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奎霞
供應鏈模式下區域經濟與物流產業發展研究
張奎霞
物流產業具有區域性的特點。通過物流產業的發展,可以大致了解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可以說物流產業發展程度直接反映了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為了實現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需要構建和諧的區域經濟與物流產業,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本文主要分析了供應鏈模式下區域經濟與物流產業發展的關系。
供應鏈模式;區域經濟;物流產業
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在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就第三產業來說,屬于物流服務業的發展平臺有限,因此物流資源實現了產業化而形成了聚合型產業,其中包括了運輸業、倉儲業、包裝配送服務以及信息平臺整合,通過對產品的運輸與集散實現發展。當前的生產類企業和流通類企業都有著大量的物流業務,這些物流業務帶動了物流產業的迅速發展。
物流產業通過業務的獨立化、社會化形成獨特的經營方式,進而形成了一種社會化的經營模式。對于物流企業來說,物流產業形成的單一的、個體經營的模式不利于物流企業集聚而形成企業群,甚至限制了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物流產業涉及的不僅僅是服務性行業,更是所有物流業務的綜合發展。根據物流產業的定義,它所涉及的行業具有基礎特點,在物流產業鏈的運行模式下需要根據具體業務制定具體的運輸對策,依托交通基礎設施和物流裝備進行產品的運輸。物流產業本身服務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它具有時空屬性,通過時空屬性的轉變來實現商品價值的轉移,涉及多個行業的生產、服務和流通。
區域經濟發展是一個綜合性的經濟發展概念。在一定區域內由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生產性的綜合體,具有區域內部特定的經濟結構與發展模式,它不僅受到地區的環境因素以及自然資源的限制,更與該地區的勞動密集程度、技術先進程度和社會因素有著很大的關系。隨著現代理念的逐漸發展,對區域經濟效益的考查不是單純地依靠經濟指數指標,還需要綜合考慮地區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使考查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又決定了物流發展的水平,物流對經濟發展的依賴程度較大。在現代經濟體制下,區域經濟物流更側重于對區域內部的物資供應和商品運輸,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地理環境中,綜合各區的發展規模,連通區內外商品的流入與輸出。包括運輸業務、倉庫業務、包裝業務以及產品的配送、信息平臺的建設,為本地經濟建設做出貢獻。物流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衍生物,通過物流產業的發展來拉動經濟水平的提升已經成為當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之一。
區域物流產業的發展會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根據區域經濟增長極理論進行推斷,區域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條件較好的地區以及地區產業進行帶動。物流產業具有深入所有行業的便利特征,能夠實現商品的運輸和集散,通過區域內部的擴散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在區域經濟發展取得較好成果的同時,通過區域之間的聯系,以物流產業為依托進行資源的交換與利用,避免資源的浪費,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實現區域內部和外部的聯動發展。
物流產業也可以有效地培育經濟增長點。美國的物流產業已經達到每年9000萬美元的投資,占美國GDP的10%以上。近20年之內,日本物流業每增長2.6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就增加1%。物流產業的迅速發展,能夠提高物流的活動效率,減少在生產流通環節中的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而提高單位的運行效率,改善環境,通過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來提升區內企業的能力,實現高度專業化、規模化的物流產業發展。同時,物流產業的發展具有極強的產業關聯和帶動效應,能夠對物流產業和區域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在產業關聯中的推動作用,調節區域經濟結構,實現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通過物流產業帶動其他產業之間的資源流動,降低生產流通的成本,形成穩定的經濟結構,實現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區域經濟的發展是物流產業發展的基礎,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了物流產業所能達到的發展水平。在一個經濟水平較低的區域,物流產業很難發展起來。物流產業的集聚復合,依托于本地經濟的發展狀況,本地經濟的發展能夠為物流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完善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經濟發展體系具有很強的區域競爭力,依據市場機制和資源配置的水平,區域內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能夠擁有更好的資源配置,為整個區域的物流產業做好基礎性的奠基。同時,企業規模也影響著區域物流的發展水平,規模越大,物流業務量越多,繁忙的運輸業務和大量的訂單能為物流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條件。強大的經濟規模能夠推進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以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形成巨大的區域經濟體,使本區域內的物流環境發展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前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物流產業的發展。
物流產業與本經濟區域的發展狀況有著密切聯系,這是現代物流產業與區域經濟相關性的重要表現。物流產業之間的物流交換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物流業務帶來的資金流商品流以及信息流,通過傳遞運轉來提升區域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根據區域經濟發展依賴理論,地區間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互相聯系、互相依賴的。物流產業水平可以反映區域間經濟往來的密切程度和彼此的依賴程度及貢獻程度。同時,區域經濟體之間的密切關聯,能夠加快當地的物流發展,通過生產、市場和交換三種基本方式,來加強區域經濟的關聯性。依靠經濟發展水平促進物流產業發展壯大,甚至進行復合型發展。
通過對區域經濟與物流產業內外關聯性的分析可以得出,地區經濟發展必須重視對地方物流產業的培育。明確區域發展目標,針對各個產業的發展現狀與現實問題積極進行培訓和指導,制定有效的發展政策與專業對策,加快物流業務訂單的處理速度與處理量,形成區域內的產業聯動,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好物流方面的保障。近年來,物流產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在東部沿海地區,物流產業創造的產值在經濟發展中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因此,必須重視物流產業的發展,解決物流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以上綜合分析了物流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根據現有的問題,應當采取適當的措施以推動物流產業的發展。
提高對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強化物流產業與企業與經濟的關系。通過強化責任意識,推動物流產業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引導物流企業進行集聚發展,形成社會化、規模化發展,盡最大的努力發展壯大物流企業,使物流企業朝著更加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國家必須重視物流產業的發展,有關部門要積極行動,制定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建立物流中心,提高物流的集聚程度,積極向其他國家(比如荷蘭物流產業的產值占GDP的14%)借鑒發展經驗,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物流產業大國。
為了更好地進行經濟建設,必須提高物流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制定物流產業發展目標。綜合考慮產業的集聚程度和集聚特點,推動區域內部建立物流產業集群,體現區域集中的優勢,在此基礎上進行跨區域的產業合作,增強物流產業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的最大區別,是現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能夠提高物流產業的運行水平,即時高效地調控內部的物流信息,加快物流信息的更新傳播,更好地推動物流產業的發展。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必須明確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重要性,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數據庫建設,強化物流信息的更新與傳播,提高區域內部經濟發展的競爭性與影響力。通過信息平臺,企業能夠公平有效地參與,形成現代物流發展理念,明確物流信息在物流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對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建立本區域內獨立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加快物流信息的流通,提高利用效率。國家需要引導建設全國性的物流信息平臺,使各個企業公平地參與其中,共同提升我國物流產業的總體發展水平。重視對物流產業專業人員的培訓,使企業在物流產業的調控下進行有效的運轉,擔負起區域內經濟發展與區域間經濟協作的重要責任。
總之,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加強區域內部的產業協調與資源的綜合利用,強化與物流產業的協作發展。通過內外聯動,增強信息的流動性,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
①李興超:《對于供應鏈模式下區域經濟與物流產業發展認識》[J],《江西建材》,2017年第16期
②徐璐:《物流園區與產業聯動模式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③韋啟紅:《基于共生理論與供應鏈的物流產業集群發展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3年
④鄭國詵:《生態文明視野下的區域物流發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⑤周凌云:《區域物流多主體系統的演化與協同發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張奎霞,青島黃海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企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