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新寬
(中共安徽省太和縣委黨校,安徽 阜陽 236600)
新形勢下對反腐制度建設問題的探析
蔣新寬
(中共安徽省太和縣委黨校,安徽 阜陽 236600)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此次會議對反腐敗體制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全會提出,建設廉潔政治,堅決反對腐敗,是加強和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務。必須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和制度防線,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要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黨內決不允許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本文試圖從制度的構建、運用的方法原則以及制度的執(zhí)行等方面來闡述新形勢下反腐制度建設問題。
反腐;制度建設;零容忍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歷史節(jié)點,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深刻闡明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意義,深入回答了管黨治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對新形勢下加強和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jiān)督作出總體部署。此次會議對反腐敗體制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全會提出,建設廉潔政治,堅決反對腐敗,是加強和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務。必須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和制度防線,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要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黨內決不允許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1]。其中,全會的最大貢獻就是修訂出臺《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以下簡稱《準則》、《條例》),這兩部法規(guī)被認為是新形勢下反腐敗斗爭從運動式向制度式、治標式向治本式轉變的重要標志。
對于腐敗現象造成的危害,有許多人經常從經濟角度看問題。這種看法是片面的。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我們應該從更廣、更深的層面認識腐敗的嚴重性、危害性。
(一)腐敗正在侵蝕民族精神
作為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其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和價值體系,一向為世人所推崇,也是炎黃子孫驕傲之所在。但是,今天腐敗現象正在侵蝕這些優(yōu)良的民族精神和信仰,腐敗分子一夜之間的暴富,手段之卑劣,致富之快捷,金額之巨大,使人們不再相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勤勞致富”等古老信條。一些人不再甘心經過艱苦的努力,默默地等待之后,獲得那一點點收獲,而是采取投機取巧,鋌而走險,甚至無恥地出賣靈魂與肉體來獲取財富。可以說,腐敗正像毒汁一樣侵蝕著民族的精神,瓦解我們生存的根。
(二)腐敗導致社會環(huán)境的惡化
腐敗還會導致社會良知和正義的失落,惡化社會環(huán)境。作為公平的正義本該是不受利益支配的,當腐敗從經濟部門蔓延到司法部門之后,它必然造成社會公正的傾斜。司法腐敗其危害性是巨大的,它將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精神痛苦。英國偉大的哲學家培根在《論法律》中說:“應該懂得,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一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冒犯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談到最高法院副院長奚曉明案,稱奚曉明作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33年的老法官,卻同個別違法律師、司法掮客、不法商人相互勾結,收受巨額賄賂,是司法界的恥辱。在收捕奚曉明的當天對奚曉明兒子奚眾的家中搜查過程中,發(fā)現不能說明來源的三億人民幣的現金,結果讓辦案組成員瞠目結舌。消息人士指,奚曉明的兒子奚眾利用奚曉明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影響,在中國的深圳開辦律師事務所,大量接手特大經濟糾紛案件和其他案件,以協議收費的方式收取巨額代理費用,然后通過奚曉明直接或者間接的打招呼、暗示或影響,干預省、地、市三級人民法院的審判,使得本不可能夠勝訴的案件如愿判決;除此之外,還代奚曉明收受其他賄賂,成為奚曉明貪腐的白手。因此可以說,司法的腐敗,將極大地導致社會良知和正義的喪失,降低了良知和正義的社會,必然成為惡人橫行,盜搶肆意的天堂。
(三)腐敗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威信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除了人民的利益,她沒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正因為如此,在90年的歷史中,她以自己光輝的實踐贏得全中國人民的支持和擁戴。而腐敗,極大地損害了黨的光輝形象,如果任由其蔓延而不加以制止,那么久而久之,黨就會失掉人心。而人心的向背,是我們黨事業(yè)興旺發(fā)達之關鍵。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高度腐敗的政黨和政府沒有不倒臺的。
(四)腐敗葬送了個人前途和家庭幸福
黨員干部能夠走上領導崗位,既離不開其個人的努力,更凝聚著黨和國家的長期培養(yǎng)和心血。一旦把握不住自己,鋃鐺入獄,不僅自己身敗名裂,大好前途瞬間化為烏有,也使家庭失去頂梁柱,甚至牽連妻子兒女,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慘結局。
(一)構建制度體系,努力推動反腐標本兼治
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形勢,構建反腐制度體系的任務尤為艱巨、意義尤為重大。如何從根源上治理腐敗,是擺在各級黨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筆者認為,關鍵還是要靠制度建設。對于執(zhí)政黨來說,最重要的當然還是黨內紀律。正如六中全會公報所言,“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中國共產黨所走過的道路,所取得的成功經驗,所經歷的挫折教訓,都證明了紀律保持得好,就會得民心;而紀律渙散,腐敗叢生,就會民心渙散。人心向背,當然是生死攸關的事情。所以,全面從嚴治黨,既是呼應反腐形勢、爭取民心,也是總結近幾年反腐成功經驗的需要。那么,十八大以來,中央都提出哪些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呢?
第一,建立“三不”機制,緊密結合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預防和懲治腐敗一個方面就是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2]。只有依法嚴厲懲治,堅持完善不敢腐的懲戒機制;堅持完善防范制度,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機制和預防作用;堅持加強思想教育,形成不想腐的自律意識和思想道德防線。目前,反腐敗斗爭已經從以治標為主轉向標本兼治的階段,要逐步深化改革,推進組織創(chuàng)新和制度創(chuàng)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而制度的籠子實際上在不斷的探索,主要途徑就是依法依規(guī)治黨,總結實踐經驗,推進制度建設。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近些年,我們國家建章立制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大。
第二,出臺“八項規(guī)定”,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十八大以來,中央特別強調作風建設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都知道,2012年12月4日,中央出臺“八項規(guī)定”,先后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以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同程度上整治“四風”問題,成效顯著。
第三,加強紀律建設,進一步扎緊制度的籠子。經過幾年的努力,中紀委在黨的紀律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明確地提出用紀律管住大多數。在紀律和法制的關系上,紀嚴于法,紀在法前,把紀律挺在前面,用紀律管住大多數。
1.修訂出臺一大批黨內法規(guī)。在整合原來各項紀律的基礎上,明確提出黨的六大紀律體系。除此之外,十八大以來近四年內,中央制定修訂了50多部黨內法規(guī),諸如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巡視條例、問責條例等,包括剛剛審議通過的《準則》和《條例》。特別是《準則》和《條例》的修訂,可以說是十八大以來我黨作出的一項重要建章立制工作,意義非常重大。這就是向全黨全社會表明堅持依法依規(guī)治黨的思想理念,標志著反腐敗斗爭從運動式、治標式開始轉向制度式、治本式。
2.提出監(jiān)督執(zhí)紀“四種形態(tài)”。王岐山同志強調,從嚴治黨要靠紀律管全黨,把紀律挺在前面要靠堅強的黨性和責任擔當。發(fā)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組織紀律,要運用好監(jiān)督執(zhí)紀的“四種形態(tài)”。第一種: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tài);第二種: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第三種: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第四種: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三是推進紀律檢查體制改革。深化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關鍵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和監(jiān)督責任。各級黨委的主體責任是前提、是基礎,各級領導干部既要潔身自好、管住自己,更要敢于擔當,切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黨委(黨組)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其他成員對職責范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負領導責任,要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導壓力。對不認真履行職責、抓黨風廉政建設不力的,要嚴肅追究責任。所有這些,使黨的紀律建設的內涵充分體現,黨的紀律檢查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并且還進一步構筑和加快了紀律防線,在黨內形成了道德防線、紀律防線和法律防線。在紀律檢查體制改革中,我們尤其要充分發(fā)揮巡視監(jiān)督的利劍作用。總書記非常重視巡視工作,一直把巡視作為反腐敗的利劍來看待。2013年4月,習近平提出巡視是黨章賦予的重要職責,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從嚴治黨、維持黨紀的重要手段,是加強黨內監(jiān)督的重要方式。
(二)運用科學方法,持續(xù)保持反腐高壓態(tài)勢
除了構建反腐體制機制外,反腐壓倒性態(tài)勢已經形成,其重要因素之一是堅持運用科學且合理的原則和方法。
第一,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老虎”“蒼蠅”是個形象的說法,一般來講,職務高、數額大、危害嚴重的案件都可以稱之為“老虎”,“老虎”有大有小,比如中管干部以上,千萬元以上,危害很大都可以當作“老虎”。但是總的來講,不要用一個標準來界定,它是一個政治概念,不是一個法律概念。
第二,堅持以“零容忍”的態(tài)度嚴懲腐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以“零容忍”的態(tài)度懲治腐敗。比如:衡陽賄選案的所有涉案人員都被處理,還有四川南充477個全部處理以及最近發(fā)生的遼寧賄選案,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反腐的“零容忍”。
第三,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的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的法規(guī)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反腐倡廉法規(guī)制度建設關鍵是制約和監(jiān)督權力。他還強調,貫徹執(zhí)行法規(guī)制度沒有絕招,關鍵在真抓,靠的是嚴管。加強反腐倡廉法規(guī)制度建設,必須一手抓制度完善,一手抓貫徹執(zhí)行。
第四,重點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在借鑒吸收諸多反腐經驗、從嚴治黨經驗的基礎上,《準則》和《條例》的具體條文,相比過去更為科學完善已是順理成章。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的一些制度固然有不適應環(huán)境之處,但對于現實缺乏應有威懾力的原因,還不在具體條文缺陷,而是紙上的條文沒有嚴格照進現實。如果過去的黨紀國法被切實執(zhí)行,很多貪腐問題就不會發(fā)生。大老虎最大的破壞力,不僅在于驚人的貪腐數字對民心的傷害,還在于其明目張膽的行為極大損傷了制度公信和共產黨的形象。對此,六中全會對癥給出了很多藥方。比如,重申新形勢下加強和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確,抓好這些“關鍵少數”,才是讓制度落地生根的關鍵,也只有抓好“關鍵少數”,制度的威懾力才能得到全面提升,違紀的高壓線才能變得名副其實。
(三)強化制度落實,切實提高反腐制度執(zhí)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zhí)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執(zhí)行或者落實不到位,也會形同虛設,反而會導致人們對制度的漠視。近年來,我黨在反腐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仍有一些重大責任事故和嚴重腐敗案件時有發(fā)生,這與制度的可執(zhí)行性和執(zhí)行力度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是加強反腐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只有結合本系統、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制度,同時注重制度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才能發(fā)揮效能,起到作用。反腐制度建設,重在建設,貴在落實。抓好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監(jiān)督制約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轉變作風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在任何時候都堅持一個標尺,不搞特殊化,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約束權力的正確運行,按制度辦事,從而不斷促進反腐深入發(fā)展[3]。
二是強化監(jiān)督檢查,關鍵要落實相關制度。積極健全制度的監(jiān)督執(zhí)行機制,明確監(jiān)督執(zhí)行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落實監(jiān)管理責任。可采取日常檢查與定期督查相結合,及時掌握制度落實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措施,加以解決。同時加強黨務、政務公開、充分發(fā)揮社會力量,特別是人民群眾、社會媒體和人大、政協等監(jiān)督主體的作用。通過宣傳教育和監(jiān)督平臺,提高遵守制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三是強化追究問責,確保制度有效執(zhí)行。只有充分發(fā)揮紀檢監(jiān)察機關的作用,加大行政問責的力度,通過對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等事項處理,讓違反制度者得到應有懲處、付出代價,形成強烈的警示作用,確保制度的有效執(zhí)行。
前不久,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再次敲響反腐警鐘,警示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嚴守政治規(guī)矩和政治紀律,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吹響全面從嚴治黨的號角。全會審議通過的《準則》和《條例》,既全面加強和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又全面落實黨內監(jiān)督責任,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誠然,唯有通過夯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體系,嚴懲腐敗,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強化黨內監(jiān)督,進一步扎緊“制度籠子”,才能真正做到反腐的標本兼治!
[1]侯建雄.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的回顧與思考[J].理論學習,2010.
[2]彭森.堅持懲防并舉注重預防努力做好2005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J].中國經貿導刊,2005(6).
[3]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J].理論與當代,2005(5).
責任編輯:郭麗娟
D262.6
A
1674-1676(2017)04-0046-03
蔣新寬(1980-),男,安徽宿州人,中共安徽省太和縣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