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業
摘 要:現在各高職高專院校已經越來越重視運用網絡和多媒體進行公共計算機課程教學。該文分析了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特點,闡述了傳統計算機網絡教學存在的問題,針對高職教育以及高職學生的具體特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幾點基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對公共計算機課程教學進行改革的方法,希望能提高公共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職高專教育 公共計算機課程教學 網絡與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2(b)-0186-02
新形勢下高等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已經普遍將網絡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公共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為教學活動增添了海量的信息資源,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下時間、空間的限制,但真正將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在教學中完整的發揮出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1 高職高專《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課程特點
1.1 傳統計算機網絡課程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教學模式太重視理論課程的教學而忽略了實踐性教學。例如高職高專院校的網絡課程都設有C語言、網絡操作系統、數據庫、網絡原理等,都是理論性教學,,并沒有對學生開放一些實踐性的課程,而高職高專院校教學最基本的目標就是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的人才,因此無法滿足預期的教學目標。
1.2 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特點和學生的特點
對于老師來說,網絡與多媒體技術是一項嶄新的技術,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才能熟練的應用到教學中,讓學生容易接受,對老師要求比較嚴格,有一些老師已經使用傳統模式多年,很難輕易轉變自己的觀念,一些老師因為年齡的問題,也很難用好網絡多媒體技術,不利于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還有一些老師直接將現有的課件應用于教學中,由于對課件的了解不全面,經常會出現知識無法銜接的情況,同時由于信息的傳播更新快,沒能對現有的課件進行更新,學生很難學到新的知識。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基礎相對比較差,以前上課為記住老師所教授的內容,通常利用筆記等形式來進行記錄。現在知識都是以課件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上課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記筆記,上課沒聽好,下課很難去復習,對于知識的掌握沒有以往那么牢靠,對學生的成績會有較大的影響。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也存在著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問題,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理論課程缺乏學習興趣。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樣的,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有高有低,課件僅僅按照正常的標準來設計,使得學生成績產生很大的差異性。
2 高職高專《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改革及創新要遵循的原則
首先是實用性原則,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要堅持實用性的目的,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人才屬于技術應用型,并不是技術開發型,所以對于理論課程的設置只需要滿足學生以后所從事工作的基本需求即可。還要堅持實踐性原則,學會將學到的知識熟練的應用到工作中,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其次就是模塊化原則,計算機網絡專業是一個統稱,包含了許多小的模塊,比如網站的設計維護、計算機網絡創建與維護、計算機網絡管理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前提,對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進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主要目的就是設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由于學生每個人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不一樣,在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方面也都各有區別,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對相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進行劃分,針對不同的學習層次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3 高職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
3.1 實現網絡教學
雖然目前的計算機教學都采用的是多媒體教學方式,但這種方式僅僅只是向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讓學生學會大量的概念性知識,整個課堂顯得枯燥無味,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直接影響到整體的教學效果。改革首先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采用課堂多媒體教學以及課后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些實踐性的操作內容,讓學生有機會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實際的操作,能使學生很好的應用掌握所學習到的知識,實現學生為主體、老師進行指導、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活動的新模式。
3.2 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課堂教學
利用計算機制作的多媒體軟件能真實的展現聲音、圖像、文字以及動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添課堂的活躍氣氛,還能將枯燥的內容利用動畫等形式形象的表示出來,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中需要依靠老師帶領學生想象去理解一些抽象的事物。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清楚的講解計算機課程的具體操作過程,將整個操作過程利用投影技術展現出來,能讓學生學會具體的操作技巧,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利用學到的知識做一些小動畫、小軟件之類的東西,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給別的同學展現出來,增加學生之間分享、交流的機會。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國長期的傳統教育培養了許多高分低能的“理論人才”,在對高職高專院校考核方式的改革方面,可以采用“無紙化”的考核方式,讓學生通過在計算機上答題,從而反應學習水平。《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一門對實踐性要求非常高的課程,主要教學生進行局域網的組建,對于這些理論性的知識,很多學生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但是真正進行網絡組建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無法檢驗出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不能全面的反應學生的學習狀況。利用計算機進行考試,在理論知識方面,可以設置一個大的題庫,把平時講課的要點都歸納匯總進去,每個學生隨機生成20個考試題目,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能一定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計算機局域網創建的實際操作能力。
5 實踐教學的改革
實踐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是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的基本策略,高職高專院校要加強學生實踐方面的培養力度。首先要加強計算機網絡實訓室的建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課程由于其自身的性質導致其離不開多媒體網絡設備的支撐,這些設備往往由于使用頻率過高,經常出現投影機過熱、網絡擁堵、服務器老化等現象,學校也沒有聘請相關的維護人員,嚴重影響了整體的教學質量。學校要積極配合計算機課程的開展,加大對多媒體設備的投資,建設高效、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綜合實訓室。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把每一次的實驗目的、注意事項、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策略在實訓報告中明確表明,讓學生能充分的利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去進行訓練。
6 結語
基于網絡與多媒體的新型公共計算機課程不再是以往簡單的傳授,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將抽象的概念利用圖片、聲音、動畫等形式更好的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學到的知識。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有新舊教學模式之間的改變,還有著新舊知識之間的更替,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總結,加強與其他老師之間的交流討論,使新的教學模式真正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賽東. 基于網絡與多媒體的高職高專公共計算機課程教學分析[J].中華少年,2015(22):192.
[2] 何銀川.高職《計算機網絡基礎》實驗課程教學設計[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3] 陳瑛. 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4] 張亞榮. 高職高專公共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14):3349-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