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淑英
(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甘肅蘭州730020)
科技創新引領蘭州大發展
——蘭州區域創新現狀、特征及問題分析
康淑英
(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甘肅蘭州730020)
區域創新是一個地區經濟持久發展的動力,分析區域創新的現狀是研究區域創新的基礎。蘭州地區近年來在科技創新環境、政策建設、R&D投入產出、區域創新發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特征明顯。但是,隨著國家“創新驅動”和“一帶一路”戰略綱要的規劃,蘭州區域創新還是存在著長期未決的問題,如科技經費投入少、創新主體不活躍、成果轉化率低、金融市場不完善、人才缺乏等,因此結合蘭州市目前發展現狀提出進一步對應措施,完善區域創新體系的建設。
蘭州;區域創新;科技引領;R&D;特征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目標的最后五年,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第一個五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創新驅動、深化改革成為鮮明的時代主題。蘭州市在2012年8月,國務院批復設立西北地區第一個、中國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把建設蘭州新區作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并于2020年將蘭州發展為西北地區現代化大都市[1]。這對蘭州而言,是跨越趕超的重要機遇,為此必須做好充分的科技創新準備。那么,蘭州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現狀如何,具有那些特征,存在那些問題?本文試圖進行簡單分析并提出相應建議。
(一)有利的地理優勢,是科技創新的有力條件蘭州處于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交融了東西兩部的地域風格,民族文化,是黃河上游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中心。而且又是歐亞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是國家向西開放的交通樞紐、“一帶一路”戰略中經濟重鎮之一、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和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展示基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蘭州地區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科技創新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全面深化改革成為打破發展困局的關鍵,這對蘭州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帶來難得機遇。因此,蘭州地區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增強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成果創新及轉化,確保金融、政府服務實體經濟意識,集聚各類創新人才,完善激勵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健全創新創業服務體系[2],開辟出真正符合蘭州地理位置優勢的科技產業,成為“一路一帶”重要樞紐。
(二)逐漸完善的創新政策,是進行科技創新的保障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支撐作用,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甘肅省依據《“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國發〔2016〕43號),出臺了《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甘政發〔2016〕23號)、《甘肅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甘政發〔2006〕27號),規劃綱要指出規劃期為2016—2020年,遠期展望至2030年。2016年10月,《甘肅省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也同意實施。這些具有深遠思想的科技規劃政策為蘭州市“十三五”科技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具有戰略指導意義。
在有利的歷史機遇面前,蘭州市制定《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明確把蘭州建設成為重要的基礎科學研究和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術等研發生產基地。近期,蘭州市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蘭州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方案》。2016年8月,在《方案》的基礎上,蘭州市科技局又制定了“1+8”的科技創新改革政策,為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
(三)逐年提升的R&D投入產出,是科技創新發展的良好趨勢
從2009年以來,蘭州科技投入逐年上升,比較2009—2015年研究與開發(R&D)經費內部支出,發現平均以11%左右的速度逐年上升(見圖1)。列舉2009—2014年度全國、甘肅省、蘭州市的R&D投入占GDP的比重(R&D投入強度),發現蘭州地區R&D投入占GDP的比重歷年遠遠高于甘肅省,逐年接近全國(2014年2.05%)的平均水平(見圖2)。分析2009—2014年有關科技創新產出數據(見圖3),蘭州市科技創新成果方面逐年提升,可以看出專利申請受理數、授權數近年來穩步增長,且其比重達到整個甘肅省40%左右。萬人擁有專利數從2009年的3.49件增長到2014年的6.65件。2014年發明專利有效數也比上年增長17%,達到2 139件。因此,逐年上升的科技投入產出必將引領蘭州市的科技創新更上一個臺階,高比重的科技投入產出必將使蘭州成為甘肅省科技創新的領頭軍。

圖1 蘭州市2009—2015年R&D經費內部支出

圖2 蘭州地區R&D投入占GDP的比重

圖3 蘭州市2009—2014年有關科技創新產出數據
(四)重點區域的建設,是蘭州科技創新發展的龍頭
1.以三區為龍頭,引領蘭州科技創新。蘭州新區、高新區、經濟區是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的先導區和推進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率先崛起的強大引擎。為了加快推進“三區”融合發展,蘭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相關意見,提出推進“三區”在規劃、空間、產業、政策、機制五個方面加快融合發展,到2015年,“三區”生產總值達到1 030億元,占全市比重達到39.6%以上;以三區為主體的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作為全市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集聚區、向西開放合作的制高點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戰場,到2020年三區生產總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50%以上[3]。
2.蘭白科技創新試驗區為紐帶推動蘭州科技創新。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啟動于2014年末,目標建立成國家創新型高新區,加速推進蘭州白銀地區科技創新。蘭白地區創新資源集中度較高,承載著甘肅省90%的科研機構、42%的大中型工業企業、75%的高校以及77%的科技人才。在2015年,已開發出100個以上新產品、轉化100項以上重大成果、培育1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等為重點的“六個一百工程”全面啟動,有效助推了蘭州市乃至甘肅省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據有關媒體報道:2011—2014年,科技實驗區共有9項重大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占甘肅省的三分之一。2011—2014年獲得授權專利超過8 000件,蘭白兩市產業類科技成果占到全省的69.3%。僅2015年,共為17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貸款10.09億元[3]。在技術創新、效率優化,人才引進、科研院校合作、服務意識建立、政策環境等方面蘭白科技實驗區正在不斷的發展、執行、完善,爭取“創新驅動+改革試驗”有效組合,帶動蘭白地區以致甘肅經濟大發展。
(五)經濟基礎差,底子薄,使蘭州科技創新居于全國中下游水平
雖然近年來,蘭州市科技創新發展巨大。蘭州市有R&D活動的單位數從2009年時173個增長到2015年的204個,其中R&D人員從2009年15 219人增加到2015年22 348人,平均以6.6%的速度增長[4]。但是終歸經濟基礎底子薄,資源貧乏、產業單一,使蘭州科技創新能力比較弱?!吨袊鞘袆撔聢蟾?015》報告,蘭州市創新能力測評位于全國地級城市40多位,屬于中游水平[5],因此蘭州科技創新與發達城市還有很大的距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也意味著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科技創新對蘭州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在良好的環境機遇之前,蘭州已做好了全面創新、萬眾創業的相關舉措,并取得了一些好的成效。但是隨著國內外戰略機遇內涵深刻的變化,蘭州市科技創新面臨新形勢,新要求,科技創新還存在著一些長期努力解決但仍然沒有解決好的問題。
(一)科技經費投入與科技資金的管理還需進一步提升
甘肅省科技經費投入雖然歷年不斷加強(見圖1),但和全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2014年,我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R&D)經費13 015.6億元,比上年增長9.9%,R&D投入強度為2.05%。而甘肅省投入R&D經費共計768 739萬元,僅占全國總經費的0.59%,同比發達省市江蘇(占2.7%)、廣東(占12.3%)有很大的差距。其中蘭州市R&D經費投入370 913.8萬元,占甘肅省的48%,使蘭州市R&D投入強度達到1.85,但同比全國平均水平2.05也低了0.2個百分點(見圖2)。因此,科技經費的投入還需不斷提升,進一步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支持。同時科技資金的管理方面還存在著過于制度化、僵硬化的問題,也影響到科技經費的投入,使創新科技人員中對科技經費的申請和使用望而卻步。比如實際費用的支出要按照預算去實行,實際發生變化時很難調整。雖然國家就此方面已出相關政策進行松綁,但實際執行并沒有真正下放,科技資金的使用成為科研人員絆腳石,甚至有人調侃科研人員被逼成了“會計”[6]。因此制定有效并貫徹實施有力的科技資金管理制度,也是促進科技經費投入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工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低下,創新主體不活躍
甘肅省2014年具有R&D活動的工業企業353個,占甘肅省所有工業企業的16.93%,比2010年6.3%有大幅度的增加但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工業企業R&D經費內部支出340 341.2萬元,占甘肅省總R&D經費的44.27%,相比2010年52%有所下降,也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7.29%。工業企業專利申請數2 558件,年末專利有效數1 265件,僅占甘肅省的21.8%和24.6%[7]。由此可以看出,甘肅省工業企業科技創新投入產出較差,工業企業尚未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而作為甘肅省重點區域的蘭州市相對于其他發達城市,整個工業企業數量、規模以及生產方式等方面都比較落后,據有關調查,蘭州市所在企業在科技創新意識上不強,在科研平臺建設、專利申報等方面很弱,有的企業在經歷了多年的發展,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甚至連一項專利都沒有,致使整個甘肅省企業科技創新活動低下,沒有很好的帶動經濟發展[8]。如2014年甘肅省的專利授權數和專利受理數分別是12 020件、5 097件,僅占全國的0.54%和0.42%,遠遠低于發達省市如江蘇的19%和16.5%,廣東12.6%和14.9%[7]。因此,必須強調以企業為帶頭進行科技創新活動,才能有效提升地區經濟水平,才能真正使科技引領技術、經濟發展,才能使科技成果有效轉化,否則,落后的經濟必然制約著科技創新活動,使科技創新活動和經濟發展陷入兩張皮狀態。
(三)科技創新的邊際效應低下,需進一步探索科技成果轉化道路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科技創新活動投入在不斷的提升,并且建立了相關的創新示范區,創立了一些有影響的創新模式,但是取得的效果卻越來越不明顯,特別是像蘭州這樣經濟落后地區,科技產出帶來經濟的增長效應一直低于科技投入的增長,并沒有向預期的那樣讓科技帶動經濟發展。分析原因,主要是科技貢獻率低。2014年,蘭州市科技資金來自政府的有345 576萬元,全部投入到科學研究開發機構或高校,而科研單位或高校在進行創新活動時往往與市場需要相脫離[9]。大多數科研人員科學項目研究是為了解決職稱問題和或以獲獎為目的,有些是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以及解決經費問題,很少去考慮社會市場的需求。也有一些科研項目解決了某個領域生產技術難題或社會瓶頸問題,但科研人員沒有精力、也沒有路徑去轉化,或者轉換風險太大,對科研人員沒有激勵,缺少轉化平臺等因素,最終使研究項目以結項為終結點,沒有后續的轉化過程[10]。相對來說,企業研發活動更加接近于市場需求,但大多數企業研發投入少,加上科技投入風險大,見效慢,因此僅對生產要求或技術方面做一些研究改進,對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但要過很長時間見成效的科技成果也難以在企業轉化和推廣應用。
因此,科技成果的轉化是提升科技創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在科技成果轉換方面甘肅省已經出臺了相應的規定,但是實施之路不是朝夕之間完成的,我們應明確政府職能、科研管理機構的作用,推進以市場為需求的科技成果轉化。
(四)企業科技創新金融支持不足,需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
目前蘭州市科技創新資金投入主要現象是“政府投入多,企業投入少”,以及投入方向主要是科研院所和高校,對企業的支持較少[11]。企業科技創新資金主要靠自有資金和商業性金融機構支持,但目前存在著商業金融機構動力不足的情況。因為現代科技創新是一個實驗過程,結果未知,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同時即使創新成功了,還需要進行市場開發與消費的考驗,都存在很大風險,導致傳統的融資渠道大都不敢輕易冒風險。這就需要有促進金融市場對科技創業風險投資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支持。目前支持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創新的融資平臺在發達地區已成規模,2014年,中關村新增上市公司75%以上獲得創業投資的支持,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科技信貸、多層次資本市場,是科技與金融聯姻的典范[12]。因此,探索主要以政府財政資金為引導,搭建多種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臺,采取積極措施,使各類金融機構和民間資金參與科技開發,促進更多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市場,使金融和科技創新完美結合。綜上所述,針對蘭州市目前的落后現狀,應鼓勵金融機構對國家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給予優惠的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鼓勵保險公司加大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為科技創新提供全面的風險保障,進而形成“金融成就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再造新金融”的新局面。
(五)進一步加強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為科技創新儲備力量
據不完全統計,近20年來,甘肅省至少有4 000多名高級科技人才流失。近10年,蘭州市僅中科院蘭州分院、蘭州大學等重點科研單位、高??缡≌{出的高級人才達到500人,而同期從外省調入的人才數量不足調出的二分之一[13]。高級科技人才流失嚴重,究其原因,主要存在著地域環境差,地區經濟落后,工資待遇低,缺乏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激勵考核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因此,蘭州市應該打造人才成長的硬環境,加強科研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提升科技人才的待遇,為科研人員創造優厚的條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近期甘肅省政府確定,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可獲得股權份額60%的獎勵,此項政策被大家叫好[14]。但是政策的落實到位,還需整個管理體制的支持,同時評價機制也要跟進,才能創造出公平公正積極的科研氛圍。
此外,在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的同時,還要注重本土科研人員的培養。圍繞蘭州市企業科技人才需求行業專業特點,在高校專業學科建設方面加大力度,有針對性的培養創新性人才。同時應加強與國外高水平科研機構的合作,對本土現有科研人員加強培訓,支持到國外進行學習交流,提升科研人員的知識層次[15]。
總體講,蘭州科技創新還是比較落后,和其他發達城市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開拓創新思路,完善長期存在的制約科技創新的問題,使我們在新時期、新形勢、新任務下提出科技創新的新戰略、新理念、新設計,以增強發展新動能、培育發展新經濟,切實打造蘭州地區區域創新發展新格局,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科技明星。
[1]張鶴.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蘭州新區[N].甘肅日報,2012-08-29(1).
[2]趙光遠.科技創新引領區域發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30-45.
[3]甘肅省政府辦公廳.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發展規劃(2015-2020)[N].甘肅政務服務網,2015-05-18.
[4]李峰.新常態下甘肅科技創新工作綜述[N].甘肅日報,2015-01-25(2).
[5]周天勇,曠建偉.中國城市創新報告(2015)[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111-122.
[6]李紅宇,2009.高效科研經費管理有效性研究[N].財會通訊(2):67-68.
[7]統計局,科學技術部.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15[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7-177.
[8]徐冠華,2005.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J].北方經濟(12):5-8.
[9]李文卿.甘肅科技統計年鑒2015[M].甘肅省科學技術廳,2015:20-22.
[10]羅瑩.科技成果轉化路在何方[N].學習時報,2016-02-18(A7). [11]何亞玲,2015.甘肅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融資風險的ANP評價[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4):65-69.
[12]孫奇茹,李崢巍.為科技創新插上金融翅膀[N].人民日報,2015-05-07(13).
[13]張靖庚,劉曉榮,2015.甘肅省高科技人才流失的原因與對策[J].甘肅科技(22):15-16.
[14]易延端.為甘肅科技人才“名利雙收”點贊[EB/OL].新華網.(2016-10-11)[2016-10-20].http://www.gs.xinhuanet.com/jiaodian/ 2016-10/11/c_1119692963.htm
[15]吳楠,馬燕玲,張愛寧,等,2012.甘肅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問題與對策[J].科技與經濟(6):87-88.
(責任編輯:C校對:T)
F127.42
A
1004-2768(2017)03-0046-05
2016-12-21
蘭州市社科規劃項目“建設蘭州高效的區域創新體系研究”(16-006E)
康淑英(1978-),女,甘肅定西人,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企業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