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跨界融合視角的流通業創新發展模式

2017-04-11 09:08:40路紅艷
中國流通經濟 2017年4期
關鍵詞:融合服務

路紅艷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北京市100710)

基于跨界融合視角的流通業創新發展模式

路紅艷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北京市100710)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以“互聯網+流通”和跨界融合為特征的新一輪流通革命正在悄然興起。跨界融合作為一種新的產業創新和變革方式,對流通業變革產生了深刻影響,不僅打破了流通業的原有邊界,而且使流通業的“商品流通中介職能”發生根本性變化,推動流通業正在從傳統中間商向平臺提供商、服務提供商的角色轉變。當前,流通業與農業、制造業、服務業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以生活服務集成、商旅文一體化為代表的產業跨界融合模式、以全渠道、分享平臺為代表的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和以“物流+金融+貿易”綜合服務為特征的供應鏈服務創新模式,這些模式既是我國流通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流通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方向。

跨界融合;互聯網+;流通創新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階段,流通業發展環境和條件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特別是隨著我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中國制造2025”戰略深入實施、居民消費結構加速升級、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以“互聯網+流通”和跨界融合為特征的新一輪流通革命正在悄然興起。與以往流通革命不同,這一輪流通革命是對流通本質的突破性或創造性改變,其本質是跨界、融合與服務集成。2016年8月24日,在商務部召開的加快內貿流通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汪洋副總理提出“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加快內貿流通創新發展,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擴大消費需求和促進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因此,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以跨界融合為著力點,加快推進流通業創新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既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實體經濟升級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一、跨界融合:理論淵源與產業創新

當前,跨界融合已成為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如互聯網與零售、旅游等服務業跨界融合催生了網絡購物、O2O、分享經濟等新模式,互聯網與工業、農業跨界融合推動了工農業生產向智能化、定制化方向發展。從理論上講,跨界融合源于產業融合。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產業管制政策的放松以及跨國企業之間合并、合作浪潮的掀起,一些基于工業經濟時代規模生產分工的產業邊界逐漸模糊或消失,并發展形成了一些新的產業形態,加速了經濟信息化、服務化趨勢的發展。產業融合作為一種新的產業創新和變革方式,通過技術、產業間的相互滲透、產業間的功能互補和延伸,改變了原有產業的性質、形態以及產業間、企業間的競合關系。產業融合既包括技術融合,也包括功能融合和市場融合,不同類型的產業融合導致產業創新體系的轉換,從而推動產業不斷演化發展。

(一)技術融合:信息技術與產業升級

在信息時代,產業融合以信息技術之間的相互融合以及信息技術與其他產業技術之間的廣泛滲透和融合為特征,[1]主要表現為信息技術及其相關產業向其他產業滲透,通過兩個或多個產業的融合,形成新的產業或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如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產業技術和業務流程,誕生智能制造、虛擬制造、網絡制造等新的制造模式,促使產業相互滲透、突破傳統產業界限。[2]同時,信息技術的滲透和融合是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式,信息技術融入到傳統產業中影響和改變了傳統產業產品與服務生產特點、市場競爭狀況以及價值創造過程,從而使傳統產業由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價值產業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產業轉變。如在信息技術融合與“互聯網+”的推動下,以往被視為傳統產業的流通業已成為創新最活躍的領域。

(二)功能融合:服務化與產業創新

在技術融合的同時,產業融合還表現為產業間的功能互補和延伸,更多地表現為產業邊界的相互交叉和部分重疊,也表現為產品與服務的融合以及服務業向農業和制造業的延伸。如圖1所示,產業Ⅰ和產業Ⅱ通過信息技術融合或產業鏈延伸,可以形成產業Ⅲ和產業Ⅰ′、產業Ⅱ′、產業Ⅲ′幾種形態的產業,從而形成新的產業。[3]

圖1 產業從分離到融合的形態

在這種意義上,產業融合意味著傳統產業邊界模糊化和經濟服務化趨勢、產業間新型競爭協同關系的建立和更明顯的復合經濟效應。如“中國制造2025”戰略提出來的“服務型制造”就是制造業與服務業相融合的新產業形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全球銷售收入的70%都來自于“技術+服務+管理”的服務業務。這種產業間的跨界融合,通過產業鏈上不同環節之間功能的互補,可以使原有的生產過程融入更多的技術、知識、信息要素,提高生產方式的集約化程度和產業間的關聯程度。

(三)市場融合:產業鏈、供應鏈優化與整合

市場融合即產業內部的重組融合,主要發生在具有緊密聯系的產業或同一產業內部的不同行業之間,是原本獨立的產品或服務往往在同一標準元件束或集合下通過重組完全結合一體的整合過程。如制造業內部通過把上中下游相關聯的產業聯系在一起,最終產生新的產業形態。從微觀角度講,這種融合改變了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促進了產業內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網絡的整合與優化。特別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市場融合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用戶優勢,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挖掘分析,為產業發展提供咨詢服務、集資服務,形成供應鏈金融等新型服務,可一定程度上解決產業鏈、供應鏈中上下游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跨界融合對流通業發展的影響

按照馬克思的流通理論,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換的過程,流通的主要功能是中介交易功能。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流通的對象、范圍越來越大,電子商務的出現重塑了傳統的流通方式,促進了新興流通方式出現和發展。特別是在“互聯網+”和跨界融合背景下,按需定制、線上線下融合等新型模式不斷涌現,對流通業變革產生直接影響。流通業的邊界和職能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現代流通業不再局限于批發和零售行業,也不再局限于分銷和購物功能,而是更多地集成了生產性服務與生活性服務功能(參見圖2),流通業正在從傳統的中間商向平臺提供商、服務提供商的角色轉變,從產品的交易者向生產的組織者轉變,從市場的接受者向消費的引導者轉變,從價值的實現者向價值的提升者轉變。

(一)流通業與工農業融合:引導生產變革

自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流通業從手工制造業中分離出來以后,流通業與工農業之間就存在密切的關聯互動關系。最初,流通業只單純承擔農產品、制造業產品的交換功能,隨著分工的深化和細化,流通業作為農業和制造業生產性服務的投入要素,對引導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流通業成為引領生產變革、促進供需有效對接的“市場化機制”。

圖2 流通業邊界與現代流通產業體系構成

1.實現以銷定產。以銷定產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流通業作為聯系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通過與農業和制造業融合,能夠推動產銷體制變革,引導生產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進行市場細分、流程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從“以產定銷”的模式向“以銷定產”“訂單化生產”模式轉變,可以更大程度地減少生產的盲目性,實現生產與消費更加有效的對接,建立供求長期均衡機制,保證產品適銷對路,滿足市場有效需求。[4]如在“互聯網+”背景下,以電子商務和大數據嵌入的農業與流通業的融合,能夠以預購和預售的方式,發展訂單農業,將交易、物流、技術等電子商務服務融入農業生產,實現“以銷定產”“產地直供”“農超對接”。在以大型流通企業為主導形成的流通業與制造業融合的供應鏈中,流通企業通過收集、整理需求信息預測產品需求的動態變化,不僅可指導制造企業制訂產品生產計劃,還可以借助流通企業內部專業化服務體系,把批發商、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納入整個價值鏈創新活動中,進行供應鏈流程再造。

2.推動定制化生產。互聯網經濟、新技術的應用使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發生了顛覆性變革,消費者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并逐步成為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真正的決策者和參與者。消費者個性化、定制化時代的到來使流通企業不得不從關注供應鏈轉移到對需求鏈的關注,正是這種變革推動了C2B這種模式在中國的興起。C2B模式的出現,使流通的起點由生產者轉向消費者,消費者通過參與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與流通環節,推動制造企業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制造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平臺的信息資源優勢,獲取消費者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組織與協同價值鏈上的相關企業,創造個性化和高度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實現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海爾家電產品、紅領西服的個性化定制等已成為流通業與制造業融合的典型案例。

(二)流通業與服務業融合:促進消費升級

近年來,隨著我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居民消費結構由物質消費向服務消費升級,以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廣泛運用,服務業內部業務集成、資源整合與跨界融合成為經濟新常態發展的重要特征。在流通領域,電子商務、分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更是推動了流通業與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服務業的融合滲透,服務化成為流通業發展的新特征。

1.推動流通業成為生產生活服務功能集成性產業。按照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寧和辛格曼在《服務社會的興起:美國勞動力部門轉換的人口與社會特征》一書中對服務業的分類,流通業屬于分銷服務業。而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下,流通業與服務業跨界融合趨勢加快,由原來的單一購物功能向融合餐飲、休閑、保健、娛樂、體驗、養生、金融、信息等多功能轉變,成為生產生活服務功能性集成產業。如阿里巴巴已由提供商品交易向提供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物流服務等延伸拓展,綜合服務能力更強,服務的內容和范圍更廣,成為多種服務疊加、滲透、融合的集合體。

2.推動流通業成為促進服務消費升級的重要載體。隨著消費結構由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升級,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質,對休閑、娛樂、健康、旅游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流通業作為生活服務功能集成性產業,通過與文化、旅游、健康等服務業融合,營造體驗化場景,形成商旅文一體化模式,讓消費者參與服務的全過程,使之獲得豐富的、令人動心的體驗,能夠增強服務的吸引力和附加價值,促進服務消費升級。

(三)流通業與互聯網融合:實現提質增效

在“互聯網+”背景下,流通業與互聯網的融合逐步深化,由電子商務的發展向“互聯網+流通”升級。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流通企業,都在積極開展基于“互聯網+流通”的創新探索,呈現出多渠道、全鏈條、深層次流通創新的特征,對促進流通業降本增效、融合創新和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1.實現降本增效。降本增效是流通業發展的根本目標,也是流通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等信息技術應用,移動電子商務、物聯網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和線上線下融合等新型電子商務模式不斷涌現,使生產企業、零售企業與消費者融為一體,大大降低了信息搜尋成本。同時,網絡零售與跨境電子商務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與進口商品價格,提高了流通效率。[5]此外,“互聯網+物流”的融合發展,可以增強物流協同服務能力,提升物流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實體經濟的物流成本。

2.促進融合創新。互聯網與流通業的深度融合,帶動了流通方式、業態和商業模式變革。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互聯網與流通業融合的具體形式,在零售領域,B2C、C2C、C2B2C等新型網絡購物模式不斷涌現,形成了流通業平臺化發展趨勢,如以淘寶為代表的C2C電商平臺,以京東為代表的自營電商,以唯品會、天貓為代表的品牌電商平臺,以酒仙網為代表的專營電商平臺等,推動了網絡購物高速發展。2016年,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達5.16萬億元,同比增長26.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2.6%。①同時,線上與線下融合加速推進,不僅推動實體流通企業轉型升級,而且也有助于打破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的體驗、配送瓶頸,實現流通資源整合與效率提升。此外,“互聯網+流通”也推動了供應鏈優化和模式創新,有利于促進流通與生產、消費及相關服務無縫鏈接,推動流通組織、模式、業態創新,促進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正因為如此,在商務部等10部門印發的《國內貿易流通“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專門提出智慧供應鏈行動計劃,智慧供應鏈將成為未來流通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3.推動產業升級。在現代服務業中,流通業一般被認為是傳統服務業。流通業發展形成了對勞動力和資本投入的依賴,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就業能力較強,其產業就業密度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盡管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射頻識別技術(RFID)、企業資源管理計劃(ERP)、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營銷等新技術不斷在流通領域得到應用,但總體上看大部分流通企業信息技術應用還處在庫存管理、支付結算、內部管理等信息化的基礎階段,面臨著對信息和網絡技術反應遲緩、應用不力、發展方式粗放、轉型創新步伐緩慢等深層次問題。[7]流通業與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推動流通企業越來越多地采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推動智慧物流、智慧商店、智慧社區和智慧商圈等快速發展,促進流通業從勞動—資本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

三、流通業跨界融合發展模式與趨勢

從流通業跨界融合發展的模式來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產業間功能集成融合、線上線下融合、供應鏈服務三種模式,每種模式根據功能不同,又可細分為不同的模式。

(一)基于功能集成的產業間跨界融合模式

根據產業融合理論,產業間跨界融合主要體現在產業鏈延伸和功能創新方面。流通業作為生活服務功能集成性產業,通過與其他服務業融合,形成了新的服務業態和商業模式。

1.商旅文一體化發展模式。伴隨居民消費結構加速向享受型、體驗型消費升級和網絡購物蓬勃發展,原來單一功能、零散布局的商業設施和服務門店越來越難以生存,跨行業融合、具備復合功能、商旅文一體化的商業業態成為流通業發展新趨勢。許多百貨店、購物中心通過增加餐飲,引進電影院、藝術展覽、兒童樂教中心、健康醫療機構等新型業態,將人文、生活、藝術與時尚相結合,加速向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演藝、住宿、健身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商業綜合體轉變,成為居民休閑、娛樂、體驗的消費場所。如廣州天河正佳廣場是國內商旅文融合發展的典型成功案例,該廣場引進世界先進的體驗經濟模式,將購物與體驗融合,按照餐飲18%、娛樂30%、零售52%的比例,打造集零售、休閑、娛樂、餐飲、會展、康體、旅游及商務于一體的現代化商業綜合體,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每年吸引游客數百萬人次。

2.社區商業服務集成模式。社區商業是城市商業的基礎,也是營造宜居生活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隨著居民消費便利化需求的增長,社區商業正在從沿街底商向集合多種便民生活服務業態的綜合服務設施轉變,形成了社區生活綜合服務中心、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等模式。這些模式的顯著特點是社區商業和生活服務功能的集成性、便利化,業態配置較全,包括標準化菜市場、24小時便利店、藥店、大眾餐飲、家政服務、理發、維修、配送、再生資源回收等便民服務網點,能夠滿足社區居民便利化消費需求。截至2016年10月底,北京市已累計建成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28家,綜合體涵蓋了多種便民服務業態,同時還具備預約服務、上門配送等拓展服務功能。

(二)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融合模式

隨著“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深入推進,零售業線上線下融合已成為共識,并出現了“新零售”的概念。無論是線上線下融合還是“新零售”,其本質都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商業模式創新。

1.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模式。在零售業,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是最具代表性的模式。[8]在“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推動下,線上零售與線下實體零售的有機融合成為未來零售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種模式不僅表現為實體流通企業向線上拓展業務和渠道,如王府井、天虹、物美、銀泰等許多流通企業,通過自建購物網站、與電商平臺合作、投資并購電商網絡等多種方式,探索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發展,也表現為電子商務企業向線下延伸,如阿里巴巴、京東等通過與蘇寧、永輝、百聯等實體流通企業合作、投資入股、兼并重組等方式,優勢互補,線上做平臺,線下做體驗店,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模式。目前,零售業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發展尚不成熟,仍面臨消費者線下體驗不足、精通全渠道運營的人才匱乏、物流配送速度慢等問題,[9]需要加強統籌設計,補齊短板,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發展。

2.生活服務分享平臺模式。分享經濟也稱共享經濟,是指將社會分散的閑置資源通過市場化、平臺化的方式協同集聚、分享資源的使用權,促進供需對接,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提升的經濟新形態。分享經濟利用互聯網平臺將全社會閑置或利用不充分的產品、設備、技能、時間等資源整合起來推入市場,使得生產要素、產品和服務的社會化使用更為便捷、便利,實現更大范圍內資源和要素的最優組合與最佳配置,不僅能夠擴大服務供給、提升消費體驗,而且能夠促進靈活就業、增加社會福利。目前,分享經濟模式主要集中在金融、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生產能力、知識技能、房屋短租等六大領域。就流通領域而言,主要體現為生活服務分享平臺模式,這一模式也稱勞務分享模式,即分享經濟平臺充分利用分散在社區中的大量碎片化、閑置的勞動力資源,如自由職業者、全職媽媽、待就業人員、已退休但仍具有較強勞動能力的人員等,為社區居民提供取回干洗衣物、家庭保潔、接送孩子以及看護老人等居民生活服務。在這種模式中,擁有閑置勞動資源的居民以碎片化時間為社區提供居民生活服務,不僅可以增加服務者收入,而且可以促進居民服務消費,實現社區協同生活,讓百姓更加富裕安康、幸福和諧。代表性生活服務分享的平臺有“回家吃飯”“阿姨來”“e袋洗”等。分享經濟作為基于互聯網平臺發展的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對政府監管和政策創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迫切需要正確處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與傳統監管制度和規則的矛盾,創新政府監管與各項制度設計,構建多方參與的協同治理監管體系,增強政策供給,促進生活服務分享經濟健康發展。

(三)基于上下游協同的供應鏈服務創新模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生產資料、工業消費品批發市場分銷功能逐步弱化,更多的分銷商、代理商、物流商向“物流+金融+貿易”綜合服務提供商、集成商轉變,加工制造環節與物流、金融、分銷等生產服務環節相互配套的上下游協同的供應鏈服務模式應運而生,推動流通業逐步進入以流通服務集成創新為核心,供應鏈上的供應商、制造商、消費者等利益相關方跨界融合共建生態圈的發展新階段。

1.“互聯網+供應鏈服務集成”創新模式。現代物流及供應鏈管理、交通、金融、信息服務等服務業領域及業態,通過特定的互聯網平臺,由一個大型企業主導,形成物流、貿易、金融、交易等業務集成并跨界融合的供應鏈服務集成創新模式。如上海“找鋼網”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鋼鐵交易平臺,平臺從免費幫助中小企業買貨入手,進而整合上游供應鏈,從大宗商品信息平臺向“信息服務+電子商務”延伸拓展,形成了集交易、融資、物流、結算為一體的供應鏈服務集成模式。“找鋼網”通過集成海量交易信息為行業內企業提供價格指導、在線詢盤、精準營銷等信息和咨詢服務,并與銀行、物流等第三方企業合作創新,提供在線供應鏈金融、檢驗認證、物流配送等增值服務,實現流通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的一體化集成創新。[10]

2.專業化第三方供應鏈服務模式。隨著社會分工深化和服務外包興起,我國供應鏈管理呈現出向服務化、外包化、專業化轉變的趨勢,形成了以進出口貿易、物流、報關、信息服務、金融等為一體的網絡化、整合化、平臺化的供應鏈服務新模式。這些專業化供應鏈服務企業提供覆蓋產品研發、設計、生產、物流、分銷等整個生命周期的專業化服務,使服務對象專注核心業務,提高市場競爭力。例如深圳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建立采購執行與銷售執行服務平臺,提供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銷售的全程供應鏈服務,并通過整合金融、物流等資源,打造了集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供應鏈整合服務平臺,專業承接企業非核心業務外包。又如以“一達通”為代表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對接整合海關、商檢、稅務等政府部門和物流、銀行、保險等服務環節,承擔中小外貿企業進出口各環節的業務外包,大大提高了外貿業務流程的運行效率,降低了成本。

四、結論與建議

流通業跨界融合是新一輪流通革命的重要特征,對推動流通業創新、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時期,特別是在我國推進“中國流通2025戰略”實施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流通業跨界融合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以跨界融合為突破口,推動流通業創新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加快培育流通業跨界融合發展新模式

流通業跨界融合的本質是流通產業邊界模糊和功能疊加、集成。順應“互聯網+”和供應鏈發展的趨勢,應鼓勵流通企業積極探索不同跨界融合模式,推動流通業態、商業模式和組織形態創新。一是鼓勵有條件的流通企業通過創新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供應鏈金融等現代流通模式,積極向產業鏈兩端延伸,逐步由單一貿易功能向集采供、貨運、配送、貿易、金融、信息等服務功能拓展,通過“物流+貿易”“物流+貿易+金融”的業務模式,推進流通企業從傳統的商品銷售商向供應鏈服務商、全渠道服務商、綜合服務商加速轉型。二是適應社交和服務需求增長趨勢,推動流通業與服務業融合,鼓勵流通企業加強與餐飲、創意、休閑、娛樂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引進餐飲、教育、健身、休閑、娛樂等服務業態,強化體驗式服務,促進商旅文融合發展。三是推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推動流通業與制造業融合,鼓勵零售企業利用互聯網平臺,推動消費者參與,通過有效的C2B模式和供應鏈管理,協同供應商提供按需定制產品和服務,開發自有品牌商品,提升零售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連鎖零售企業面向上游供應商、物流服務商和下游消費者,積極開展市場推廣、品牌代理、品類管理、銷售渠道拓展、大數據分析等業務,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推動大型商貿流通企業與中小微企業開展上下游資源整合組建戰略聯盟,建立企業生態系統,促進大中小流通企業協調發展。

(二)加強流通業跨界融合新業態新模式監管

流通業跨界融合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對傳統的行業監管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迫切需要構建新型監管體系。一是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要求,放寬流通領域跨界融合新業態新模式的市場準入限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對于不同業態、不同市場主體分類監管。例如對于生活服務分享平臺模式,應對機構投資者和個人參與者分別進行監管,對于機構投資者要設定相對個人參與者更高的標準,如在住宿分享領域,應設置房屋租賃許可、登記備案、稅收繳納等方面的規限。二是探索對跨界融合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的跨部門協同監管,形成線上監管與線下管理協同配合、產品質量與應用安全協同監管的體制。三是推動政府監管從單一主體的政府管理模式轉向共享共治、多方參與的共同治理模式。如建立政府與平臺企業協同治理機制,鼓勵平臺建立完善的準入制度、交易規則、質量與安全保障、風險控制、信用評價機制等制度和規則,加強商戶和個人參與者相關信息的事前審核,完善自律監管體系。同時,要發揮行業協會、媒體和消費者作用,構建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治理機制。

(三)營造有利于流通業跨界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

在跨界融合趨勢下,流通業現行分段管理的體制已不適應時代的需要,“十三五”時期,應突破行業界限,運用供應鏈管理理念和產業融合思維,強調對整個供應鏈上企業和流通領域上下游行業的宏觀管理和規制。同時,適應流通業與互聯網跨界融合發展趨勢,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的橋梁紐帶作用,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應用等信息技術交叉融合應用領域,鼓勵建立跨行業、跨領域的新型產學研用聯盟,開展流通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應用研究、融合標準制定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此外,要改革流通領域跨界人才培養體制,分類制定職業開發培訓計劃,努力在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供應鏈金融、大數據、云計算分析等領域培養一批高端人才、技能型人才,完善人才激勵創新的股權、期權等風險共擔和收益分享機制,營造有利于融合發展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

注釋:

①數據來源于2017年2月9日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

[1]馬健.產業融合理論研究評述[J].經濟學動態,2002(5): 78-82.

[2]朱明皓.新一輪跨界融合對物流運輸業的影響分析[J].綜合運輸,2014(5):4-7.

[3]路紅艷.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結構升級——基于產業互動、融合的視角[J].財貿經濟,2009(9):126-131.

[4]社會科學院課題組.生產性服務業深度參與產業結構戰略調整的作用機制[J].中國流通經濟,2013(4):13-19.

[5]肖大梅“互聯網+”提升我國流通業發展的創新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6(11):51-53.

[6]宋則.重視流通產業的就業貢獻[N].經濟日報,2014-06-24(16).

[7]路紅艷.經濟“新常態”下流通業轉型升級方向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4):4-6.

[8]李駿陽.對“互聯網+流通”的思考[J].中國流通經濟,2015(9):6-10.

[9]郭馨梅,張健麗.我國零售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主要模式及對策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9):44-48.

[10]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課題組.“互聯網+流通”的創新實踐[J].中國經濟報告,2017(1):66-69.

責任編輯:方程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 Boundary Integration

LU Hong-yan
(Chines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Ministry ofCommerce ofthe People’sRepublic ofChina,Beijing100710,China)

W 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 new round of circulation revolutionw ith "Internet plus circulation"and cross boundary integration is quietly rising.Cross boundary integration,a new way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change,hasprofound influence on circulation industry changes;itnotonly broke through the originalboundary of circulation industry,but also brought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intermediary function of this industry;it also promote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to change from the traditional intermediary to platform and service providers.At present,the profound integration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industry,manufacturing industry,service industry and Internet forms the cross boundary integration pattern taking the integration of life service and integration of business,traveling and culture as the representative,the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pattern taking all channels and sharing platforms as the representative,and the supply chain service innovation pattern 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service of“logistics+finance+trade”as the characteristic.And all these patternsw illnotonly be the important trend of China’s circul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butalso be themain direction of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of this industry.

crossboundary integration;Internetplus;circulation innovation

F713

:A

:1007-8266(2017)04-0003-07

2017-03-08

路紅艷(1976—),女,吉林省梨樹縣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市場流通與服務經濟。

猜你喜歡
融合服務
一次函數“四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今日農業(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寬窄融合便攜箱IPFS500
《融合》
現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54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91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欧美|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欧美精品在线看| 中文一级毛片|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亚洲天堂视频网|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1级黄色毛片|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精品三级在线|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一在线观看|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色香蕉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亚洲精品老司机| 国产精品视屏|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色有码无码视频|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亚洲无码37.|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久久黄色小视频| 99re在线视频观看| 999精品在线视频| 片在线无码观看| 中文字幕啪啪| 综1合AV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午夜影院a级片|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一级黄色片网|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蜜臀AV在线播放| 色爽网免费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