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區:構建“互聯網+工傷”新體系
近幾年,國內經濟下行明顯,部分企業只注重經濟效益,輕管理、輕預防,忽略了工傷預防工作,尤以勞動密集型和建筑施工領域企業工傷居高。而新形勢下,個體及企業維權救濟意識不斷增強,群眾對受傷的鑒定和賠付極其重視,由此對行政機關的工傷認定提出了新要求。為順應時代發展和保障社會需求,成都市郫都區人社局構建了全方位的“互聯網+工傷”體系,為企業及及個體申請工傷提供方便、快捷的網絡服務。
隨著工傷案件急劇增多,案情呈復雜化、多元化,認定難度不斷增大,如何公平公正地處理好各類工傷案件,創新實施工傷認定管理機制刻不容緩。
自“PRS工傷QQ群”建立以來,郫都區先后吸納全區域374家企業和13個政府部門,各部門能有效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醫療、安監、社保和仲裁服務。發送各類文件、表格、申請等68份,極大方便企業和個體下載填報,減少群眾來回奔波。
自2011年以來,郫都區人社局年均辦理工傷呈十位數上升,建立QQ群后首次止升反降,2016年同比上年度降幅為23.48%,從源頭上遏制工傷事故多發態勢。
隨著全區工傷保險基金賠付數額大幅提高和支出項目增多,為依法做好工傷認定工作,從源頭上預防套取工傷保險基金現象,郫都區人社局堅持依法把好受理、程序、事實、依據、調查五道關。
一是依法把好受理關,依法受理申報材料,保證受理職權不越權;二是依法把好認定程序關,確定受理、補正、限期舉證、中止、認定決定、送達、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時限;三是依法把好事實證據關,進一步詳細調查,確保工傷認定證據確鑿;四是依法把好認定依據關,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做到每起工傷事故均依法認定;五是把好調查關,提高工傷認定準確率,召開案件分析會確保工傷認定不出錯,不留后患。
國家建立工傷保險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勞動者、分散企業生產事故風險。強化工傷預防,不但能減少工傷事故的發生,讓工傷保險基金通過用于預防工傷,發揮出更大效用,而且是將工傷保險模式,從當前保障工傷職工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向“無傷害”的目標努力。
構建“B2G、R2G”工程,有利于建設新型政企、政民關系。郫都區人社局把工傷預防監管與工傷保險費率掛鉤相結合,建立企業安全生產誠信“黑名單”制度,從源頭上減少工傷事故的發生。企業在QQ群熟悉了解法規知識后都能從自身利益出發,從保護勞動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出發,主動抓好工傷預防。
為提高辦案質量,確保每起工傷案件妥善處理,針對往年復議訴訟案件多因勞動關系引發的特點,對勞動關系不明確的案件,開展了相關科室聯合辦案機制。
一是將工傷材料審查后,提出處理意見呈報法規部門,由法規部門作出是否由仲裁院確定勞動關系的意見,轉至仲裁院確定勞動關系后,再進行工傷認定;二是避免企業就勞動關系問題進行復議訴訟,有效解決當事人的訴求。同時,當事人在工傷認定中可利用仲裁部門的調查材料作為相關證據,減少當事人取證的難度,有效地提高了辦案的服務質量;三是工傷認定后,工傷科將每起案件涉及的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企業轉交監察大隊,由監察大隊進行巡視檢查,及時督促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既規范了企業的用工行為又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促使企業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從工傷案件中吸取教訓,逐漸由被動處理工傷案件轉為主動預防工傷案件。通過聯合辦案機制,各部門信息數據的互聯互通,有效減少重復環節,達到部門之間資源共享。
建立QQ群以來,各級文件通知能夠快速通過群內轉發,政策宣傳及時準確。
一是充分利用節假日以及員工休息時間,深入各個大中型企業以及私小微企業進行工傷保險條例宣傳,積極爭取廣大職工對工傷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依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門戶網、微信、QQ工傷群等網絡宣傳平臺,及時發布工傷以及涉及工傷的新聞信息,宣傳工傷便民服務等新措施、新作為,讓廣大人民群眾全方位認識工傷工作共同參與到工傷工作中;三是按照每月、季通報制度對事故多發企業進行群公示和群通報,基本實現從工傷的發生、申請、傷殘鑒定及醫藥費報銷和工傷待遇的賠付“一站式”服務。
成都市郫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徐成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