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義 史雨露
(重慶市勘測院 401121)
工程測量在信息化測繪戰略跨越中的拓展
李宗義 史雨露
(重慶市勘測院 401121)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工程測量也逐步走向信息化。目前,工程測量不僅包含著技術方面,也包含著信息服務的方面。工程測量的過程中,通過利用先進測量技術,不僅能夠提升工程的信息化程度,對于促進工程的可持續性發展也是極為有利的。本文主要從測量的技術手段、攝影測量的廣泛運用、GIS技術在城市建設中的運用三個方面加以展開。
工程;測量;信息化;測繪;戰略;跨越;拓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工程測量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如何實現測量技術發展成為相關部門需要研究的課題。工程測量的信息化主要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信息化的發展。工程測量技術主要是為了施工建設服務,它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工程的準確性,為工程的有效發展服務。
全球衛星定位技術,不僅能夠提升測量的精確度,而且為提升測量的信息化水平也作出較多的貢獻。
(一)在測量中的應用
隨著高層建筑的增多,建筑事業不斷發展起來。又由于人們對于建筑質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質量標準,因此,相關部門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要重視施工現場的測量工作。施工現場作業的場地一般較小,且場地上堆積物體較多,如果采用全站式的控制網絡,不僅不利于提升測量的精確度,操作起來也較為繁瑣。此時,工作人員就可以考慮采用全球衛星定位技術,它具有使用靈活,精確度高等特點,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比如,我國體育場就運用此項技術手段,加強了與電視臺之間的聯系,能夠最大限度的傳輸相關的數據,為實現工程控制網的全面建設作出相應的貢獻。
(二)運用在定位中
此項技術在定位中的運用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在高空測量中的定位運用。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多,為了環節城市用地緊張,大量的高層建筑被建造起來,在施工的過程中,很容易由于場地等問題而導致事故的發生。相關部門運用全球衛星定位技術,構建定位系統,加強對現場施工的檢測分析力度。定位系統主要有基準站、接收機、全站儀三個部分組成,這三個部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提升定位系統的準確性。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定位系統一般會是靜態模式,數據不僅能夠很好地接收到,還能夠進行儲存,操作人員將這些數據加以整理,進而實現數據庫的完善。
第二個方面,動態檢測方面。建筑施工的過程中,不僅會受到諸如天氣等自然條件的影響,還會受到一些社會環境的干擾,因此,相關部門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會有意地使用定位系統技術,加大對施工現場的動態監測,防范風險,降低風險率,提高施工質量水平。GPS技術利用采樣率較高的接收機,能夠較為清楚了解工程的相關數據,防止部分因素的干擾,彌補傳統測量技術的弊端。例如,我國部分橋梁工程就采用此項技術手段,加大對橋梁的監測工作,實現了對橋梁的全方位監測,為實現橋梁的健康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
(一)遙感平臺分析
目前,工程測量越來越多的涉及到地面上的工程測量,因此,這就給遙感平臺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中相關部門傾向于運用輕小型低空作業平臺,提高對城市地域比例測量,更為廣泛地滿足工程的測量要求。比如,某一地區發生了地震,就可以采用遙感技術低空平臺,它能夠拍攝較為清晰的畫面,為實施相應的搶救及災后重建等工作提供技術上的依據。
(二)雷達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普及,相關部門還會運用雷達技術,提高測量效率,準確度等,它也在文物的保護、工程建設等各個領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
(一)地理系統的運用分析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個城市都得了較快的發展,我國也對城市進行一線、二線城市等人為的規劃。城市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會面臨著很多空間信息,相關部門能否對這些信息有著較為科學的掌握,將會直接影響城市的未來發展。相關部門利用 GIS技術,能夠較為全面的掌握這些相關的信息,為實現城市的可持續性貢獻力量。同時,此項技術不僅能夠顯示出某個城市現在的發展,還能夠預測城市未來的發展。如我國部分大城市就利用此項技術,對城市所能夠承受的人口進行了一定的預測,以便能夠較為清楚地理清城市發展的脈絡,為實現城市的健康發展作出貢獻。另外,相關部門也會利用此項技術對城市地下進行一定的測量,利于地下管線的有效施工,為實現整個城市的信息系統全方面發展奠定基礎。另外,一些大城市也會利用 GIS技術建立一定的防震減災的系統,提高城市安全系數。比如,美國、日本等部分大都市就建立此項系統,對震后進行一定的評估。
(二)工程中的運用
GIS技術在工程運用較為廣泛,它不僅能夠提升城市建設科學性,對于城市的綠色發展也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在城市環境保護方面,此項技術能夠對水土流失進行科學的檢測,對區域環境進行較為全面的評價。尤其是現在霧霾因素的影響,各個城市紛紛加大此項技術的運用程度,提升對空氣監測的力度水平,實現氣候全天的檢測力度,為實現城市的凈化作出一定的貢獻。再有,此項技術還能夠運用在土壤保護中。目前,城市化建設,水文系統的破壞,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相關部門利用 GIS系統,不僅能夠加強對土壤的保護力度,還能夠防止水土流程,促進本地區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蘇通大橋工程總共長3210km,橋梁建設主要采用的GPS網作為控制網,監測橋梁周圍環境。在高程控制網中,大橋主要采用的是二等水準的測量方式。蘇通大橋也運用了RTK技術,所不同的是,它將此項技術運用在主塔墩工程中。而且其測量設備,選用的是世界較為先進的幾何測量儀器。另外,在山西的一些隧道工程也運用了 GIS技術,加強了對工程周圍的監控力度。我國的一些大型科學工程也會運用這些技術,加強對工程周圍情況的監控,減少一些安全事故。總之,目前很多的工程項目都采用信息技術進行一定的檢測,提高了測量的精確度。
近些年來,測量技術發展較快,為我國相關建設貢獻了一定的力量,尤其是對于關乎國民經濟命脈的相關產業上,更是被廣泛的運用。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工程測量也發展到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其服務水平,促進測量技術更加穩定的發展。如今我國相關建設正處于關鍵時期,相關人員應該加大對工程測量技術的創新研究,提高工程測量創新性,實現工程測量技術的可持續性發展,為實現我國現代化發展,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相應的貢獻。
[1]王丹.信息化測繪時代工程測量發展思考[J].工程勘察,2009,06:1-5.
[2]秦長利.工程測量在信息化測繪戰略跨越中的拓展[J].工程勘察,2009,12:11-16.
[3]宋芒果.信息化測繪時代工程測量的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0:32.
[4]莫益,張淑紅.信息化測繪的特征及其發展思路[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5:37.
[5]寧津生,王正濤.面向信息化時代的測繪科學技術新進展[J].測繪科學,2010,05:5-10.
[6]謝海翔.信息化測繪的發展與建設性意見[J].民營科技,2014,01:34.
G322
B
1007-6344(2017)02-02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