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波
摘 要:結合實際,探討了家禽腸道綜合癥的防治方法。關鍵詞:家禽腸道綜合癥;防治;措施近幾年來,我們在對家禽疾病的臨床診治中發現一種比較頑固的腸道綜合癥,臨床表現為:腹瀉、糞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飼料及飼料樣便,略顯淺黃色,有時混雜有細條狀柿紅色糞便。發病后成年雞群的采食量驟減,繼而脫水,體重迅速下降,嚴重影響生產;生長階段雞群的發育速度顯著變緩乃至完全停止,死亡率顯著提升。從總體上來看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變化不定。
1 病因檢測分析
1.1 病毒檢測:采用已知抗原檢測待檢血清,在被檢血清與已知抗原孔間可見沉淀線,可以檢測出以下病毒:腸道內呼腸病毒、星狀病毒、輪狀病毒等。這些病毒對家禽腸道均有強致炎性,是引起腹瀉的常見病原體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
1.2 實驗室細菌學檢測:采用制片染色分析、細菌生化性狀檢查及細菌固體培養基培養等檢測手段,可以檢測出如下病菌:產氣夾膜梭菌、變形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及沙門氏菌等。
2 主要致病誘因診斷分析
2.1 家禽采食的飼料中或飲水器中,有變質發霉成份。發病禽舍大多通風不良,導致霉菌滋生。曲霉菌的致病作用對家禽的危害尤為嚴重。曲霉菌中對禽類危害最大的有煙曲霉、黃曲霉、構巢曲霉和黑曲霉等。曲霉菌孢子的抵抗力很強,煮沸5分鐘才能將其殺死,而在一般的消毒液中,經1-3小時才能將其滅活。曲霉菌一旦被食入,其產生的毒素能使肺產生嚴重病變,并能導致肝臟損害,發生肝硬化及誘發肝壞死等。曲霉菌的孢子可通過呼吸道、表皮傷口侵入禽體內。在陰暗、潮濕、霉雨季節、通風不良等環境條件下極易發生。
2.2 腸道球蟲感染。家禽體內有11種球蟲寄生,其中的毒害艾美爾球蟲和脆弱艾美爾球蟲兩種致病性為最強,在致病性球蟲的作用下,腸道粘膜上皮細胞被大量破壞,在引起自體中毒的同時,迅速引起繼發癥狀。
2.3 飼養環境的驟然變化,也是重要誘發因素。例如禽舍長期通風換氣不暢,密度過大,噪音驚擾,溫度濕度驟然升降,異種動物突然驚擾應激等等。
3 流行特點
本病多發于肉食雞,蛋雞的發病季節大多集中在夏、冬兩季。發病日齡越小,治愈率愈低,死亡率愈高,但網上飼養發病率較少。在春夏之交,秋冬之交,氣溫多變之際明顯多發,陰雨連綿高溫潮濕季節亦常發生。
4 發病癥狀
本病發生前往往無明顯前兆,常突然群發,或先局發而后群發,糞便變稀,飼料樣便,初期色澤正常,后期逐漸變成黃白稀便,或混雜淺黃色或柿紅色。病程持續時間因不同日齡或體質狀況而有差別,??沙掷m7-14日。后期采食量逐漸下降,羽毛松亂,嗜睡呆立,個別自體中毒的,倒地尖叫,張口伸頸,以高度脫水癥狀死去。
5 剖檢變化
特征性病變,見于腸道腫大增粗,腸粘膜呈彌漫性出血,十二指腸最為明顯,腸壁增厚變硬,失去伸縮性,內容有未消化的飼料,漿膜腫大密布出血點,有的盲腸內有干酪樣物質。多數其它臟器并無顯著病變。對嚴重已死忙病例解剖,除了以上消化系統病變以外,還發現心外膜有大量出血點,肝臟腫大,表面有多少不等的壞死灶,顏色為灰白色或黃色,有的針尖大小,有的小米粒大小。氣管內有多量灰白色或紅褐色粘液。有的在肺部發現粟粒大至綠豆大黃白色或灰白色結節,中心為干酪樣壞死組織,內含大量菌絲體。
6 防治措施與心得
6.1 進一步加強飼養管理
改善飼養環境,加強消毒、通風,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變化,創造優良舒適的養殖環境。傳統觀念認為通風不良只會引起雞的呼吸道疾病。如果單純因為通風不良引起的呼吸道病,一般僅表現為咳嗽、甩鼻等輕微癥狀,也基本不影響正常采食,而且糞便也沒有明顯的變化。發生這種情況也一般很容易治療。但在這種長期缺少有效通風的飼養環境下,會導致雞群的生產能力和機體免疫力下降,繼而激發腸道疾病的發生。科學研究表明,大腸桿菌與其他微生物合并感染經常繼發心包炎和肝周炎,有時也發生全眼球炎和輸卵管炎。其次,已有研究表明長期通風不良,同樣還會引起腹水癥的發生,出現“大肚子雞”,導致雞群死亡率上升。雞舍通風環境不能得到改善,會導致用藥治標不治本,很多情況下用藥后癥狀會很快得到緩解,停用后再復發,就是沒有辦法治愈,反復投藥既于事無補又大幅增加養殖成本。因為許多病原微生物都是通過空氣傳播的,所以加強帶禽消毒是該病綜合防疫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帶禽消毒可以有效地殺滅禽舍內空氣及生活環境中的各類病原微生物,創造良好的禽舍環境,抑制氨類不良氣體的產生,對保障禽群健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消毒劑的選擇上要注意選用刺激性小、作用強、廣譜、低毒,對人禽無害,并做到科學交替使用。在噴灑時,提高霧化效果,在禽體上能形成水滴即可。扎實做好這些基礎的管理工作既有利于其生長發育,也是有效防范該病發生的前提條件和基本要求。
6.2 發病期治療體會
在長期的臨床防治工作中,我們通過總結發現,在飼料中長期添加益生素和黃芪多糖、黃連解毒散類中藥,可以達到增殖家禽腸道益生菌,保持腸道菌群平衡,有效抑制致病細菌和病毒的目的。陰雨潮濕季節還需再添加脫霉類制劑。在現代化的飼養模式下,養殖戶使用的是成品全價飼料,在飼養全程中,多數飼養戶忽視對成品全價飼料進行預防性的添加。忽視預防,一味盲目的依賴“全能”的全價料,往往在雞群出現發病癥狀后,才倉促投藥,增加了治療成本,降低了經濟效益。在臨床中,我們對發病雞群使用中成藥、微生態制劑和抗生素聯合應用進行治療收效顯著。使用預防兼具治療作用的微生態制劑的效果尤其顯著,有研究表明像益生菌中丁酸梭菌這類微生物在腸道內芽孢萌發和擴增速率非常高,其產生的短鏈脂肪酸能有效抑制病原菌和腐敗菌在腸道的異常增殖,對腸道的葡萄球菌、念珠菌、魏氏梭菌、霍亂弧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痢疾桿菌、幽門螺旋桿菌等有害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同時還能產生促雙歧桿菌生長因子,顯著促進腸道有益菌生長,與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糞鏈球菌等產生共生關系。益生菌的這種雙重作用能調整腸道菌群平衡,快速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減少腸道疾病發生,是良好的整腸微生態藥物。試驗證明飼喂像丁酸梭菌等微生態類制劑能有效提高家禽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提高粘膜免疫活性,并能增加抗體生成細胞數量,具有激活自然殺傷細胞和巨噬細胞作用,增強家禽天然免疫能力。在配合輔助用藥方面,除了電解多維、口服補液鹽和各類抗球蟲增強免疫力藥外,活性炭也有非常好的療效。在雞群發病嚴重期,大量使用活性炭作為輔助用藥,可以及時、有效的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