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江區:“1+4+10+N”模式創新處理信訪訴求
近年來,成都市溫江區在產業升級、城市轉型、民生提質過程中,諸如企業改組改制、關閉破產和搬遷、裁員等各類矛盾和不穩定因素相互交織,群體性信訪等也有增加。區人社局作為民生保障部門,積極摸索并建立起一套具有溫江人社特色的信訪工作機制,在社保醫保、企事業改組改制、企業軍轉、勞資糾紛等方面進一步健全了依法分類處理群眾信訪訴求的“1+4+10+N”工作新模式,實現了零進京、零非訪、零集訪“三零”目標。
2016年,溫江區人社局黨委被四川省委評為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近期,溫江區仲裁院被評為全國人社系統2014—2016年度優質服務窗口。
強化組織保障,構建特色處置網絡
溫江區人社局根據區政府工作總體安排,積極探索做好信訪工作的新路子,形成了“1+4+10+N”的群眾信訪訴求處理新模式。
一是成立1套組織領導機構,由黨組成員、鎮(街)分管領導、部門科室負責人組成的信訪維穩組織領導機構;二是健全4個分類處理群眾訴求工作小組,即社保醫保、勞資糾紛、企業軍轉、企事業改組改制問題小組;三是向10個鎮(街)推廣“石老師調解工作法”,確保矛盾糾紛及時在基層調處化解;四是組建N個調處體系,即三級管理四級調解工作體系,區級、鎮(街)、社區三級管理,區級專業調解、鎮(街)聯動調解、社區協助調解、企業自主調解四級調解;融合鎮(街)勞動保障所、派出所、司法所資源,形成矛盾糾紛調處合力,推動矛盾糾紛源頭治理。
2016年1月至11月,依法調解信訪案件453件,基層依法調解勞資糾紛893件,司法機關依法受理287件。
通過近幾年來的工作實踐,溫江區人社局探索總結了做好人社信訪工作的系列制度機制,確保信訪工作有序推進。
一是堅持每周三局班子領導在崗接訪、包案下訪;二是堅持信息報送制度,建立健全了工商協會、企業工會、綜治網格、監察仲裁信訪矛盾糾紛信息共享聯動預警排查機制;三是每年簽訂信訪維穩“一崗雙責”目標責任書,落實領導包案調處責任;四是堅持重大決策問題落實風險評估,強化預警防范,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五是堅持區級部門、鎮(街)、社區、企業“四級聯動”,并和司法銜接機制,及時處置突發事件。
近年來,溫江區人社局始終堅持把暢通信訪渠道作為保障民生權益的有效途徑,作為服務聯系群眾的連心橋梁。
一是通過向社會公布了人社、建設、工會、法律援助等9個部門投訴舉報電話,確保群眾訴求有地說、問題有人管、案件有人查、權益有保障;二是以下沉的“石老師工作室”為點位依托,培養鎮(街)專責基層調解員;三是開通“互聯網+監察投訴舉報微信平臺”,確保群眾訴求得到依法快速調處;四是開展“入企雙訪”送服務活動,及時排查企業勞資糾紛,及時協助企業調處矛盾問題。
2016年,共接待來信來訪咨詢1954件,“石老師工作室”依法調解665件,仲裁依法調處260件,監察依法查處373件,微信網上調處77件。
為營造良好的信訪維權工作氛圍,溫江區人社局在全區開展依法信訪、理性維權等宣傳活動,提升了群眾理性思維、合理維權意識。
一是以案說法,每年從人社部公布的案例庫中精選20個典型惡意欠薪案例在全區巡回展出,廣泛增強群眾依法維權、企業依法規范用工的法律意識;二是開展政策法規進社區大講堂活動,聘請法宣講師團,入村社、進企業開展勞動法規知識宣傳;三是抓住時機廣宣傳,有效利用春臺會、物資交易博覽會等活動,開展法制宣傳,散發資料;四是舉辦人社法律知識競答比賽,提高經辦機構服務窗口和執法人員法律意識。
自2014年以來,溫江區以構建“大調解”為契機,著力解決服務保障群眾的硬件建設,先后打造了3個勞動保障分中心、10個鎮(街)“石老師工作室”、10個標準化仲裁巡回庭。其中區級率先以個人名字命名打造的“石老師工作室”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著重調解疑難復雜案件,有效搭建了溝通交流平臺。同時在基層著力推廣“石老師工作法”,詳細講解石老師接待群眾的“五心”“六法”“十技巧”。
此外,溫江區人社局在鎮(街)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一鎮一品牌”調解工作室,把矛盾糾紛處早、處小、處在基層,確保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街)。目前,全區10個鎮(街)已全部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114個村(社區)按要求建立社會事務工作站。
成都市溫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