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久江
摘 要:金銀花是常用的傳統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種藥理學活性。金銀花可用于治療高脂血癥、百日咳、闌尾炎、小兒肺炎、銀屑病、副鼻竇炎、風濕性心臟病、鈞端螺旋體病等。金銀花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異綠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D-gluco-side)、α-松油醇(α-terpineol)、豆甾醇-D-葡萄糖甙(stigmasteryl-D-glucoside)、亞麻酸乙酯(ethylli-nolenate)、2-甲基-丁醇(2-methyl-1-butanol)、3-甲基-2-(2-戊烯基)-2-環戊烯-1-酮[3-methyl-2-(-2pentenyl)]等。本文對金銀花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關鍵詞:金銀花;研究;進展
金銀花是常用的傳統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種藥理學活性。金銀花別名忍冬花(《唐本草》)、鷺鷥花(《植物名實圖考》)、金花(《江蘇植藥志》)、金藤花(《河北藥材》)、雙苞花(《浙江民間草藥》)、二寶花(《江蘇驗方草藥選編》)等。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重慶堂隨筆》記載:“清絡中風火濕熱,解溫疫穢惡濁邪,息肝膽浮越風陽,治痙厥癲癇諸癥。”金銀花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D-gluco-side)、異綠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α-松油醇(α-terpineol)、豆甾醇-D-葡萄糖甙(stigmasteryl-D-glucoside)、亞麻酸乙酯(ethylli-nolenate)、2-甲基-丁醇(2-methyl-1-butanol)、苯甲醇(benzylalcohol)、3-甲基-2-(2-戊烯基)-2-環戊烯-1-酮[3-methyl-2-(-2pentenyl)]等。金銀花可用于治療高脂血癥、治療百日咳、治療闌尾炎、小兒肺炎、治療銀屑病、治療副鼻竇炎、治療風濕性心臟病、治療惡露不盡、治療新生兒紅疹、治療鈞端螺旋體病等。本文對金銀花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1 本草考證
金銀花藥用歷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我們祖先就開始用它防治疾病。金銀花最早出處為南北朝時梁·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名為忍冬。“金銀花”一名出自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由于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后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中國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簡稱藥典)亦對“忍冬騰”與“金銀花”做出了明確規定,二者分屬不同的中藥,前者是指忍冬這種植物的干燥莖枝,后者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紅腺忍冬、山銀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在實際應用中應加以區別,對癥下藥。
2 物種資源
金銀花適應性很強,喜陽、耐陰,耐寒性強,也耐干旱和水濕,對土壤要求不嚴。種植金銀花已有200多年歷史,廣布于全國各省區,北起東三省,南到廣東、海南,東從山東,西到喜馬拉雅山均有分布,以山東、河南產量最大。
3 金銀花的藥理研究
3.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金銀花對傷寒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綠膿桿菌、副傷寒桿菌,對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結核桿菌等多種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朱蓮娜、陳文霞等在金銀花含片抑制牙菌斑及唾液中變形鏈球菌的臨床觀察中報道對11到12歲的小學生用金銀花含片含服,連續用藥4周,結果顯示:實驗組用藥后,菌斑指數及唾液變形鏈球菌比用藥前明顯降低,證明金銀花含片具有較好的抑制菌斑形成及變形鏈球菌的作用[1]。金銀花對致齲病的變形鏈球菌、放線粘桿菌和引起牙周病的產黑色素類桿菌、牙齦類桿菌及伴放線嗜血菌亦顯示了較強的抗菌活性[2]。
3.2 抗炎解熱作用
金銀花清熱解毒作用頗佳且有輕宣疏散之效,具有明顯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療肺炎、百日咳、腮腺炎、流感、急性乳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子宮肌內膜炎等。
3.3 抗氧化作用
金銀花灌胃后,大鼠血清中T-AOC(總抗氧化能力與灌胃前和對照組相比均有明顯增高,金銀花有提高體內抗氧化能力的作用。金銀花乙醇提取物對 5種食用油脂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
3.4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金銀花及其有機酸類化合物綠原酸的同分異構體、咖啡酸、異綠原酸類均具有較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3]。金銀花可通過抑制血小板膜 GP(糖蛋白)lI b/ma受體活性功能,阻斷GP11 b/111a,產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3.5 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
金銀花提取物可能與抑制腸道a-葡萄糖苷酶活性或拮抗自由基、保護胰腺B-細胞,從而降低高脂血癥模型動物的血清和肝組織TG(甘油三酯)水平。
3.6 抗生育作用
以水煎浸膏對小鼠、犬、猴進行試驗,結果表明均有較好的抗早孕作用。金銀花經乙醇提取后之水煎液浸膏,在臨用前用蒸餾水配制成所需濃度,對小鼠、狗、猴等多種動物的抗生育作用[4]。
4 臨床新用途
金銀花傳統主要用于各種熱毒證候。近年來,由于現代藥理研究的進展,進而指導臨床,有了一些新用途。金銀花可用于治療高脂血癥(金銀花可與膽固醇合并阻止其在腸道中的吸收,起到降血脂的作用)、治療百日咳(金銀花能抑制百日咳桿菌的生長并能降解百日咳桿菌產生的毒素)、治療銀屑病(金銀花能抑制鏈球菌生長并能降解鏈球菌產生的毒素)、治療副鼻竇炎(金銀花具有抑菌作用)、治療風濕性心臟病(金銀花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抑制作用)、治療惡露不盡(金銀花有明顯止血作用,能使凝血及出血時間縮短)、闌尾膿腫(金銀花對大腸埃希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還能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小兒肺炎(金銀花有抗病毒作用)、治療新生兒紅疹、治療鈞端螺旋體病(金銀花有抗鉤端螺旋體作用)等[5-6]。
參考文獻
[1]朱蓮娜,陳文霞,何克新,李云.金銀花含片抑制牙菌斑及唾液中變形鏈球菌的臨床觀察[J].廣東牙病防治,1996(02).
[2]孫廷波.金銀花對口腔病源性微生物體外抑菌實驗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6年,21(4):242.
[3]樊宏偉,肖大偉,余黎,朱荃.金銀花及其有機酸類化合物的體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6(02).
[4]曹采蘋,黃正南,錢蓓麗,潘咸新.金銀花抗生育作用的研究[J].醫藥工業,1986(03).
[5]申丹,唐仕歡,盧朋,楊洪軍.《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金銀花用藥規律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4(03).
[6]吳樹國,翟德翠.藥用金銀花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研究及其進展[J].科技創新導報,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