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改革發展穩定新形勢新任務,就管黨治黨各方面的任務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凈化政治生態被總書記多次強調,從“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到“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從“壓實壓緊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到“深入整治選人用人不正之風”……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明確指出了凈化政治生態對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所具有的關鍵性、戰略性意義,為推進從嚴治黨和治國理政注入了強大思想動力。
切實抓好黨內政治生態凈化,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固本培元之道,更是落實兩會精神、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必然要求。
“一個地方要實現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須有良好政治生態。”政治生態,既是檢驗管黨治黨是否有力的重要標尺,也塑造著一方發展的基礎性條件。“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人心就順、正氣就足;政治生態污濁,就會導致人心渙散、弊病叢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正風反腐,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已經得到全黨上下的高度認同和自覺踐行,政風官風激濁揚清、政治生態惡化趨勢得到遏制并顯著好轉,為開創治國理政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打鐵必須自身硬,只有真抓嚴管、毫不松懈,堅決徹底地凈化政治生態、堅定不移推進從嚴治黨,才能不斷夯實管黨治黨基礎,激發實干興邦動力。
除惡務盡方能扶正祛邪。全面凈化政治生態,首要任務是要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清除腐敗這一政治生態的“污染源”。要堅持反腐高壓不降、尺度不松、節奏不變,“老虎”、“蒼蠅”一起打,“紅通”、“獵狐”全球抓,進一步體現依法懲治腐敗的剛性力量,鞏固已經形成的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與此同時,要深入推進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把反腐廉政作為國家戰略和頂層設計貫徹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中去。堅持標本兼治,扎緊反腐敗的制度鐵籠,織密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機制,堅持不懈地鏟除腐敗現象的生存空間和滋生土壤,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全面凈化政治生態,重點在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燒熱錘煉黨性的“大熔爐”。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政治環境的重要基礎。黨要管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全黨上下要貫徹好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嚴格遵照《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有關規定,開展好黨內政治生活,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確保黨內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不斷提高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為塑造良好政治生態、實現黨內風清氣正奠定牢固根基。
“澆風易漸,淳化難歸”。全面凈化政治生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綜合施策、協同發力,然而重中之重還在于抓住干部隊伍這一關鍵少數。要樹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選人用人導向,執紀從嚴,真正把忠誠黨和人民事業、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凈凈的干部選拔出來;要大力弘揚實事求是、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對標校準干部言行,進一步調動干部隊伍和各方面積極性,為干事創業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強勁動力。“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領導干部要管黨治黨把責任扛在肩上,用擔當詮釋忠誠,推動全面凈化政治生態不斷向縱深發展,帶領廣大黨員群眾凝心聚力、奮發有為,推動各項事業繼往開來,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