文化課教師進行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在體育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培養學生自發自主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使學生充分理解參加體育活動的必要性,結合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建立良好的體育生活態度,并獲得人際關系需要的滿足,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4 著重體育意識培養,打破傳統體育教學方式
傳統的體育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自由表達的機會,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練什么,從而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冷淡,甚至厭倦的心理,這就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 力的培養。實施體育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教,是為了不要教“。因為體育教學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與體育能力。如以中學足球為例,我們用少量課時進行足球的基本技術的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教學比賽。讓學生在自由組合的比賽中,自我鍛煉提高,從比賽中感覺到技術的不足,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教學比賽中產生對足球的濃厚興趣,把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學習鍛煉中。完成“要我健身→我會健身→我要健身“過程的轉變。又如,我們在“耐久跑“教學時,除了教學生“跑“的技術還要教給學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間歇時間,如何緩解“極點“,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勞補充營養等。使學生既鍛煉身體又學知識,并且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形成他們自己的鍛煉能力。
結束語
總之,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學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中學體育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善于吸收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結合實際,把學校改革推進深入,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培養中學生的體育意識、興趣、習慣和身體鍛煉能力的同時,尊重中學生的個性并使之充分發展,讓中學生在運動場上獲得較大的自由空間和時間,發揮自己喜愛的活動方式來進行自主體育鍛煉,并由此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而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丁文中.中學體育教學研究性學習的思考[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05).
[2]夏青,胡薇.新課改下的中學體育教學改革[J].運動,2012(12).
[3]胡錫洪,袁錫江.狠抓德育四個環節全面提高學生素質[J].師道,20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