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慧
摘要:演講是一種實用性極強的現實活動。演講的語言是由有聲語言系統和無聲語言系統組成。有聲語言是演講語言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是連接演講者和聽者的重要橋梁。因此,對演講有聲語言系統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將對演講有聲語言的表達藝術進行深入研究.重點從語音、詞語、修辭等角度詳細闡述。
關鍵詞:演講 有聲語言 表達藝術
演講由兩部分語言組成: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即副語言)。有聲語言是演講中重要的物質表達形式,是傳遞演講者思想的重要載體。因此占有核心地位。在有聲語言的表達中,力求準確、規范、通俗、有感染力。本文將對演講有聲語言的表達藝術做深入探究。
一、語音的表達藝術
1.正確使用普通話
演講中使用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可以使來自不同地域的聽者都能聽懂,同時,普通話更有利于情感的抒發和表達。演講中對普通話也提出了要求:(1)要求吐字清晰,字正腔圓,字頭擺得正,字腹響度大,字尾收到家,演講者在咬字時一定要標準,稍有含糊便會影響演講的效果;(2)注意調節氣息,正確的運氣,提高演講的表達效果。在筆者所在的學校——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生一半以上來自少數民族,方言對普通話的表達有很大影響,使得學生在演講時,出現平翹舌不分、鼻邊音不分、塞擦音和擦音混淆等問題,影響表達效果。比如2016年流行語“藍瘦,香菇”,就是很典型的語言表達不規范的例子。因此要想有好的演講效果,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顯得尤為重要。
2.演講的語調
同樣的句子,語調不同,意思就會不同,有時甚至會相差千里。在演講中,一般存在以下語調,所代表的情感變化也是不一樣的。
平調:用于具體的表述、說明、解釋等,這種表達是演講中較為常見的表達方式。演講中著重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但是如果一篇演講中以平調為主,會使演講缺乏感染力。
升調:演講中當表達疑問、號召、呼喚、驚訝時常常使用升調。比如“漓江的水真清啊!桂林的山真險啊!''一般采用升調,表達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還有表疑問的,“是誰?到底是誰釀成為這場災禍。”這樣憤慨的表達一般語氣也較重,用升調。
降調:演講中當表達懇求、祝愿、悼念、遲疑時,一般采用降調。比如“車爺爺永遠離我們而去了,我們無限哀傷,那個風里來雨里去、天天載我們去學校的車爺爺,永遠永遠的不會再回來了……”讀罷。我們需要采用降調將這種悲傷的情緒表達出來。
曲折調:演講中表達嘲諷、幽默、夸張的情感時一般用曲折調。2016年風靡一時的傅園慧參加奧運會時的采訪,她形象的表達,成為當時的一個熱點。
3.演講的語速
演講中對語速的控制和把握也是至關重要的。一般來說對語速的把握要堅持以下兩個要點。
(1)重點的信息語速放慢,不太重要的信息稍快。演講屬于口頭表達,為了讓聽者更清晰地抓住演講的中心,重點的信息放慢語速,以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記憶。而對一些非重點的內容,采用中速。
(2)情緒激動、喜悅或憤慨之時一般速度偏快,情緒悲傷、抑郁、傷感之時一般語速偏慢。比如“超級演說家”第一輯總冠軍劉媛媛在她的《寒門貴子》的演講中,結尾升華得非常到位。“這段演講到現在已經是最后一次了,其實我剛剛在問的時候就發現了: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門的,我們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斗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這個故事關于獨立、關于夢想、關于勇氣、關于堅忍,它不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童話,沒有一點點人間疾苦,這個故事是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這個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語速快,一氣呵成,卻力量深刻。
4.演講的節奏與停頓
演講過程中,對演講節奏的把握至關重要。沒有節奏,將使整個演講顯得乏味。演講者必須把自己的情感結合不同的節奏為聽者呈現出來。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節奏。比如“我是演說家”選手王帆在她的演講《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中有這樣一段,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阿姨說:我兒子也特孝順,在美國,每年都回來帶我們去旅游。說著吧,阿姨還把手機掏出來了,給我媽看照片,說你看我兒子多帥,一米八五大個,年薪也好幾十萬。就在這個時候,阿姨說了一句讓我們全場人都傻了的話,她說,可惜不在了,不在了。原來就在去年,阿姨唯一的兒子在拉著他們老兩口在旅行的高速公路上,車禍身亡。在那一刻,我真的不知道說什么去安慰那位阿姨,我就想伸出手去抱抱她。可當我伸出手的那一刻,阿姨的眼淚就開始嘩嘩地往下流……”這一段特別感人。在阿姨描述優秀的兒子時,我們為之欣喜,王帆的演講節奏很快,很歡樂。可是,話題突然一轉,這么優秀的兒子不在了,整個演講的節奏就隨情感放慢了。
在演講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種特殊的節奏——停頓。這種停頓有時是為了呼吸換氣,有時是為了提示話題,有時是為了加強語言表達效果。恰當的停頓可以使演講的語言呈現鮮明的節奏感。
二、演講詞語的選擇和使用
演講中,對詞語的選用,應力求做到:簡潔凝練,通俗易懂,形象生動。
(1)簡潔凝練
演講的時間是需要把握的重要元素。時間過長,聽者乏味,抓不住重點。時間過短,演講者又不能透徹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在演講中做到簡潔凝練,是有必要的。比如演講選手劉媛媛在2014年5月2日“超級演說家”比賽中以一篇《丑女莫作怪》,博得了滿堂彩,結尾處是這樣的,“最后呢,我送給大家四句話: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要強求,想找對象不怕丑,努力就有男朋友。”這四句總結簡潔凝練,升華了全文的中心。
(2)通俗易懂
演講雖然要求表達深刻,但這種深刻指的是思想的深刻,而非單純語言的深刻。晦澀難懂的書面語會使演講者的表達大受影響。因此,關注近幾年的演講類節目,會發現優秀的演講者,并不是在語言上的表達過于書面化,也并不刻意追求華麗絢爛的語言,都是以“我口表我心”,用最通俗的語言表達最深刻的思想,從而啟發聽者的思考,引起共鳴。
(3)形象生動
演講語言雖簡潔凝練,并不華麗,但是卻力求形象生動。形象生動的表達能夠為演講增色。比如在演講中適當使用修辭手法,可為演講提供支撐,更加形象生動。比如劉媛媛演講稿《面對不成功的人生》的結尾中這樣寫,“每一個理想都值得你拿一生去拼命,人生這么短,我就選擇做那種又盲目又熱情的傻瓜,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永遠相信夢想,相信努力的意義,相信遺憾比失敗更可怕,因為不成功的人生它只是不完美,但是它完整。泰戈爾說,飛鳥從天空飛過,可它并沒有留下痕跡。可是我的朋友,你知道嗎,你自己應該懂,你自己在這片天空飛翔過。”在這次演講中,劉媛媛引用了泰戈爾的詩句,起到了點睛作用,形象生動。
三、演講修辭藝術
演講中使用排比、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能增強演講的感染力,也能使演講更加生動深刻。因此修辭藝術在演講中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對演講有聲語言的幾種常用的修辭手法作說明:
1.比喻
比喻是演講中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從而使演講深刻形象,突出演講的表現力。比如“超級演說家”斷臂女神雷慶瑤在她的演講《愛美的權力》中這樣結尾:“我覺得自己更像是只蝴蝶,終于破繭成蝶,張開翅膀在天空美麗綻放,女人一定要成為一道風景,而且要努力成為最美的那道。在我看來愛美就是愛自己。而美麗不僅僅是漂亮的外表和美好的心靈,更是敢于向不完美人生宣戰的勇氣,不是老天給了你什么你就是什么樣子。而是由你自己來選擇你是什么樣子。”雷慶瑤三歲遭遇電擊,失去了雙臂,但是她將自己比喻成一只破繭的蝴蝶,不畏生命的挑戰,積極面對人生,終于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排比
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意義相近的語句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方法。在演講中運用比較廣泛。可以增強語言的氣勢和節奏感,提高邏輯性,增強感染力。比如在《歌頌青春》演講稿的開頭段中這樣寫,“青春是一首歌,她撥動著我們年輕的心弦;青春是一團火,她點燃了我們沸騰的熱血:青春是一面旗幟。她召喚著我們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書,她啟迪著我們的智慧和心靈。”很好的運用排比修辭藝術,排比和比喻的雙重運用為演講增色不少。
3.反問
為了啟迪聽眾,更好地引出自己觀點,演講者會采用反問,可以回答,也可以不作回答。如“超級演說家”中武漢大學博士因一篇《女人為什么是最佳辯手》出彩,幾乎每一位評委都想收他為弟子。他被余秋雨先生評為“亞洲最會說話的人”,在這篇演講稿中,他運用了不少反問。如結尾,“作為一個男人,咱們輸,咱們輸掉了一生的比賽。可是咱們贏,贏得了什么呢?那是一顆可愛的、俏皮的,甚至有一點點蠻橫的,但是從不遮掩、從不偽裝的、少女的心啊。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比一顆愿意陪伴你到終老的真誠的少女的心更寶貴的東西呢?所以人生的辯場上,女人永遠是最佳辯手,男人總是輸,女人總是贏。那只是因為,愛。”在這個結尾中,陳銘運用了兩次反問,第一次回答了,第二次沒有回答,使演講生動有氣勢。
4.引用
引用,在演講中引入故事或者名人名言,提高表達效果,為自己的演講論題提供權威的依據。增強演講的說服力。1929年,胡適為中國公學即將畢業的同學做了題為《不要拋棄學問》的演講,在演講末尾,胡適引用道:“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再會了!你們的母校要眼睜睜地看你們十年之后能成什么器。”
胡適此處引用的名言可謂恰到好處。內容已經闡述完畢,打算收尾,并且用當時學生心目中的大名人——易卜生的名言為自己總結。名言一出,聽者為之一振,胡適也就順理成章地談出自己的結論了。想想,連胡適這樣的人物,都需要借助名言來增加演講效果。一般人的演講就更需要了。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