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劍
摘 要:鉆孔樁基礎鉆進成孔過程中,泥漿起到固壁、懸浮鉆渣等作用。鉆孔樁基礎泥漿護壁法在樁基施工中被廣泛采用,泥漿制備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樁基成孔質量,最終影響樁基本身的質量,目前現場施工過程中泥漿控制質量令人堪憂,有必要系統地梳理一下,供新入職工程技術人員系統地掌握其質量控制要點。
關鍵詞:鉆孔樁;泥漿制備;質量控
泥漿各組成部分間相互物理、化學作用具體以泥漿比重、含砂率、粘度、膠體率和PH值等主要指標體現泥漿性能。
1 泥漿作用
泥漿在鉆孔過程中的作用主要是排渣、護壁以及潤滑鉆具和冷卻鉆頭。泥漿性能好壞直接關系到鉆進速度與成孔質量,因此施工過程中要時常檢測泥漿性能指標,并做好記錄。
2 泥漿循環系統
循環系統由泥漿池、沉淀池、循環槽、廢漿池、泥漿泵、泥漿攪拌設備組成。沉淀池采用兩個串聯使用,每個沉淀池的容積為6-20m3。樁徑小于800mm時,選用6m3,樁徑在800-1500mm之間時,選用12m3,樁徑大于1500mm時,選用20m3。
泥漿池的容積為鉆孔容積的1.2-1.5倍。沉淀池、泥漿池、循環槽用磚塊和水泥砂漿砌筑牢固,不得有滲漏或倒塌。泥漿池等不能建在新堆積的土層上,防止泥漿池下陷開裂,漏失泥漿。
3 泥漿制備
泥漿制備采用泥漿攪拌機在孔外造漿,泥漿配合比由試驗確定。泥漿主要采用粘土、膨潤土和泥漿外加劑等材料進行配制。
3.1 泥漿原料性能及用量
(1)泥漿原料粘質土的性能要求。一般可用塑性指數大于25、粒徑小于0.074mm、粘粒含量大于50%的粘質土制漿。當缺少上述性能的粘質土時,可用性能略差的粘質土,并摻入30%的塑性指數大于25的粘質土。當采用性能較差的粘質土調制的泥漿其性能指標不符合要求時,可在泥漿中摻入Na2CO3(俗稱純堿)、NaOH(俗稱燒堿)或膨潤土粉末,以提高泥漿性能。摻入量與原泥漿性能有關,宜經試驗確定。一般Na2CO3的摻量約為孔中泥漿土量的0.1-0.4%。(2)擬將原料膨潤土的性能和用量。膨潤土分為鈉質膨潤土和鈣質膨潤土兩種,泥漿保水性等原因前者質量較好。膨潤土泥漿具有相對密度低、粘度低、含砂量少、失水量少、泥皮薄、穩定性強、固壁能力高、鉆具回轉阻力小、鉆進率高、造漿能力強等優點。一般用水量為8%,即1m3水需摻入80kg的膨潤土;對于粘質土土層,用量可降低到3-5%,較差的膨潤土用量為水的12%左右。
3.2 泥漿外加劑及摻量
(1) CMC(羧甲基纖維素)。可增加泥漿粘度,能在孔壁土層表面形成泥皮而防護孔壁剝落,并且具有降低失水量的作用,摻入量為膨潤土的0.01-0.05%。(2) FCI(絡鐵木質磺酸鈉鹽)。作為分散劑,可改善因混雜有土、砂粒、碎(卵)石及鹽分等而變質的泥漿性能,可使上述鉆渣等顆粒聚集而加速沉淀,改善護壁泥漿的性能指標,使其繼續循環使用,摻量為膨潤土的0.1-0.3%。(3) 硝基腐殖碳酸鈉(簡稱煤堿劑)。作用與FCI相似。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在粘質土表面形成結構性溶劑水化膜,防止自由水滲透,使其失水量降低,粘度增加。若摻入量少,可使粘度不上升,具有部分稀釋作用,參用量與FCI相同。(4) Na2CO3(碳酸鈉)。可使泥漿PH值增大到10。泥漿PH值過小時,黏土顆粒難以分解,粘度降低,失水量增加,流動性降低;PH值小于7時,還會使鉆具受到腐蝕;若PH值過大,則泥漿將滲透到孔壁的粘土中,使孔壁表面軟化,黏土顆粒之間凝聚力減弱,造成裂解使孔壁坍塌。PH值以8-10為宜,這時可增加水化膜厚度,提高泥漿的膠體率和穩定性,降低失水量,摻入量為膨潤土的0.3-0.5%,由現場試驗確定。(5)PHP(聚丙烯酰胺絮凝劑)。可在泥漿循環中清除劣質鉆屑,保存造漿的膨潤土;它具有低固相、低相對密度、低失水、低礦化、泥漿觸變性能強等特點。摻入量為孔內泥漿的0.003%。(6) BaSO4(重晶石細粉)。可將泥漿的相對密度增加到2.0~2.22,提高泥漿護壁作用。為提高滲入量重晶粉后泥漿的穩定性,降低其失水性,可同時滲入0.1%~0.3%的氫氧化鈉和0.2%~0.3%的橡膠粉。滲入上述兩種外加劑后,尤其適用于膨脹的粘土塑性土層和泥質頁巖土層。重晶石粉摻量根據原泥漿相對密度和土質情況檢驗確定。(7) 紙漿、干鋸末、石棉等纖維質物質。其摻量為水量的1%~2%,其作用是防止滲漏并提高泥漿循環效果。以上各種外加劑摻入量,應先做試配,測試其摻入外加劑后的泥漿性能指標是否有所改善并符合要求。各種外加劑宜先用小劑量溶劑,按循環周期均勻加入,并及時測定泥漿性能指標,防止摻入外加劑過量。每循環周期相對密度差不宜超過0.01。
3.3 泥漿配置指標控制
泥漿性能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并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土層的變化適當進行調整;當缺乏泥漿性能指標參數時,可參照表1。
3.4 泥漿性能主要指標檢測方法
3.4.1 泥漿比重ρx。可采用泥漿比重計測定。將需要量測的泥漿裝滿泥漿杯,加蓋并擦拭掉從小孔溢出的泥漿,然后置于支架上,移動游碼,使杠桿呈水平狀態(即氣泡處于中央),讀出游碼左側所示刻度,即為泥漿比重。當工地無此儀器時,可用一口杯,先稱其質量設為m1,再裝清水稱其質量為m2,倒出清水,裝滿泥漿并擦去杯周溢出的泥漿,稱其質量為m3,則
3.4.2 粘度η(S)。現場多用蘇式漏斗粘度計。測量時,用一手握信漏斗,使其垂直,以食指堵住口管,把經過充分攪拌的泥漿用量杯量500ml,經篩網倒入漏斗,然后把量杯翻過來再量200ml;再經篩網倒入漏斗,再翻轉量杯,將500ml杯置于漏斗之下,放開食指,同時按秒表,記錄泥漿充滿500ml所需的時間,單位為s,該時間既表示泥漿的相對粘度,在使用漏斗粘度計之前,要用清水對粘度計進行校正,用清水測出的粘度15±0.2s。
3.4.3 含砂率(%)。在玻璃量筒中裝入定量泥漿(20~40ml),再加入適量清水。用手指堵信筒口,用力搖晃,使泥漿和水充分混合。將玻璃筒中的混合液倒入筒內,再加入筒內,再加水于玻璃筒中,搖晃后倒入過濾筒中,并用水洗,直至通過篩網的液體清徹透明為止。篩網上留下的砂子全是不能通過200目篩網的沙子。將漏斗套在過濾桶上,慢慢翻過來,插入玻璃量筒中,再用清水將篩網上附著的砂子全部沖到玻璃量筒里。待砂子全部沉底后,讀出讀數,砂子的體積量除以所取漿液的體積量即為含砂率(%)。
3.4.4 膠體率(%)。亦稱穩定率,用于評價泥漿中土粒保持懸浮狀態的性能。測定方法:可將100ml的泥漿放入干凈量杯中,用玻璃板蓋上,靜置24h后,量杯上部的泥漿可能澄清為透明的水,量杯底部可能有沉淀物。以100-(水+沉淀物)體積即等于膠體率。
結束語
本文試從泥漿制備相關參數控制方面進行總結。工程實例:哈爾濱市化工路改造工程的樁基礎,地質復雜,地下粉細砂層較厚,鉆孔過程中極易發生塌孔,按照本文所探討的方法,通過對泥漿各項指標的控制和調整,大大減少了施工現場塌孔的發生幾率,提高了成孔質量。期望本文總結的方法對其他項目現場施工能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_TF50-2011,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
[2]何磊明.淺談公路橋梁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26.
[3]蔣芳超,廖丙熊.橋梁樁基人工挖孔施工要點[J].山西建筑,2008,30(02).
[4]李海東.灌注樁的施工工藝的要翎[J].青海交通科技,2007,23(08).
[5] 馮小花.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