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曉云 胡可楊
(中共新疆區委黨校圖書資料中心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新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現狀及出路*①
祝曉云 胡可楊
(中共新疆區委黨校圖書資料中心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是媒體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新疆要充分認識到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它會在多個層面影響社會的發展。新疆媒體融合事關搶占思想文化陣地,夯實主流思想輿論的主體責任,這需要我們正確認識媒體領域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將帶來的影響和作用。
媒體融合網絡媒體三網融合
近20年來,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媒體格局發生深刻變革。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從無到有并逐步發展壯大,必然會進一步改變現有的信息傳播方式。目前,我國媒體融合發展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鞏固宣傳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在傳統媒體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媒體融合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媒介融合這一概念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最先提出的,其本意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說,“媒體融合”是信息傳輸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業模式,是把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手機、手持智能終端等新媒體整合,將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平移過去,實現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內容、品牌資源等方面的優勢,與新媒體有效結合。新媒體融合不是單純地借用媒體這個傳播工具,更是改變媒體現有的內容生產和運營模式。同時,新媒體融合又可以理解是媒體行業自身的突破和改革。
黨中央高度重視媒體融合發展,強調要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及媒體融合問題,強調了媒體融合在整個傳媒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可見,媒體融合的意義十分重大。中央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定,正是希望壯大主流媒體,傳統媒體一定要借助融合的方式形成自己新的優勢來不斷發展自己。
新疆位于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和8個國家接壤,戰略地位突出。新疆是“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前沿,也是反恐維穩的前沿,“三股勢力”在各類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中與我爭奪群眾。因此,加快推進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發展,是占領主流思想輿論陣地的迫切需要,是我們刻不容緩的重大戰略任務。
1.搶占意識形態新陣地、維護輿論傳播制高點。最新調查顯示,“90后”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讀報紙的比例分別達到20%、50%、80%,平均每天接觸手機的達3.8小時,新媒體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一些社交媒體和商業客戶端決定了數億網民每天看什么信息,接受什么樣的價值觀,他們可以在任何時間自由地訪問各種網絡信息資源,可以通過手機、微信等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源,主流輿論的影響力受到重大挑戰。同時,互聯網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網絡輿論生態錯綜復雜,各種力量交織,雜音噪音不斷,大量社會熱點在網上迅速發酵、擴散,成為意識形態領域的重大課題。同時,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又有很強的社會動員和輿論引導能力,但由于缺少把關人,很容易導致輿論失控情況的發生,造成負面信息的傳播泛濫,對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造成嚴重影響。所以,推進媒體融合,既是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的突破口,也是占領主流媒體思想輿論陣地的迫切需要。
2.打造網絡強國就必須大力提高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新疆已經形成綜合化的現代通信體系。據統計,2014年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量達到305.7萬,其中光纖到戶用戶全年凈增47.7%,達到110.4萬戶,占比由25.5%提升至34%。截至2014年底,新疆網民規模已經達到1 139萬人,移動互聯網用戶數1 336萬戶(其中,少數民族語種網民約500萬),網民規模同比增長4.2%,網民普及率達50.3%,全國排名第十位。新疆“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移動電話用戶將達到2 400萬戶,普及率達99%。固定寬帶接入用戶達571萬戶,80%以上用戶使用50兆及以上速度產品。新疆網民規模的增長及網絡技術的提高為互聯網產業的形成和應用的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與內地相比,新疆網絡基礎設施還相當落后,網絡發展的復雜性相當嚴峻。因此,新疆必須鞏固好現有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措施,加大網絡基礎設施投資力度。
3.傳統媒體轉型、創新、求變的自身需要。從“鉛與火”到“光與電”再到“數與網”,信息傳播技術的革命無一例外帶來傳媒格局的巨大變革。近年來,具有400年歷史的傳統媒體進入全行業衰退期,受到新媒體的沖擊,150年歷史的《洛基山新聞》關閉,百年老報《西雅圖郵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停止紙質版轉向網絡版,大批傳統媒體紛紛關閉、破產轉型;在國內,《新聞晚報》《生活新報》等20多家紙媒休刊或停刊,2015年以來又有一大批報刊宣布停刊。有人唏噓紙媒的大限將至,這樣的論斷或許過于絕對,但對傳統主流媒體而言,如何實現體制上和技術上的轉型,自我革新、主動作為,以轉型謀生存、以融合求發展,探索新的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必然選擇和唯一出路。
4.網絡安全事關國家安全。中國接入互聯網22年以來,網民數量迅速增加,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網絡建設成就斐然,中國正在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在新疆,網絡安全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更加直接、更加深刻。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一方面促進了新疆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也成為滋生網絡違法犯罪的溫床,暴恐音視頻成為當前“東突”等“三股勢力”向境內滲透和實施分裂破壞活動的主要工具,暴恐分子通過QQ群、短信、微信以及非法講經點交流制爆經驗,宣揚“圣戰”思想,密謀襲擊目標,成為新疆暴恐案件多發的重要誘因。所以,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是關乎到國家安全和發展,關乎新疆各族群眾工作、生活、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
近年來,網絡媒體依托強大的技術優勢不斷推動各地媒體融合向廣度和深度邁進,各級政府機構社會組織紛紛創建屬于自己的網絡平臺,并通過這些網絡平臺對公共事務決策過程和管理施加影響。新疆媒體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也做了許多努力,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新疆我的家”“烏魯木齊974交通廣播”“伊犁我的家”等自主型的地方特色媒體通過自身特色、互動交流等方式也在民眾中產生了較強的影響力。但是,新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媒體融合發展現狀尚不盡如人意。
(一)網絡媒體發展現狀
1.互聯網及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快。自從新疆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互聯網和信息化取得持續較快發展。目前,新疆農村305個鎮、562個鄉、5 009個村均開通了互聯網寬帶,村村開通了電話。新疆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不斷提高,全疆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由2001年的12.8萬戶增加到305.7萬戶,增長22.9倍。但是,由于地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南疆地區四地州信息通信建設與群眾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截止到2015年底,南疆四地州移動電話用戶606萬戶(3G用戶317萬戶),普及率僅62%;固定寬帶接入用戶53萬戶,普及率5%;移動互聯網用戶412萬戶,普及率42%。雖然南疆部分地區依靠當地資源優勢也出現了融合的發展趨勢,但與新疆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2.探索媒體融合的新形式。2014年,新疆互聯網傳媒更注重集群建設,作為新疆新媒體網站集群龍頭天山網,是新疆唯一一家重點新聞網站,現有漢文、俄文、維吾爾文、英文、哈薩克文、土耳其文六個語種的九大版面,面向中亞、南亞、西亞以及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大型多語種外宣綜合門戶網站,網站排名居新疆之首。另外,以“天山云”數字電視機頂盒為載體,推出少數民族語言節目內容互動點播和回看,實現了全區33個中波臺站自動化管理、聯網管理及114部發射機技術服務體系遠程管理。建設了三個云計算產業園區(基地),打造以云計算數據中心為主的產業鏈。
烏魯木齊晚報一直致力于媒體融合發展的工作,經過半年的建設,于2016年9月18日,全媒體采編平臺投入試運行,這是烏魯木齊晚報加快新媒體發展、推動新老媒體實質性融合、一體化發展的積極嘗試,是新疆第一個全媒體融合平臺。
3.提高主流媒體“兩微一端”在媒體融合中的作用。“兩微一端”成為中央和地方傳統媒體積極適應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向新媒體進軍的主要手段。自治區黨委網信辦發揮新疆網宣體系作用,與中央網信辦建立綠色通道,調動全部網宣資源,形成“二微、一端、一網、一報”(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網站、手機報)立體網宣模式,整合全國疆內的新聞網站、政府政務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民間民語網站等網站資源。2014年新疆微信公眾賬號“最后一公里”開通并進入試運營,該平臺成為住村干部與群眾提供信息和交流的橋梁。目前,“最后一公里”關注用戶已超60萬,成為全國政務新媒體的經典案例。
4.媒體人員業務素養難以適應融合步伐。在媒體融合的環境下,各大媒體最緊缺的是具有復合型的媒體人才,傳統媒體從業人員要具有本業務能力的同時還要有新媒體人員對市場運作和發展規律等技術常識,掌握新媒體技術工具的使用方法。新媒體業務人員要學習業務知識,了解行業發展動態,根據業務需求進行技術創新。目前新疆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對新媒體技術的掌握和應用不能適應媒體融合的步伐,而一些具有新媒體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又缺乏對傳統媒體的深度理解。這種現狀直接導致了新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過程中在技術層面缺乏有效的銜接。
(二)媒體融合發展趨勢中面臨的困境
首先,從媒體融合理念上看,媒體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復雜、艱巨的長期工程,需要我們持續改善,同時要正視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立足傳統媒體自身優勢,運用先進技術,不斷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因新疆特殊的地緣、政治、民族、宗教等因素,新疆的穩定形勢使新疆媒體的發展面臨更多的責任,尤其是新疆的主流媒體,沒有真正意識到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重大沖擊,不愿意進行真正的融合。把新媒體作為傳統媒體的附屬物,其結果是傳統媒體越來越難做,也難以滿足媒體融合的需求。
其次,從少數民族媒體發展情況上看,中科院新疆分院聯合多家高校及軟件公司開發多語種軟件,包括制定新疆民文信息處理技術標準、開發維哈柯文計算機操作系統和翻譯軟件等,提高了我國計算機民文信息處理新高度。但是,新疆使用少數民族文字新媒體的數量很少,尤其是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網站所占的比例還很小,新疆主流少數民族文種語言媒體在技術運營、內容建設等方面一直處于滯后狀態。
1.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始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創新傳播方法手段,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以多元、立體、豐富的手段,切實提高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媒體是黨和人民群眾的喉舌,是文化軟實力的承載者和傳播者,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承擔的社會責任都是一樣的。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準確宣傳中央精神、如實反映人民心聲,都是媒體“天生”的社會責任。媒體掌握著“話語權”,所以一定要真實、客觀、準確、全面、及時地傳播資訊,要讓領導聽到基層群眾的聲音,要讓群眾及時了解到黨的政策方針,要弘揚正氣,也要針砭時弊。新型主流媒體建設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場重組、變革、創新。新型主流媒體建設的核心問題是建設什么,怎么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兩個新型”“兩個規律”“兩手抓”“五個融合”等,既有理念和目標,又有路徑和要求,可以說,從國家戰略層面、從頂層設計角度,為媒體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
2.整合媒介形態,拓展新型主流媒體多元化傳播渠道。傳統媒體必須加大與以互聯網和無線通信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的互動結合,借鑒、吸收新媒體傳播的優勢,積極引進新技術,以適應當前新的傳播環境。新疆日報、新疆電視臺、新疆經濟報、新疆人民廣播電臺、天山網等聯合首次啟動了全媒體互動大型人物報道《東西南北新疆人》活動,用維、漢、哈、蒙、柯五種語言報道新疆,并把反映新疆的紀錄片、專題片、文藝晚會等發布到網上,同時開通了英文網站,主要圍繞“中國夢”“一帶一路”“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介紹中華文明、新疆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利用新媒體外宣期刊《友鄰》哈文版、英文版和《大陸橋》俄文版、塔文版分別與天山網、亞心網合作,在網上發布電子期刊。借力微博、微信等傳播平臺,建設公共賬號,搶占輿論高地,推動社交平臺與新聞傳播平臺對接,廣泛吸引用戶,不斷提升影響力。加強信息傳播技術應用研發,要打造復合、快捷的傳播平臺,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和互動性趨勢,努力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3.增強政策,支持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政策支持和改革創新需要統一步調去完善和推進,才能確保融合發展之路健康有效的開拓和前進。新疆緊密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充分利用好新技術,推進新媒體產業化發展,不斷制定出符合新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發展現狀的促進媒體融合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積極參與,大力培育地方網站,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
引導新疆媒體與內地媒體的交流,向內地媒體融合發展走在前列的地區學習,加大對本地區媒體發展的調研活動,針對新疆的特殊情況,為新疆媒體融合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加大政府資金扶持,為新媒體平穩有序發展提供充足保障。
4.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要完善媒體管理制度,出臺相關政策法規,認真研究新媒體管理的科學方法,嚴格規范傳播行為,加快實現管理方式上的創新。加大網絡監管支持力度。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加大網絡輿論監督的力量,正確引導網絡輿論,優化網絡輿論監管機制,將網絡信息傳播法治化,使網絡建設規范化,內部建設、外部引導兩手抓,推動網絡輿論向理性的方向發展。改進網絡輿情監測系統。通過公開監看、數據分析、技術偵察等多種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時掌握涉及新疆的輿情動態和社會反應,迅速做好對工作熱點的回應和引導,對不實言論第一時間予以澄清,防治輿論失控,努力做到早發現,早處置。完善網絡發言人制度。各地、州、縣、市有關部門要設立專職或兼職的網絡發言人,定期召開網絡發言人會議,及時、準確地發布政務信息,回復網民訴求,制止網絡謠言,掌握網上輿論主動權,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5.因地制宜,理性對待融合發展中的機遇和挑戰。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不可能齊頭并進,要實施重點突破戰略。媒體一方面要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制定長期規劃,逐步實現媒體深度融合的發展目標。融合發展說易做難,要看到緊迫性,但也不能一哄而上。尤其是少數民族傳統媒體要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融合方式,確保特色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編制媒體融合發展規劃和實施計劃,分地、州、市對新疆媒體融合發展進行統籌部署。媒體融合要結合各地區自身特點,制定出符合本地區融合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如巴州人民廣播電臺提出了“網臺一體、以網帶臺”的發展思路。立足廣播、因地制宜,通過構建南疆一流的全媒體傳播機構,實現流程再造和資源配置,不斷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6.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打牢發展根基。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需要建設一支復合型人才隊伍,改變過去僵硬的新聞運作和采編流程。要改革人才工作機制,把各類人才納入統一管理,在媒體內部統一調配使用,合理分工。制定多種形式的人才激勵政策,探索媒體融合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徑,尤其注重培養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媒體人的綜合素養和應用新媒體的技能。加大新媒體內容生產、技術研發、資本運作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注重本地區各族各界新媒體人才的培養,打造交流平臺,提供培訓和交流的機會,努力創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環境。
[1]柳倩.媒體融合背景下我國學術期刊的發展對策[J].出版廣角,2015(17).
[2]劉奇葆.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N].人民日報,2014-04-23.
[3]周宇豪.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現狀與困境[J].青年記者,2014-10-29.
[4]管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沖突與融合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06).
[5]楊萬貴.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調研報告[EB/OL].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0104/c392155-26320783.html,2015-01-04.
[6]新疆年鑒(2015)[Z].烏魯木齊:新疆年鑒社,2015.
[7]新疆年鑒(2014)[Z].烏魯木齊:新疆年鑒社,2014.
責任編輯:李月明
G209.45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1.06
①*本文系2015年國家社科規劃基金西部項目“社會化媒體環境下新疆突發事件輿情演變規律的分析及應對研究”(批準號:15XTQ0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