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銷售服務分別核算謹防征管歧義
王寧
甲公司是一家工貿企業,在生產工業品的同時,還委托其它廠家貼牌回收銷售。
自2016年5月1日起,甲公司與一些貼牌企業簽訂合同,貼牌企業的產品由甲公司設計、甲公司回收產品對外銷售不加價,盈利模式由原來進、銷差價方式,改變為收取研發服務和代銷服務手續費方式。
由于上述兩種業務的稅率一樣,企業開具發票也未分別注明,賬務處理也比較籠統,未將研發服務費和代銷售服務費分別核算收入。
該年的5月至12月,甲公司累計從貼牌公司收取了研發服務和代銷服務手續費收入1000萬元,甲公司按研發服務以6%的稅率申報繳納了增值稅。
由于甲公司的部分產品銷售采取進銷一個價,導致銷售貨物的增值稅稅負低,加上又沒有代銷貨物手續費的增值稅,并且收取的研發費比例比較高,引起了稅務人員的質疑:該公司申報的研發服務費是否為平銷返利?還是無償提供服務(代銷)?
公司只得向稅務人員解釋,合同都標明研發服務和代銷貨物的收費標準為銷售貨物的4%和3%,由于兩者的稅率都為6%,財務人員圖簡單,開票時也沒有分別注明研發服務和經紀代理服務,籠統只按7%的費率收取了費用,稅務部門的質疑也是對的,今后我們一定分別核算銷售服務,防止產生征管歧義。
上述問題之所以引起稅務部門的質疑,主要還是納稅人在財務核算的細節的處理上不夠精準,如收取的銷售服務收入涉及到兩項:研發服務、經紀服務。雖說兩項服務的稅率一樣,不會少納稅,但由于涉及代銷貨物及返利問題,容易引起征管歧義。
為此,納稅人一定要規范財務核算,銷售服務要分別注明,這樣才不會引起誤會。如本案,既提供研發服務又提供經紀代理服務,出現征管質疑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種質疑,會不會是平銷返利行為。由于企業收取的研發費比例比較高,加上代銷貨物沒有收取手續費,很容易讓人懷疑是不是平銷返利行為。
因為,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商業企業向貨物供應方收取的部分費用征收流轉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4]136號)的規定,對商業企業向供貨方收取的與商品銷售量、銷售額掛鉤(如以一定比例、金額、數量計算)的各種返還收入,均應按照平銷返利行為的有關規定,沖減當期增值稅進項稅金,且一律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第二種質疑,是不是無償提供服務未申報納稅。由于該公司平銷貨物賬務上沒有手續費項目,很容易讓人懷疑是無償提供服務。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以下簡稱財稅[2016]36號文件)的規定,下列情形視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
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服務,但用于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單位或者個人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用于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在應稅銷售額的確定上,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價格明顯偏低或者偏高,且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或者發生本通知第十四條所列行為而無銷售額的,主管稅務機關有權按照下列順序確定銷售額:
1.按照納稅人最近時期銷售同類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的平均價格確定。
2.按照其他納稅人最近時期銷售同類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的平均價格確定。
3.按照組成計稅價格確定。組成計稅價格的公式為: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成本利潤率由國家稅務總局確定。
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是指以謀取稅收利益為主要目的,通過人為安排,減少、免除、推遲繳納增值稅稅款,或者增加退還增值稅稅款;經紀代理服務是指各類經紀、中介和代理服務,包括金融代理、知識產權代理、貨物運輸代理、代理報關、法律代理、房地產中介、職業中介、婚姻中介、代理記賬、拍賣等。
根據財稅[2016]36號文件規定,甲公司的平銷貨物要視同銷售服務,并應按經紀代理服務,依6%的稅率繳納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