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摘要:為改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普遍較差的教育現狀,國家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要求將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高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成為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積極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課堂教學實驗,參考相關教育文獻資料,在對有關創新思維能力的理論探索的基礎上,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研究,提出幾點具體實施途徑和方法,包括創新實踐課堂,開啟學生的思維興趣;數形結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開發創造潛能,培養創新精神;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度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創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能力;思維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而其根本在于創新人才的競爭。社會的信息化、經濟的全球化,使創新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水平成為影響民族生存狀態的基本因素。在基礎教育中關注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發展所趨與教育的素質化改革的要求。尤其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對提高學生數學能力、養成數學素養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多個方面出發,給予學生足夠的消化空間,建立起自己的創新思維特色。
一、創新實踐課堂,開啟學生的思維興趣
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還較差,加上數學又是門比較抽象的課程,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為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化難為易,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就需要更形象具體的課堂指導,這就要從教學實踐中來實現。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下冊第三單元《圖形的拼組》學習中,筆者就充分利用了創新課堂實踐引導,我首先對學生們進行了圖形知識鞏固,請學生們準備一張筆記本紙自己動手折一折,比一比,學生們很快回憶起了長方形對邊長度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點。接下來我提了一個出乎意外的要求:“哪位同學會做風車?”請上來的同學很熟練地向全班展示了制作過程,邊做邊講解:“首先裁一個正方形,然后兩邊角對折,折好后用剪刀把折痕的四條邊剪開,最后把剪開的三角形的一角卷向中間,四個角都卷一面,最后用圖釘釘在鉛筆上就做好啦。”學生們有的開始學著做,有的笑著議論,課堂氛圍格外活躍。我趁勢開始了引導:“這位同學講解得很詳細,他也給我們帶出了一個信息:這個風車制作的過程中都產生了什么形狀呢?”“正方形、三角形。”“現在我讓風車轉動起來,你們看到了什么形狀?”學生們答得很響亮:“圓形。”“是的,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圖形的拼組,生活中的事物只要留意都能發現不同圖形的組合變形,同學們能提出例子嗎?”學生們提出了公交車有長方形和圓形的組合、電腦鍵盤有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組合等富有想象力的例子。有了實踐引導基礎,學生們在之后的拼圖練習中也積極調動了思維,進展十分順利。創新實踐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讓學生發現問題,得到創新啟發,同時,課堂實踐也能夠調劑嚴肅的課堂氛圍,更容易開啟學生的思維興趣。
二、數形結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的培養,需要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需要運用一些數學的思維手段。而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提升其思維水平,在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結合之間探索出知識的本質,從而達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深化其思維的深度。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就需要在講解的時候一方面借助一些直觀化、形象化的圖形,另一方面將這些圖形轉化成數量關系,從而指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比如,在學習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時候,可能有的老師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公式,這樣有時候當碰到一些變化了的圖形問題的時候學生就很難靈活的解決問題。所以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就要有所注意了,需要用數學思維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充分地理解公式的含義。一般來講,在求長方形周長的方式中主要有三種:①長+寬+長+寬;②長×2+寬×2;③(長+寬)×2。在對這三種方法的運用中,老師需要教學生用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來解決,讓學生在求解的時候可以邊畫圖形邊求解,以此來深化學生的思維深度,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
三、開發創造潛能,培養創新精神
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創新人才已成為現今教育的首要任務。創新人才的培養要從幼兒抓起,小學階段必須大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使他們具有正確判斷的能力、大膽批判的能力、勇于冒險的能力和自覺約束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遇到不懂、不清楚等拿不定主意的題目,教師則需要給予學生鼓勵,并及時引導、解答學生質疑中所提出的問題。在質疑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點是教師應盡量擴散學生的質疑點,增加數學知識的學習題材。課堂上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出一些疑問,比如“你能根據 62+48 來計算 63+47 嗎 ? ”“為什么車輪子要制成圓型的而不是方形的 ?”疑問使學生產生好奇, 好奇又萌發起學生想實踐、想創新的意識。學生能提問,這是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表現。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質疑,使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打破常規,突破思維定勢,使學生敢想敢做,這樣才能點燃他們創新思維的火花。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度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創新
小學數學課堂是活躍小學生思維的重要課堂,教師應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帶動與掌控學生思維發展方向,從而激發出智慧的火花。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學難題得到了很好地解決,在提升學生接受能力的同時,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比如,在長方形的認識一課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們展示圖片,長方形的桌子、長方形的箱子、長方形的玻璃等,在成功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列舉出生活中更多的長方形事物,加深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挖掘學生潛在能力已然成為教育部門的改革之重,教師應在數學課堂中積極為學生創造課堂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例如,在為學生講述圓的特性的同時,通過多媒體輔助設備向學生展示自行車車輪,并提出假設輪子如果是方形的,會有什么現象發生?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充分發揮小學生的奇思妙想,要求學生列舉出為什么車輪不能是方形的原因,并自己予以佐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論述進行總結,并予以認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科學學生觀、正確的教師觀和教學觀,關注學生的全面的可持續性發展,有效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營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切實落實創新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真正人才。
參考文獻:
[1]趙玉芳.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4,(06).
[2]鄒景貴.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