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俊芳
摘要:科技的日新月異,推動社會各行各業出現飛躍式發展,傳統出版業也不例外。但是,隨著載體的變化、技術的更新、內容的拓展,傳統出版業面臨著重新洗牌的困境,那么傳統出版業的發展思路在哪里?本文作了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出版業 發展
互聯網時代,也是自媒體時代,全民信息化特點突出,數字媒體和電子出版物的“碎片化”、“非系統化”、“非結構化”明顯,影響著數據的出版與運用,影響著傳統出版業的生存和發展。一方面,電子出版物較傳統紙質出版物更便宜、更方便,而傳統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停留在表面、淺層。目前,我國5000多份期刊大都與數據庫合作,但這些僅限于簡單的“加減法”。另一方面,出版物特別是紙質出版物產品重復錄入、重復加工,同質化趨勢嚴重,難以得到讀者的認同。同時,電子出版物管理混亂,使得低成本、低風險、高收益的盜版行為在電子和數字化產品中更加方便和快捷,嚴重影響著出版電子化、數字化進程,也嚴重影響著傳統出版業的生存和發展。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6年8月8日發布的《2015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報刊出版集團資產規模繼續擴大,47家報刊出版集團擁有資產總額1567.1億元,增長8.0%。但與此同時,報刊出版單位依然面臨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時下滑的嚴峻形勢,全國47家報刊出版集團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4.3億元,較2014年減少28.5億元,降低6.8%;實現利潤總額22.5億元,減少17.1億元,降低43.2%。2016年上半年,6家上市報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87億元,同比下降12.01%;凈利潤6.47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5.05%。這主要是因為受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和新興媒體蓬勃發展影響,傳統報刊發行及廣告業務營業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這種現象是必然的,也是當前傳統出版行業的共同困境。
其實,國家對出版業一直都十分重視,近幾年更是加快了出版行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在傳統出版業轉型升級上作出了明確的規劃和長遠的發展方向。《新聞出版業“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到“十三五”末,健全完善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的新聞出版科技創新體系,實現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傳統業態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基本完成,新興業態多元化、融合發展的模式創新取得突破;覆蓋廣泛、技術先進、傳輸快捷的現代新聞出版傳播體系基本健全。
面對市場求發展,面對互聯網時代求生存,改變傳統的出版思維定式,順應電子化、數字化和出版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傳統出版業必須具有前瞻性、包容性,加快橫向、縱向整合力度,走有適合自己特色的路子,才能提高傳統出版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才能適應新時代新社會的生存需要和發展需要。
一、強化信息化發展戰略,推動出版業的轉型升級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表示,未來5年,新聞出版必須充分發揮科技的引領作用,加速新聞出版業轉型升級,不斷增強新聞出版業的文化服務與信息內容服務能力,發揮文化消費、信息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提高新聞出版業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因此,傳統出版業必須強化出版信息化管理,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與整個出版過程的管理相結合;強化出版業的信息化戰略規劃,使傳統出版業真正向現代出版業發展,把紙質媒體、互聯網、手機、閱讀器等不同媒體相結合,把讀者閱讀選擇與體驗相結合,構建跨區域、跨層級的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體系,推進傳統出版業的換檔升級。
二、強化“內容為王”理念,帶動出版業的深度繁榮
“從社會生產的角度看,出版是內容的生產和傳播。”因此,紙質與數字、電子與信息都只是手段,而出版的核心是內容,即傳統意義上說的“內容為王”。要提高出版業的核心競爭力,就要做到最大程度地將產品信息傳遞給讀者,最大程度地將讀者的需求信息反饋給出版行業,形成供需之間的有效引射。因此,出版業要以內容為中心,強化內容引領作用;要以傳統紙媒出版為主線,發揮傳統出版的優勢;要以多媒體數字化傳播為手段,充分利用現代科技;要以移動出版為重點,融合讀者閱讀需求,推動傳統出版業向高、快、新的方向發展,推動現代出版業的數字化、信息化、電子化和智能化,形成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形式與模式的多彩分層,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不同水平的讀者的要求,帶動傳統出版業的繁榮。
三、強化多平臺發展思路,實現出版業的融合式發展
未來5年,國家規劃顯示,新聞出版業將探索建立行業數據管理中心,建設行業信息數據管理服務平臺,實現政府管理數據的公開與共享;加快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相關技術在新聞出版領域的研發應用,推動建設新聞出版業新興業態的支撐環境;加快電子商務、智能物流在新聞出版領域的適用技術研發,推動構建新聞出版業現代供應鏈體系等。這些重大舉措,無疑給傳統出版業的繁榮和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因此,傳統出版業必須審時度勢,把握機遇,適應社會化融合發展的需求,借力現代科技的技術支撐,加快傳統出版物轉變和融合發展的步伐,擴大傳統出版物的影響力,提高傳統出版物的市場占有率,實現傳統出版業的多樣性和綜合性、平面性和立體性的統一,實現融合發展、快速發展、創新發展的目標。
四、強化盜版打擊力度,促進出版市場的規范有序
國家對盜版行為采取了嚴厲的懲戒措施,比如懸賞舉報、案件查處等,但盜版的低成本、簡單化使得維護自身版權和保障自身權益增加了難度。可喜的是,國家新聞出版產業十三五規劃已經提出,建立作品著作權元數據庫和交易信息庫,搭建集版權執法、軟件正版化信息報送、網絡侵權盜版實時監管、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和著作權涉外認證機構監管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版權監管平臺等。通過這些有力的措施,相信會有效遏制盜版行為,打擊非法出版行為,凈化出版行業環境,促進整個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推動傳統出版業的健康和繁榮。
(作者單位:四川南充讀與寫出版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