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黎明
摘 要:城市規劃管理對于一個城市的整體空間布局,以及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的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均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好壞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城市規劃進程的整體實施進程。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城市規劃管理整體水平還有待提升。本文結合實際工作中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及他人相關研究成果,提出解決城市規劃管理問題的一些對策。
關鍵詞:城市規劃管理;城市化;對
前言
城市規劃是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是保證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開發經營活動協調進行的前提和基礎,是實現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城市規劃的順利實施,依賴于科學、合法、合理的規劃管理。只有進一步提高城市規劃管理水平,才能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質量和水平。
1 當前我國城市規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新形勢下城市現代化的發展,引來了大規模的城市規劃風潮,而在當前城市規劃管理中也夾雜著盲目、無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主體重疊,總體規劃難以落實
從規劃結構而言,城市的規劃步驟如下: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即先進行總體規劃,再進行分區規劃,最后由分區規劃來對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予以具體指導。原則上,倘若上級規劃劃定的規劃區已經包含下級規劃的時候,下級規劃不用再進行重新劃定。但是受當前規劃管理體制還不統一這一因素的影響,市、區、鎮各級政府都可以設置規劃管理部門,這無疑使得各級規劃管理部門各自為政的情況難以避免。比如城市與建設鎮需要對城市規劃予以編制,集鎮與村莊需要對村鎮規劃予以編制,當市、鎮、集鎮和村莊都在編制不同的規劃的時候,勢必會造成各個層次的規劃之間在規劃邊界、道路交通、基礎設施配套、生態廊道控制等諸多方面存在著沖突與矛盾,最終導致城市總體規劃在控制性詳細規劃這一步難以具體落實。
1.2 用地低效,城市規劃結構不合理
很多城市都過于注重城市經濟的增長,從而忽略了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的重要性。具體表現為公共配套設施、公共綠地用地比例偏低,工業用地比例偏高;過分追求大廣場、寬馬路;城市路網結構支路嚴重不足,主次干道比例過高,路網結構的不合理,很容易使城市出現交通擁堵情況。再加上城鄉體制的制約,當城市與鎮村各自為政的時候,對于土地的利用更是呈現出了無序、三亂的狀態,對土地的開發更是處于粗放式經營狀態,這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情況。
1.3 機制匱乏,規劃的公眾參與度低
我國許多城市在對城市進行規劃的時候,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那就是領導者才是城市規劃的“決策者”,只有領導以及少數幾個規劃專家才享受城市規劃的決策權。當政府以及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缺少行政審批上的約束以及監督的時候,必然會有著過大的自由裁量權。此時政府以及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既是城市規劃的實施者,又是城市規劃的管理者,當城市規劃的實施與管理均單方面處于政府以及城市規劃部門控制中的時候,當城市規劃決策缺乏社會大眾監督的時候,決策主體錯位這種情況就很容易產生了,隨之產生的就是貪污腐敗等問題。在這樣情況下制定的城市規劃勢必會偏離城市原本的規劃目標,當少部分群體利益代替了公眾利益的時候,整個城市的發展軌道勢必會偏離正確的發展軌道。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也很容易使得部分政府官員借助城市規劃管理來干預城市建設,并從中謀取個人利益,致使各種權力尋租行為隨之產生。
2 提高城市規劃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1 健全規劃管理體制
城市規劃具有整體性和戰略性的特點,絕不允許被部門利益所分割,必須統籌配置城市資源,在一個城市只能有一個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完善規劃管理機構,使規劃執法主體合法化。同時,加強城市規劃的統一集中管理,在市轄各區、經濟開發區及工業園區等設立分局,作為市規劃局的直屬派出機構,其人、財、物和業務工作由市規劃局統一管理和領導。
2.2 提高公眾參與度和法律保障
在城市規劃管理中要完善有關信息公開制度、群眾參與程序,構筑起不同主體都能在城市規劃管理中得到順暢表達的體制,從而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同時,在法律上,要堅持法制建設,確保規劃進程。當前,我國行政的法制化力度不斷加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法制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強。要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城市規劃管理的法制體系,為城市規劃管理提供法律依據和法制保障。其中,處于社會的弱勢群體,在城市規劃管理中,就要加強對其的保護力度;完善規劃管理信息的公開和公眾參與程序,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民主性,以便保證政府在從事城市規劃管理的行政行為時,能充分聽取有關利益主體的呼聲。
2.3 關注環境污染,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環境問題現在已經成為危害城市居民健康、影響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城市規劃必須正視這一問題,強化環保理念化工業布局,加快工業區的產業技術升級,限制污染企業,強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逐步實施老城區的退二進三改造,對老城區已存在的有污染的工業廠房有計劃的實施搬遷改造;加強新建、改建項目的規劃管理,在住宅區和學校、醫院、科研等單位附近不得再新建、擴建有噪聲污染的企業。
2.4 建立規劃管理行政責任追究制度
要將規劃管理的行政責任具體分解落實,使城市規劃管理的各項工作任務,包括規劃執行和規劃實施的監管,都有明確具體的責任主體,做到責權相符。城市規劃管理的行政責任主體,是各級政府領導、城市規劃管理部門領導和直接管理工作人員。對于由城市規劃管理工作中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造成的后果,要追究直接責任人和主管領導的責任;對于造成嚴重影響和重大損失的,還要追究主要領導的責任;對違法建設不依法查處的,要追究城市規劃部門的責任。城市規劃行政決策法律責任的確立,其目的在于保護行政管理的法律秩序,保障國家、市民、開發商的權益,制約和預防決策違法行為,推進城市規劃行政決策的科學化。
結束語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確保城市化又快又好地進展,城市規劃管理是其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城市規劃管理只有統一管理體系,明確城市管理職責;突出效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滿足公眾需要,規劃中依賴并接受公眾廣泛監督,才能正確把握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重點,掌握城市規劃管理的實際操作方法,避免出現規劃編制成果“紙上畫畫、墻上掛掛”的現象,促進城市發展,提升城市品質。
參考文獻
[1]孫啟廣.淺談城市規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建設,2011,(09).
[2]熊威.在城市規劃編制中融入科學發展觀[J].山西建筑,2012,(07).
[3]張志斌,宋瑜.我國城市規劃與管理相關問題透視[J].西北師大學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