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方強
【摘 要】 目的:分析小兒先天性巨結腸的X線診斷的主要表現。方法:針對本次調查研究的80例患兒實施X線平片和鋇劑灌腸造影進行檢查,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結果:5例患者實施了平片診斷確診,其中75例患者經過了造影診斷確診,72例患者實施了稀鋇灌腸確診,4例患者實施全消化道造影確診。結論:對先天性巨結腸患兒實施鋇劑灌腸檢查,能夠準確的反應患兒先天性巨結腸的典型X線,將其清晰展示,診斷的結果比較準確,是臨床值得推廣的影像學檢查方式。
【關鍵詞】 嬰幼兒 先天性巨結腸 X線診斷
就臨床疾病類型來看,先天性的巨結腸屬于小兒消化道一種先天性的疾病類型,通常患者的臨床癥狀都會表現出胎糞延遲排出、腹脹或者便秘等情況,需要定期的使用X線片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檢查,以便確診。X線片用在診斷患兒先天性巨結腸的應用早在上個世紀都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X線片診斷技術的 產生能夠及時有效的發現患兒是否發生先天性巨結腸癥狀,對患兒使用X線片檢查的過程中,需要首先進行鋇灌腸檢查,患兒的檢查結果都會表現出腸管痙攣段、移行段和擴張段出現十分典型的X線征象,檢查結果十分準確[1]。本次調查研究選擇XX院經過X線片檢查并確診是小兒先天性巨結腸患者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患兒的臨床資料,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2012年3月~2015年11月XX院經過X線片檢查并確診是小兒先天性巨結腸患者為研究對象,患兒一共有80例,其中男性患兒50例,女性患兒30例,患兒的年齡在0.2~72個月之間,患兒的平均年齡為(35.02±1.30)個月,本次調查的患兒中有50例患兒出現癥狀輕重不同的腹脹,12例患兒出現胎糞延遲排出的狀況,30例患兒出現便秘情況。
1.2 方法
對本次80例患兒實施腹部X平片檢查,攝立臥位平片,觀察患者腸腔內部是否出現了賬氣或者腸梗阻、腸穿孔等狀況。對患兒實施被灌腸檢查的步驟,使用生理鹽水和醫院使用的硫酸鋇進行一定比例的混合,并將其調制成濃度在30%左右稀鋇混懸液,針對部分新生兒采用碘對比劑,用量大約為100毫升,用杯裝好。在X線片的診視床上將單鋪好,檢查人員需要帶好手套,準備好一條8號~10號的軟質橡膠材質的肛管,在管道尖處湛取一定量的石蠟,檢察人員站立在患兒的右側,將肛管緩慢的插入到患兒肛門口3cm的位置,為避免肛管脫出,可使用一定量的膠布將肛管固定在患兒的大腿兩邊,固定好之后不能直接對著肛管的球囊充氣,采用注射器 從鋇杯中慢慢的抽取部分鋇劑,基于X線電視的監控下,經過肛管向患兒肛門慢慢的注入鋇劑,當患者不斷擴張的腸段日漸膨脹之后,停止繼續注入。之后將肛管拔出來,在透視的條件下將患者的實際體位進行調整,觀察并拍攝患兒腹部正側位,在患兒病變位置十分清楚的地方拍攝局部斜位片。半小時內進行復查,必要的時候可以在24小時內、48小時內或者72小時內進行復查,如果患兒的臨床癥狀表現更加明顯的 時候,但是其灌腸結果呈現陰性,需要在三個月內進行復查。
2 結果
本次調查中,5例患者實施了平片診斷確診,其中75例患者經過了造影診斷確診,72例患者實施了稀鋇灌腸確診,4例患者實施全消化道造影確診。
2.1 腹部X線片
本組80例患者在實施X線片檢查的過程中都顯示出大小腸腔內呈現出充氣擴張的狀況,其中40例患者出現腸梗阻的狀況,患者中并沒有出現腸穿孔的狀況。
2.2 鋇劑灌腸
針對患兒實施X線片診斷,主要的依據是按照鋇劑的灌腸結果展開的,本次80例患者中出現腸痙攣和近端腸管擴張十分典型的X線征象的患者有75例,2例患者在其出生之后的兩周內沒有出現以上十分典型的X線征象,患者主要表現出鋇劑潴留的現象。對患者實施鋇灌腸半小時、24小時和48小時之內實施復查,結果顯示,患者都出現了鋇劑潴留的現象。
3 討論
就目前來看,小兒出現先天性巨結腸的重要原因是患者自身的腸管腸壁甚至黏膜下神經叢內發生了病變,其內部缺少了一定數量的神經節細胞,進而使得以上病變器官出現痙攣的狀況,導致患者無法正常排便,腸蠕動的實際功能不斷減弱,導致患者的糞便和腸氣都保持在近端的結腸處,但是該段的腸管出現了繼發性的擴張和肥厚現象,逐漸的出現并形成巨結腸[2]。
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如果患者糞便排出的時間較長或者出現嘔吐和腹脹等癥狀的時候,對患者實施X線片檢查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患者腸腔內部出現了充氣擴張或者低位腸梗阻的狀況,在排除了其他類型的腸道畸形狀況之后,首先需要分析患者的巨結腸是否是先天性的,針對患者實施鋇灌腸檢查的過程中,對于多數的先天性巨結腸患者來看,都能夠十分清晰的顯現出患者移行段、痙攣段和擴張段的X線片征象中顯著呈現[3]。痙攣段主要顯示出病變段,呈現出長短不一的情況,邊緣都是花邊狀或者鋸齒狀,部分表現出僵直狀。移行段主要是處在患者的痙攣段和擴張段之間的位置,患者的腸腔比痙攣段擴張的力度更大,且呈現明顯的漏斗形狀和擴張段連接起來,擴張段是處在痙攣近端的結腸擴張地帶,結腸帶主要表現出扁平狀或者消失不見,腸壁開始增厚,在患者的腸腔內部可以看到糞便[4]。
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針對80例先天性巨結腸患兒的鋇灌腸檢查效果較好,診斷準確性較高,但是針對患者實施 鋇灌腸的時候需要注重以下幾點,第一,灌腸之前的三天不能洗腸,不能使用瀉藥,避免影響檢查結果。鋇劑使用生理鹽水調制,腸館插入不能太深,對患者攝片之后的24小時之內進行隨訪,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鋇劑潴留現象。
先天性巨結腸是小兒常見的消化道畸形疾病,其主要特點是便秘,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腹部X線片的診斷形式能夠確定病變位置,分析病變的程度和預后,臨床使用廣泛,是臨床中檢查較為準確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溫北堯. 鋇灌腸對小兒先天性巨結腸的診斷分析和探討[J]. 基層醫學論壇,2012,07:900-901.
[2]陳紅梅,李小軍. 21例小兒先天性巨結腸癥的鋇灌腸X線影像學表現[J]. 內蒙古醫學雜志,2012,08:975-976.
[3]呂冬梅,張英杰,劉鑫春,于寧,王梅. X線在新生兒消化道畸形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醫藥指南,2015,09:174-175.
[4]王映飛,林劍軍. 新生兒先天性巨結腸X線診斷及鑒別診斷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2013,3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