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充市順慶區立足區情實際,堅持民生為本,著力實施“四輪”驅動促就業,全區呈現出了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以培訓促就業成效顯著,重點群體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創業帶動就業效果明顯,失業保險保穩定促就業功能進一步顯現,公共就業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等可喜態勢,每年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針對國有企業改制下崗失業人員多、征地拆遷失地農民多、務工人員多和高校畢業生多等重點就業創業群體“四多”實際,順慶區強化就業創業載體建設,充分發揮載體的吸納、孵化及輻射帶動作用,其載體建設呈現兩個方面鮮明特點。
一是多點多“級”。從城市到農村、從高校到地方、從區級到國家級,各類就業創業載體創業園區20余個,充分就業社區48個。包括全國充分就業示范社區西城街道小西街社區、省級充分就業示范社區和平路街道舞風山社區、省級大學生創業園順慶區大學生創業園、市級創業型鄉鎮大林鎮等。
二是校地合作。2016年市區兩級政府與西南石油大學合作成立了南充高新孵化園,目前入駐園區的企業和大學生創業團隊達50家,順慶區在園區專設了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提供零距離優質服務。另一方面,合力搭建就業平臺。2016年以來先后與西南石油大學、西華師范大學聯合舉行了3場高校畢業生雙選會,參會企事業單位達1127家,參與應聘畢業生2.3萬人,達成意向性就業意愿7450人。
順慶區以爭創全省人民滿意人社服務示范區為目標,以“順慶人社事,最多跑一次”為服務理念,著力強化基層平臺建設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
建立健全服務網絡。初步形成區人社(就業創業)服務中心—街道(鄉鎮)人社服務所—社區(重點村)人社服務站三級服務網。制定出臺了人社基層平臺建設與管理實施辦法,著力加強基層平臺的“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將涉及就業創業服務的五大類13項重點業務下沉至基層平臺。同時,通過微信群、微信公眾號、自助查詢機,逐步實現將公共就業服務向線上辦理延伸。
強化干部隊伍建設。著力加強基層平臺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除常態化業務培訓外,專門組織全區人社服務所(站)負責人、經辦人員共228人開展了系統化培訓。
加強能力培訓。堅持把大學生創業培訓作為重點之一,每年培訓人數均突破2000余人,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業引領作用,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目的。同時,開展對返鄉農民工、就業困難者的技能培訓,通過征集培訓意愿,有的放矢設置培訓科目,重點開展果城月嫂、農藝、廚藝等培訓項目,并主動送培訓下鄉、到田間地頭,讓培訓對象在家門口享受便捷的培訓服務。
注重競技。為順應“南充新未來、成渝第二城”總體目標新要求,進一步營造“大眾創新,萬眾創新”濃厚氛圍,2017年6月,順慶區舉辦了南充市首屆“工匠杯”百萬產業工人技能大賽順慶分賽,從參賽的200名選手中評選出20名優秀選手參加了市上決賽,并獲得單項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集體榮獲組織獎。
促進成果轉換。加強以大學生創業團隊為主體的孵化企業的創業指導和融資扶持。2017年先后組織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集訓營、“天府杯”創新創業大賽,四川綠螞蟻餐飲食材垂直供應項目獲300萬元創業導師融資,IBC智能系統嬰兒車參加市級選拔獲二等獎,并代表南充參加全省“天府杯”決賽。
著力就業扶貧。注重對精準貧困戶技能培訓,其中培訓貧困黨員4批次150人。強化就業扶貧示范村和安置基地建設,分別在新復鄉、漁溪鄉和金臺鎮各建立了2個就業扶貧示范村和安置基地。創新舉措,率先在全市開展農村公益性崗位援助,2016年在全區254個行政村按2個/村標準共開發508個公益性崗位,2017年在16個脫貧村按照不低于5個/村標準,新開發近50個公益性崗位。組織“百企千崗”就業培訓專場招聘會,參與企業達400余家,參與求職的精準貧困戶1240人次。
著力政策補助。一是每年發放大學生創業補貼100多萬元,實現了應補盡補。二是城區就業困難人員公益性崗位及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享受人數達6122人,每年發放3000余萬元。同時,開展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失業保險支持技能培訓補貼及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補貼發放,充分發揮政策促進就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