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林
摘 要:本文從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概念出發,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化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優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信息化工作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化;問題;優化
前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食品作為人類生產的必需品,必然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重要的影響。現階段,我國尚面臨著嚴峻的食品安全風險,各種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食品安全風險檢測不僅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必然手段,同時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概念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對于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質量均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就食品安全而言,要求我國的食品均無毒無害,并且能夠符合相關的營養學要求,對于人體健康不會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是慢性的傷害。尤其是在近些年來,我國已經制定出了相關法律法規開始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進行了相應的規定。對食品化學污染物及其有害物質的監測也在2000 年開始實施。但在當時僅有國家疾病控制中心和9 個省級的疾病控制中心對食品安全的有害因素進行監測,同時監測的項目也僅限于重金屬污染、兒童食品致病菌污染以及農藥的殘留。但經多年的研究,尤其是在正式開始實施《食品安全法》后,這種情況開始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目前我國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面的工作開展較好,幾乎全部的省級、市級以及大部分的區縣級疾病控制中心以及部分的食品檢測實驗室均可以進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同時在監測的過程中,范圍也擴大到了食品生產原材料、食品包裝材料、半成品視頻等,并且監測的項目也擴展到了獸藥殘留、有害元素污染物、半成品食品、真菌毒素、致病菌以及食品添加劑等,在指標上也擴大到了上百個。這些指標能夠為我國各級部門科學的開展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充分并且全面的科學技術依據,并且能夠對我國的食品安全控制提供非常充足的資料。
2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化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2.1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化工作現狀
我國關于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工作最早開始于2000 年左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起步較晚。在2013 年以前,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的監測是采取兩個環節相互獨立的管理模式進行,初級農產品的食品安全監測是由農業部門進行,而加工食品的安全風險管理則是由質監部門負責。現階段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信息化基礎較為薄弱,統一性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系統尚未建立。
2.2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當前階段我國在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化監測方面的工作經驗不足,同時由于經費不足等原因,整體的設計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
(1)食品安全監測信息化建設的整體規劃設計存在問題
食品安全監測是一項較為艱巨的任務,涉及大量的數據收集與整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以信息化技術為依據,建立自動化的信息監測系統。但當前階段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各個部門對信息化監測系統的規劃存在著一定的誤區,從而導致了信息化監測的效率不高。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管理信息化系統仍處于早期的規劃設計階段,每個部門都是從各自的角度出發進行相應的系統建設,缺乏橫向的發展戰略支持,這就導致現階段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化系統在資源分配、發展戰略、總體方案等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2)食品安全監測信息共享嚴重不足
在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中,分離化的監測模式導致了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同時也未及時建立橫向與縱向的信息交換機制,而各種數據資源也相對較為單一,缺乏相應的分析系統,無法為食品安全工作的開展及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3)食品安全監測信息化硬件基礎建設較為薄弱
當前階段的食品安全監測信息化硬件基礎設施都是由各個部門自主建立起來的,由于資金不足等原因的限制,導致了食品安全信息化監測硬件設備的基礎較為薄弱,在網絡帶寬以及安全性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同時也不能滿足當前信息化管理軟件的運行需求。同時,在信息化技術方面,采用的還是較為傳統的信息化技術,未對云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新興信息化技術進行充分的利用。
3優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信息化工作的有效策略
3.1重視信息化系統的規劃設計
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統一預算,健全制度;統一管理,優化資源;統一標準,共享互通”的建設原則,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采取平臺、主系統和子系統共同規劃設計,各有關單位分頭組織實施的方式,實現信息化系統的數據共享、系統智能、操作簡便和功能完善,建立具有預測預警功能的風險監測系統平臺。
3.2完善現有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系統
以衛生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系統為依托,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樣品數據庫,為產品溯源和數據深度挖掘提供保障;增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產品數據庫,運用條形碼、二維碼等技術,自動錄入采樣信息中關于產品部分的信息,增加系統自動化、人性化用戶體驗,提高錄入數據的準確性,為數據挖掘和統計提供可靠數據基礎。
3.3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化系統的基礎建設
充分利用現有的系統,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系統接入到相關的系統中去,不僅能夠實現資源與信息的實時共享,同時也能避免資源的浪費。此外,在現階段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相關部門應不斷加強對云技術、大數據等新興網絡技術的利用。
3.4深入數據挖掘, 提高監測結果的使用
食品安全監測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數據, 我們需要將這些數據進行深入挖掘, 通過分析監測數據所表現的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目前雖然各個部門同時進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 然而各個部門通過獨立的方式進行數據庫結構和上報系統開展數據挖掘, 因此存在數據的深入和統一分析的障礙。此外通過提高工作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 及時發現問題并盡快開展相應的處理工作, 防止這種隱患擴大。此外通過公開解讀食品安全監測數據, 引導社會輿論向正確的方向進行, 增加數據監測的社會價值。數據挖掘工作作為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中最基本的工作, 通過深入分析監測工作數據存在的問題, 來為今后的監測工作提供幫助。
4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化的其他問題與建議
隨著我國對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化問題的不斷重視,諸多的問題開始得到了解決。首先在人員問題上,可以加大對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單位的人力和財力投入。在人力資源方面,其主要的部門需要按照疾病控制系統人員的配置標準對其進行增加編制的處理。尤其是可以著重引入高素質高學歷高知識水平的檢驗專業人才,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明顯提升檢驗專業人員的比例。另外可以提升檢驗專業人員的工資待遇水平,通過這種手段能夠留住這些檢驗專業人員,并可以明顯的激勵檢驗專業人員,讓他們有著工作的動力,并能夠愛崗敬業,自覺的學習新技術并開展新項目。有關部門可以加大對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驗室的撥款,讓實驗室能夠采購一些全新的檢驗儀器,提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檢驗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是關系到民生的重大問題,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信息化建設對保證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有著重要意義。在本文中,筆者對現階段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化建設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論述,希望對我國的食品安全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蘇亮,任鵬程,任雪瓊,趙天琪,孫赫陽,吳爽,肖輝.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化淺析[J]. 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3,06:533-536.
[2]左錫貴,羅云,聶菱,羅源. 淺談食品安全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3,10:24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