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海
如何化解稅務執法危機
趙東海
持,及時舉報了有關稅收違法行為;其次向舉報人再次通報了該案的查處結果,同時感謝舉報人對稅務機關行政執法過程的監察和督促;最后向舉報人說明了其提供的舉報材料不能直接作為定案的證據,稅務機關調查取證后根據獲取的證據材料依法作出查處決定,雖然和舉報人的預期有一定差距,但依據已有的證據只能如此定性,希望舉報人能理解并支持稅務機關的工作。
經過有效的解釋溝通工作,舉報人表達了對稅務稽查工作的理解,并表示不再采取進一步的過激行動,稅務行政執法危機得以圓滿解決。
從上述案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從某種意義上說,稅務行政執法危機即“危險與機遇”并存的時刻,是稅務機關組織命運“轉機與惡化的分水嶺”,如果處理不當,組織危在旦夕,然而處理得當,則又成為未來良性發展的堅實基礎。
根據行政學理論,突發事件的防范與處理有三原則,一是重在治本,建立防范機制。二是注重策略,果斷處理。三是改善形象,提高能力,這正好暗合了我們處理上述案例的基本策略。從上述理論深入下去,再結合長期的工作實踐,提出幾點化解稅務行政執法危機的思路,供大家參考。
第一,制定危機應對預案。
預案必須針對具體情況擬定相應對策。如果稅務機關無責任,危機完全是納稅人引起,應采取速戰速決策略,盡快書面回復納稅人說明問題。如果稅務機關應負完全責任,應采取以退為進策略,首先書面承諾公正處理問題,其次采取措施制止事態蔓延,最后勇于公開檢討挽回影響。如果稅務機關應負部分責任,應采取社會協商策略,首先邀請公正第三方認定責任,其次選擇納稅人的“意見領袖”進行平等協商,最后主動改進不足推動工作。通過上述應對策略的采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攝懾人,最終目的是化解危機、渡過難關、解決問題。
第二,建立危機預警機制。
一是提高稅務人員綜合素質,提升化解危機能力。要對稅務人員進行“法治”教育和“執法危機”警示教育,深化稽查干部執法危機的意識,使其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二是完善執法監督機制,加大內部懲處力度,以促進稅務執法人員依法治稅由被動轉為主動,從“要我規范”到“我要規范”上轉變,有效地防止權力濫用行為的發生,減少違法執法行為,化解執法危機。
第三,推進危機化解運行機制。
一是注意執法尺度。建立執法程序及規范性文件審查機制,定期對正在適用的執法程序及規范性文件進行審視,避免執行錯誤的文件導致納稅人合法權益的損害,進而導致不必要的行政訴訟,甚至于執法犯法。二是加強溝通協商。針對一些法律法規沒有明確或比較原則的條文,在征管稽查工作中難以把握的情況,建立疑難事項會商制度,化解執法危機。
第四,完善危機協調溝通機制。
一是做好稅法宣傳。要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爭取社會各界對稅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群眾性協稅護稅體系,共同維護稅收秩序,營造良好的稅收環境,化解稅務機關的執法危機。二是完善綜合治稅。深化與工商、房管、海關、銀行、中介等部門的合作層次與內容,切實利用好地方政府協稅護稅機構的作用,以取得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三是共建和諧環境。要加強和紀檢、監察、檢察、公安、法院協調溝通,對稅務執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共同研究,商議解決,共同構建和諧、互動的良好稅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