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
摘 要:森林資源是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必備的基礎產業,森林資源儲存豐富、質量得到保證、經營管理科學合理是促進森林產業發展順利的基本保障。特別是在新時期下,社會、生態、經濟發展正在一步步前進,國際化、全球化的發展壯舉已經向森林產業打開一扇發展大門,因此,加強森林經營技術非常有必要,而隨著不斷對森林經營技術的研究,結構化森林經營技術已經得到更好的改善,本文針對結構化森林經營技術要點與應用進行進一步分析。
關鍵詞:結構化;森林資源;經營技術;要點分析;技術應用
可持續經營管理理念一直以來都是林業建設的主要目標與方向,在針對森林經營技術方面,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思想觀的進步以及科學理念與實踐的進步,其經營技術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對森林經營技術的研究一直都在進行,從已有的經營技術中不斷優化、改革與創新,只為更好的提高經營水平,促進森林產業穩定發展,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做貢獻。下面文章中將以某市林區建設中,結構化森林經營技術的應用為例,進行質量、產量以及經濟等方面的比較與分析。
一、針對結構化森林經營技術的要點分析
1、數據調查與分析方法
結構化森林經營技術雖然已經得到進一步優化,但實際上經營方法與傳統的經營方法并沒有多大的改變,在森林經營中,仍以調查、分析為主要工作任務,對林分的管理狀態、植物生長狀態以及其他管理方面的實際狀況進行調查,通過調查信息進行全面分析,其調查與分析中包括樹木布局內容,如:空間、間距、混交以及樹木競爭壓力等,這些經營方法和傳統方法大致相同。那么,我們再來分析一下不同之處,其不同主要在于對林分狀態特征的分析過程中,結合自然度因素進行考慮與分析,從林業樹種結構、林區地塊劃分結構、多樣性、干擾等多方面選出十四個分析指標,采用相關的分析方法進行科學分析,如:層次分析法、熵權法等,實際分析方法要結合具體指標內容而定,保證分析結果科學有效。通過定性、定量方法,實施林區劃分,并將劃分后,各分塊與分析結果進行綜合比較,最終找到有效的經營方案。
2、結構化森林經營結構調整技術
(1)保留木和砍伐木確定技術
森林資源生長最終有兩個結果,一是被保留,二是被砍伐,因此,經營技術中要明確保留木與砍伐木的相關要求,要完全掌握保留木與砍伐木各自的實際意義與作用,進而清楚的了解到哪些樹需要保留,哪些樹需要砍伐,從而針對性的分別做出經營方案。
(2)林木的分布格局調整技術
在樹木的布局形式是團狀的時候,就說明林分中角尺度的大小是一或者是零點七五的結構單元中的聚集分布在參照樹一側的最近的樹木為隱藏的調整目標,在對砍伐樹木進行確定的時候,應充分考慮樹木之間的競爭壓力,樹木的多樣性以及樹種的混交等等條件。如果樹木的分布非常平均的時候,就說明林分中的角尺度大小為零或者是零點二五的結構單元中平均分布在參照樹周圍,其中最近的樹木就是隱藏的調整目標,與團狀樹木布局相同,也應該針對那幾個條件進行充分的思考。
(3)樹種隔離程度與競爭關系調整技術
調整樹種隔離程度,將混交度值為0或0.25的結構單元中的最近相鄰木作為潛在調整對象,考慮林木的分布格局和競爭關系,伐除與參照樹為同種的相鄰木,減小相同樹種對資源的競爭。在經營中,調節樹種競爭關系主要是針對頂級樹種或主要伴生樹種的中、大徑木來進行調整,因為,對林分中所有的林木進行調節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調整時應以減少目標樹的競爭壓力為原則,使保留木處于優勢地位或不受到擠壓威脅,即對于大小比數為1.00或0.75的結構單元,將比較指標大于參照樹的最近相鄰木作為潛在調整對象,使調整后的大小比數不大于0.25。
3、結構化森林經營效果評價
結構化森林經營注重林分狀態特征分析,通過分析林分狀態而確定林分的經營方向,因此,結構化森林經營效果評價也必然建立在林分狀態特征的評價之上。通過對經營前后林分空間利用程度、物種多樣性、建群種的競爭態勢以及林分組成等方面指標的變化,來評價經營效果。而傳統的森林經營效果評價以功能評價為主,主要采用產量對比法或投入產出分析法,但由于林業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導致運用功能評價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不能掌握經營活動對森林各項指標的影響,從而不能在經營過程中及時調整經營措施,如果在經營過程中采取的措施不當,往往會造成事與愿違的結果。
二、結構化森林經營技術的具體應用
1、林分數據調查及分析
本文以闊葉紅松林經營林分作為案例對結構化森林經營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試驗區在某林區中,其總森林面積為二百一十五平方公里,參與經營的森林面積為一百米乘一百米,其森林的主要類型是紅松針闊混交林。采用TOPCON全站儀針對樣地的內胸徑大于等于五厘米的樹木進行定位和檢查,進行檢查的過程中應針對郁閉度、斷面積、坡度、樹種等方面,在之后對各種因素和條件進行良好的分析。
2、經營設計
按照林分裝填評價的結果以及經營方向,針對該片經營森林中的一百二十二棵不良樹木進行了砍伐。造成樹木出現不良情況的因素有以下幾種,病蟲害、斷梢、彎曲、空心等等,其中包括樹木五十株,其中有白扭槭三株,楓樺三株,紅松二株,暴馬丁香七株,核桃楸二株,柳樹一株,裂葉榆一株,苗榆一株,千金榆四株,青楷槭二株,色木槭三株,稠李一株,沙松八株,楊樹三株,榆樹九株。之后,對森林稀有樹木以及其伴生樹木的競爭壓力和混交程度進行良好的調整,一共有七十二株。
3、經營效果評價
從空間利用程度、樹種多樣性、建群種的競爭態勢以及林分組成等方面對經營后的紅松闊葉林分進行分析和研究,對經營之前和之后的森林特性進行分析和研究,郁閉度從零點八五降低至零點八,臨汾密度從一千一百八十六株/平方公里降低至九百九十二株株/平方公里,林分平均角尺度為零點四九,并且依然是隨機分布,林分混交度為零點七九二,對比經營之前有些許提高,直徑分布依然是倒“J”型。森林稀有樹木的數量明顯有所提高。珍貴樹種黃檗以及其伴生樹種的優勢度都有所提高。
結語:結構化森林經營技術就是通過系統的結構對系統的功能進行決定的原則,對森林的空間結構進行進一步優化,并保持空間結構最為優化的森林分布和布局,進而使森林經營能夠更加和諧,并且持續發展。針對實際林分來說,結構化森林經營技術中對于林分狀態特征更加重視,相關人員應該針對森林的空間結構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明確林分的經營目標,就是針對森林的分析結果,對森林經營目標進行良好的調整,進而使森林經營有理可循。
參考文獻:
[1] 袁一超.結構化經營方法和技術在甘肅小隴山典型針闊混交林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2] 趙中華,惠剛盈,胡艷波,李遠發,李宇昊.結構化森林經營方法在闊葉紅松林中的應用[J].林業科學研究,2013,26(4).
[3] 剪文灝,呂發,張建華,楊新兵.冀北山地林分結構化經營初探[J].防護林科技,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