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良
摘 要:房屋的結構性抗震能力是房屋耐用性的重要指標,房屋結構設計中的空間布局和綜合布置,有助于對于整個房屋的構造設置等技術指標進行綜合和總結。房屋的隔離地震技術和抗震防震技術需要通過對于預測和消解地震所帶來的位移等具體工作完成,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我國房屋建筑的綜合抗震能力。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能力;探究
引言
我國建筑的抗震結構能力提升一直是房屋建設的關鍵部分,這一關鍵環節的設計探究是很多相關學者和經理人員,以及國家政府共同面臨的綜合性難題,房屋的結構和抗震能力直接與房屋的質量,使用壽命有密切的關系,房屋的安全和抗震能力強弱也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財物安全。尤其是在地震頻發的四川地區、青海地區和云南地區,房屋的抗震結構技術指標的嚴格把關對于整體的工程質量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1 房屋結構抗震重要性
地震是一種具有非常嚴重破壞力的自然災害,地震對居住區域的人類傷害非常大,具有突發性的特點,其不可預測性對于建筑也可以帶來毀滅性的破壞,現階段的地震防范規范原則一般認為,在面對小型地震時,要做到建筑物不受破壞,在面臨中型和大型地震時,這些破壞要盡可能的可以通過適當維護來進行修復,至少應該保證不會倒塌,不會大范圍的損害人民的生命安全。促進建筑結構抗震能力的積極應對,是目前地震頻發情況之下,從源頭上保證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雖然很多建筑物在地震的大破壞力面前受損不可避免,但是盡可能減少地震所帶來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仍然是建造部門的重要研究課題。
2 重要建筑物抗震技術應用
2.1 結構性預制件的合理布局
房屋結構預制件的合理布局非常重要,尤其是混凝土和鋼結構的構件,其豎向和平面布置與房屋本身結構的抗震性能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在房屋的錯落豎向結構和平行結構的布置原則方面,應當有效地提升整個房屋結構的抗震性能,尤其是在豎向剛度和強度的應用方法,一定要保證對于房屋結構進行抗震性的設計有良性作用。施工中應該保證工件使用的均勻度,嚴格控制屋外的設計布線和抗震縫的位置設置,做到盡可能地保證房屋結構功能齊全,以達到抗震時間長的效果,并且使房屋視覺效果美觀大方。
在進行房屋墻面的砌體剛度和整體性的工作中,抗震構件應當盡可能地使用現澆混凝土樓蓋,這些混凝土結構本身的水平高度和整體性能非常優良,且經過大量的地震抗震實驗驗證,可以有效地增強房屋的整體性和剛度。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使得抗震墻體平面上的水平都盡可能對齊,解決房屋散落和位移的問題,同時配合地震過程中的構造柱和鋼筋位置均勻分布,以改善房屋的整體抗震性。
2.2 縱向墻面和橫向墻面合理布置
在多層混凝土和磚結構的房屋承重部分的分布過程中,縱橫墻的布置對于抗震性能的整體穩固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尤其是在地震發生時,由于地震力的作用自然會改變承重墻的應力范圍和方向,因此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就應當考量到縱向墻面和弧線墻面的布置,房屋建筑結構中的縱橫墻一般采用承重墻結構。承重墻結構是一個體系化的布置方案,首選橫墻,或者縱橫墻一起共同承重,不只是要盡可能橫縱對稱,并且要做到美觀大方。當房屋建設的建筑條件不能夠完全使得縱橫墻相互貫通,就應當為了提升整體的抗震能力,使得縱橫墻在交界處處于被拉開的施工局面,這種施工狀態可以在縱橫墻的交接之處,增設鋼筋混凝土,這種布置可以大大加強房屋墻體配件的安全和穩固。
2.3 墻體面積和材料強度
房屋的抗震鋼結構件和混凝土結構件的堅固和均勻分布,能夠對房屋建筑的結構抗震性能起到加分作用,但是,墻體本身是由砂漿等各種混合材料共同組成的,因此材料本身的堅固程度和混合密度對于房屋的抗震性能和符合抗震承載標準自然有深遠的影響。尤其是二層以上的建筑部分,受到地震作用的作用力更大,屬于抗震的重點薄弱層,這種薄弱層的設計對于材料的堅固和密實程度的依賴更加明顯,因此,減輕地震危害,防治地震損毀的預防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砂漿的強度,擴大墻體使用面積。
2.4 房屋圈梁及配套構造柱設置
房屋建筑的圈梁結構,尤其是水平圈梁,是連接內外墻的重要關鍵環節,這一銜接部分可以使整個房屋的整體結構性得到大幅的穩固提升,在多層磚塊與混凝土的房屋建筑過程中應用非常廣泛。在施工過程中,尤其需要注重的是設置圈梁的過程中,需要發揮每一面墻體的抗震性能,抗震性能的優越與否可以直接影響到預制板的散落和分散情況,在地震到來的過程中,為了能使圈梁和墻體的抗剪能力成倍提升,防止墻體開縫或者開裂現象,避免裂縫的大幅度延伸,造成房屋的倒塌,就必須要對圈梁的設置合理安排。
3 新型建筑抗震技術
房屋抗震技術隨著房屋和建筑體系化的進步進行著不斷的創新,新型抗震技術已經可以做到將全部房屋建筑的結構體系化設計,建筑全結構的體系化施工可以將整個建筑使用壽命的周期有效延長,尤其是在地基的底部和上部進行結構之間的隔震層設置,通過有效的監理手段,對于施工過程中的設計環節與圖紙進行嚴格比照,就可以盡可能的提升抗震效果。在抗震層的鋪設過程中,要注意建筑物頂部和上層之間的有效分割。鋪設平面盡可能水平,并且分割部分使用精密儀器進行多次橫梁和探測,同時做好對于隔振裝置以及減震層的階段性養護工作。
消解減震技術也是近幾年來房屋結構抗震性能的保障和防護措施,這種防護措施一般來說是接觸安裝消能阻尼元件設備來進行對于地震的減震防護,對建筑物進行有效的保護。具體來說,一般是在施工過程中與關鍵部位在地震發生時盡可能確保施工提前加固,在沒有較大建筑落差的位置選擇架構堅固類型的減震設施,這就要求對于建筑的整個安裝技術的環節要嚴格把控,才能從建筑抗震的細節上提升整個建筑的抗震性能可靠度。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建筑的抗震防震能力從人類開始使用有效的人工建筑就開始被關注和研究,現代的房屋建筑設計,尤其很多的涉及到高層建筑和多層建筑,因此,如何提高房屋建筑的優良抗震性能,一直以來是現代建筑學科的研究領域和發展方向之一。房屋的結構性控制能力的提升,可以從根本的源頭上改善房屋的整體抗震性能,積極進行房屋正確的結構性控制設計,就必須要在建筑施工和監理的過程中良好的掌握結構設計的抗病機理。現代化的建筑施工設計必須要本著保護人民生命和人民財產安全的初衷,有關部門和建設監督單位應該為了不斷地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和減震能力,做出更多的積極創新和有效嘗試。
參考文獻
[1]周強.砌體結構抗震試驗及彈塑性地震反應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
[2]白雪霜.現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鑒定方法試驗研究[D].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2012.
[3]沈瑋強.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鑒定方法的研究[D].西安工業大學,2011.
[4]吳敦旺.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要求探究[J].江西建材,2016,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