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英
摘要:“增效減負”這一教學策略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和完善了以前出臺的“減負”政策。在當前大力推廣增效減負教學政策的趨勢下,學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書包不再是鼓鼓的沉甸甸的。減負增效教學,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隆重登場。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當前教育現狀,提出幾點關于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增效減負策略的淺顯認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減負增效
小學生處于知識的萌芽階段,在面對語文繁雜的問題時,由于知識面比較廣,難免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從深層次講,這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妨礙了增效減負政策的實施推廣。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頭戲”,最為重要又耗時最多,作為基礎學科,學生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夯實自己的基礎。要重視語文課堂減負教學,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要位置,只有主動學習,才能創造出好的學習效果。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現階段小學教學的主流模式還是傳統的單一傳授式的授課模式,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很好的調動起來,而課堂只是老師自己一個人的舞臺。但在成績方面,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始終把成績掛在嘴邊,把成績視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但是在學校學習中,一方面學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不能輕松上陣,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認為學習即負擔。在學習中體會不到樂趣的情況下,再加上課堂教學不那么有趣,學生只會死氣沉沉的面對學習,面對老師。在素質教育的倡導下,在生本課堂的要求下,作為一名新型教師,應該去用開闊的思維去影響學生,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課本的學習上。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鞏固和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當務之急。
二、增效減負簡述
要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有更好的接受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濃厚的學習興趣是首要前提,只有讓學生從心底熱愛學習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處于主體地位的只能且必須是學生,所以學生決定了教師的教,在教學中不能死板硬套,強硬灌輸,而是站在引導的立場上,與學生合作探究。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善于觀察、積極探索,學會小組交流與合作,這充分滿足了中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在不是很枯燥的學習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興趣.近幾年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減輕學生的負擔,才能夠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減負與增效的教學觀念的提出,為老師在以后的教學中,認真備課不再是簡單地講解教案,留下長長的作業習題。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和思維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的書本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生能更充分地調動自身積極性,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建立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在良好的溝通和互動中,實現學生的良性發展。
三、小學語文課堂減負增效策略
(一)構建有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減負增效課堂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得到鍛煉。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取得進步,意營和諧的學習氛圍,強化班級建設,形成學習環境,保持學生學習狀態,養成樂于探索,并不斷發現自己的民主課堂。具體操作方法如下,教師用積極的態度肯定每位學生的努力,激勵他們奮發向上,調動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在語文課堂上,如果學生問題回答不正確,教師不應該批評和指責學生,因為語文是一門相對開放的學科,對于意識層面的理解要求很高,也許是知識點沒有掌握好,或者學生在理解上存在偏差,這就需要教師重新梳理知識點,照顧那些理解力差、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課程講解時將這種差異考慮進去,同時調動起后進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給予正面反饋。在課下,教師應當和每一位學生分別進行有效的交流,用一些鼓勵、贊揚的話語,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此同時,教師面對不同的學生要保持足夠的耐心,決不能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作為教師,要對自己的工作保持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為人師表,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二)增效要注重思考能力的培養。
評價增效是否明顯,要看學生們能否有效的獨立思考。教師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輔佐者,當語文學習遇到問題時,教師必須善于啟發學生,引導他們去尋求答案,自己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學生們解題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培養出學生們獨立探索的精神。此外,課堂提問要抓住學生們的興趣點,化被動為主動,精巧地設置問題,并且附帶一定情景,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思考,而不是忙于準備標準答案,在探索中使問題得到解決,由教師驅散學生心中的疑問,真正投入到語文學習情景中來。
四、語文課堂增效減負需要注意的問題
現階段提倡的減負,已經不是減去學生課外作業這樣簡單的事情,而是將不必要的作業轉換成新的學習任務,規避語文課堂中的形式主義,不讓學生們去承擔多余或重復的語文學習內容。所以說,當前小學語文減負,要著眼于去除那些無用和多余的知識,全篇課文背誦所起到的意義遠遠不如真正理解課文的內涵,將無關主題的議論變成思考,將表面化的語文情景表演轉變成師生互動,回歸到語文教學簡樸本質,將主要精力放在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實踐中。
五、結語
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減負增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實施困難或結果不如人意,原因是來源于多方面的。減負增效教學,在西方發達國家有許多典型可以效仿,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教學實踐,但學生家長能否理解減負增效,教師與學生是不是真正擁有這樣的學習思維,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參考文獻:
[1]梁生英.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中),2011(02).
[2]張軍.淺談如何在新課程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0).
[3]李曉霞.提高課堂實效,敢問路在何方――淺議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版),2008(02).
[4]魏筱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