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張業偉
對山東省農村商業銀行改革發展的初步思考
王 萍 張業偉
2016年,山東省110家農商銀行掛牌開業,標志著農村信用社銀行化改革邁出歷史性一步。但與農村信用社相對應的省聯社管理體制尚未改變,現代銀行制度體系真正發揮作用還有距離,農商銀行服務三農意識仍需強化。因此,山東省農商行改革仍需在以下方面繼續推進:一是以管黨治黨強化約束,助推現代銀行制度確立;二是省聯社改革要淡化行政管理,強化服務職能,通過理順股權關系,探索金融控股公司或聯合銀行管理模式;三是發揮稟賦優勢,突出三農小微定位,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農村信用社;商業銀行;改革發展
全省農村商業銀行系統是地方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融“支農支小”的主力軍,在經濟文化強省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帶領全省農商行系統,搶抓機遇,深入推進銀行化改革,農商行改革發展駛入快車道。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山東省農商行也面臨一些突出問題,特別是隨著產權制度的深入變革,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壓力日漸凸顯,需要深入思考和認真解決。
近年來,山東省農商行系統以銀行化改革為主要抓手,加快改革發展步伐,取得明顯成效。
截至2016年9月,全省110家農商行全部掛牌開業,山東省成為全國第4個完成農信社銀行化改革的省份。
截至2017年6月末,山東省農商銀行資產總額2.13萬億元,各項存款余額1.65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02萬億元,存貸款總量連續12年穩居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
截至2017年6月末,山東省農商行涉農貸款余額7072億元,較年初增加350億元,涉農貸款余額和新增額連續11年在全省金融機構以及全國同行業排名第一。信貸結構持續優化,2017年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達4337億元,占山東省銀行機構的41%;支持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貸款余額達307億元,“支農支小”主力軍作用進一步凸顯。
山東省農商行改革發展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既有多年積弊,也有改革的后遺癥,若不盡快妥善解決將影響甚至制約農商行的健康發展。
農信社全部改制組建為農商行后,合作制的省聯社與股份制的農商行在產權形式上存在明顯對立。作為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機構,省聯社履行管理職能的行政色彩較濃,而改制后的農商行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必然要遵循和建立按照市場化原則配置資源的公司治理模式,兩者之間的矛盾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調和的。為此,2016年、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聚焦省聯社改革問題,要求“開展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改革試點,逐步淡出行政管理,強化服務職能”,根本目的就是要破解省聯社當前面臨的發展困境。
由于改革時間緊、任務重,造成部分機構公司治理和內部管理水平沒有同步提升,“三會一層”履職不到位、股權管理和關聯交易不規范、內外部人控制、金融人才匱乏等問題依然存在,法人治理、經營理念和風險管控能力與現代銀行存在較大差距。
改制為商業銀行后,部分農商行過度傾向追求經濟利益、偏離主業的問題日趨突出。主要表現為部分機構“脫小向大、脫實向虛”,存貸比持續走低與資金業務快速增長并存。2017年6月末,山東全省農商行存貸比62.1 %,同業及投資業務占總資產的比例達39.3%;5000萬元以上大額貸款增速高于貸款增速10個百分點;同時,多家機構同業和投資余額占總資產比例維持在45%以上,服務實體經濟的動能明顯不足。
下一步,必須認真落實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山東省農商行發展改革實際,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改革為主線,全面提升農商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切實守住風險底線。
2017年7月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必須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做好新形勢下山東省農商行工作,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管黨治黨,確保農商行改革發展方向正確。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抓好全省農商行系統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強化對關鍵崗位、重要人員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要切實抓好機關黨建工作,發揮黨委的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處理好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明確權責邊界,做到組織落實、干部到位、職責明確,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同時,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和引進精通業務的高素質金融專業人才。
解決農商行系統各種問題,根本出路是改革。省聯社改革是整個農商行系統改革的重中之重,對此要有正確認識。農信社轉制為農商行,從“形似”到“神似”,達到現代銀行要求,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還需要省聯社的管理指導和服務協調,需要省聯社提供更好的科技、信息、資金結算、審計監督平臺。因此,改革的目的不是要“改掉”省聯社,更不是要固化省聯社的既有利益,而是要“調適”,通過改革使省聯社跟上農商行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全國已有金融控股公司、聯合銀行、直轄市一級法人等多種改革模式,不管山東省采取哪種模式,關鍵是要按照國家“淡出行政管理、強化服務職能”的總體要求,制定出臺可行方案,盡快理順股權關系、加強行業管理、完善平臺功能等。此外,對單個農商行而言,要繼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優化股權結構,規范內部管理,建立考核激勵機制、任期交流及回避制度以及管理層職業經理人市場化聘用等相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農商行深耕縣域、布局鄉鎮,與國有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相比,具有明顯的本地化信息資源優勢和快速靈活的決策機制。在銀行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農商行必須立足自身優勢,堅持支持地方經濟發展,面向“三農”和小微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這既是農商行的本職,更是農商行的優勢所在。只有堅持“三農”、小微市場定位,著力打造社區化、特色化、精品化中小銀行,避免與大銀行同質化競爭,才是明智的生存發展之道。下一步,農商行要立足當地實際,積極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與此同時,山東省農商行具有資產規模大、機構眾多的系統優勢,要把握全省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戰略機遇,通過銀團貸款等方式,組織有條件的機構參與合適的重點項目,積極拓展發展空間。
王萍,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濟南辦事處,經濟師。
張業偉,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濟南辦事處,審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