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北辰
北歐國家的環境保護稅
劉北辰
北歐國家瑞典和丹麥,是國際上較早提出開征環境保護稅并付諸實踐的少數幾個國家。環境保護稅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稅種,而只是貨物稅或消費稅中若干具有環境保護作用的稅目的別稱。
20世紀初,瑞典和丹麥對能源產品(如石油及其制成品)開征貨物稅,當時唯一的目的,是取得財政收入。
隨著石油及其制成品在生產領域經濟附加值的提高,此稅帶來的財政收入非常可觀,但20世60年代以后,經過若干次石油危特別是人們對石油產品消耗,污染環境的認識逐步加深,貨物稅在抑制石油消費,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保護環境方面特殊的經濟調節作用逐漸顯現。這時貨物稅的計征方法,也從原來的按實物量計征,演變成按炭排量計征。這樣,普通的貨物稅(或消費稅)就被改成了環境保護稅。
瑞典和丹麥就是根據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通過在貨物稅或消費稅中增加特定稅目,調整適用稅率或改變計征方式等方法,實現了保護環境的目的。目前,瑞典和丹麥的環保稅主要有以下幾類。
1.汽車注冊稅,在汽車注冊環節,對汽車所有人按汽車價值征收。
2.輪胎稅,在輪胎生產環節或進口環節,對生產商或進口商按價值量計征。
3.汽車電瓶稅,在生產環節或進口環節,對生產商或進口商按價值量計征。
4.包裝物稅(紙袋,塑料袋)在注冊環節,對所有人按價值量計征。
5.垃圾稅,在垃圾處理環節,對處理商按實物量計征。
6.農藥及殺蟲劑稅,在生產環節或進口環節,對生產商或進口商按價值量計征。
7.化肥及飼料稅,在生產環節或進口環節,對生產商或進口商按價值量計征。
8.添加劑(指動物飼料中對添加的生長素)在生產環節或進口環節,對生產商或進口陜甘嘉志量計征。
9.電池稅,在生產環節或進口環節,對生產商或進口商按價值量計征。
10.飛行設備稅,在注冊環節,對飛行設備所有人按價值量計征。
1.二氧化碳排放稅,對二氧化碳排放者(企業,公司等能源消耗者),按排放量計征。
2.碳元素排放稅,在碳元素排放環節對排放者(企業,公司等能源消耗者),按排放量計征。
3.其他污染物排放稅,在排放環節,對排放者(企業,公司等能源消耗者),按排放量計征。
1.原油稅,在采掘環節,對采掘者按實物量計征。
2.水資源稅,對水資源所有者,按用水量計征,以環保監測的結果為計稅依據。
在管理方面,瑞典和丹麥都采用納稅自行申報納稅的方式。稅務機關有權對納稅人的情況進行檢查。環境保護機關也定期對環境污染情況進行檢測并公布檢測結果,這可以成為稅務機關計征環境保護稅的法定依據。
瑞典和丹麥的經驗表明,為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一般不需要單獨開征環境保護稅,現行的消費稅和資源稅就是很好載體。當然,這需要對現行的消費稅制度作出改革,適當的提高汽油,柴油的稅額,對無鉛汽油與含鉛汽油實行差別稅率,在現行的消費稅中增加應稅產品如電池,塑料包裝袋,并將一次性產品等都納入征稅范圍,以擴大資源稅的征稅范圍,如水資源等可納入征稅范圍,收排污費的,改為排污稅,適當提高課稅標準。
我國是一個資源相對匱乏的發展中大國,目前,我國經濟處于快速發展期,資源耗用量很大,如不節能減排改變粗放的生產方式,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經驗,北歐瑞典和丹麥的有關環保稅的某些做法,可對我國加大環保力度實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的經驗。當然在學習中不能照搬,必須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