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濤
2015年7月,山東沂水縣石良社區幼兒園一名3歲幼兒被遺忘于車內,窒息死亡。之后,這家幼兒園停業整頓,園長、接送的老師、司機等均以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刑。
與被遺忘在校車中的孩子相比,更多的孩子曾被父母遺忘在私家車中。粗心疏忽的父母或者因為孩子睡著了,或者因為自己要辦事,就把孩子單獨留在車內,有的車甚至直接停放在太陽下數小時。2015年6月,湘潭4歲男童被父母鎖車中身亡,被發現時車窗全是小手印。2016年8月,無錫一男子將10歲兒子遺留在車內長達5小時,造成孩子死亡。這樣的悲劇各地均有發生,然而,在能檢索到的案件中,并無一例父母被追究刑事責任。
從法律上看,如果孩子的死亡是由于家長的疏忽大意導致的,那么家長的行為已經具備過失致人死亡的條件。但在我國,未成年人監護一直被認為是“家事”而非“國事”,對于家庭內部一些造成嚴重后果的傷害事件,法律體現著“和為貴”的初衷。
把孩子單獨留在車里的父母,只是一時疏忽大意,并非有意傷害孩子,更何況孩子發生悲劇,最傷心的莫過于父母。在這樣的事情中,父母很容易被輿論、社會,甚至被執法機關納入“受害方”加以同情。但是,隨著此類事件的頻發,社會法律意識的完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父母在類似案件中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國外的有些做法可資參考。在美國,有19個州將“把兒童單獨留在機動車中”定為違法行為。以得克薩斯州為例,因故意或過失將兒童單獨留在車中超過5分鐘以上,即為C等輕罪,需繳納不高于500美元的罰款;如果該行為導致兒童死亡,則可能被判入獄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