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園
摘要:在高校法語教學中,口語教學一直被視為重點和難點,口語在外語學習中占據主要地位。在當今世界,經濟政治交流日益頻繁,對法語人才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自身經驗,在分析法語口語教學的難點的同時提出交際能力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法語口語教學 難點及成因 交際能力
在外語教學中,“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分別體現了學習者對語言的理解及運用能力。在我國的高校法語教學中,“說”是絕大多數學習者的弱項,口語教學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長期以來,學生不敢也不擅長用法語表達個人觀點和進行交流溝通,而這一現象造成了高校法語學習者口語交際能力普遍較差的局面。高校法語專業以培養復合型法語人才為目標。旨在為社會培養全面的法語人才。口語交際能力的弱化無疑是達到該目標的重大阻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口語能力的培養給予更多的重視。
一、法語口語的重要性
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各國政治、經濟聯系密切,法語作為聯合國及歐盟等重要國際組織的工作語言之一。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被廣泛應用。使用法語的人口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歐洲和非洲。歐洲及非洲各國與中國在外交和經濟領域的多方交流為法語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翻譯工作也成了高校法語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之一。在外交領域,同聲傳譯被看作口譯的最高境界,而該領域的人才匱乏也反映了口語表達能力在法語學習中的難度。在《大學法語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有較高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法語交際能力中輸入(聽、讀)和輸出(說、寫)能力的要求存在差異,但隨著網絡的發展,法語教學的材料日益豐富,在輸入材料不斷增加的同時也應對輸出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適應國際化。
二、法語口語教學中的難點及其成因分析
(1)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講授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教學環節,缺少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生沒有機會開口說法語。甚至還存在這一現象:在回答教師提問時。慣用簡單機械的方式作答。沒有形成完整的語句(在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情況下),甚至必須借助教材中原文來作答,反映了學習者沒機會、不習慣、不擅長運用法語口語表達個人觀點。
(2)交際障礙也受到了學習者心理因素的影響。當然,不能否認中國人謙虛、內斂、羞澀的性格特點是其中一個社會因素。心理因素方面也存在個體性格差異,通常外向型性格的學習者更善于表達個人觀點。而內向型學習者在口語表達交流方面常處于劣勢。同時課堂氣氛也對學習者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在輕松、融洽、熟悉的環境中,學生可以更勇敢地表達個人觀點。更積極地參與到口語教學活動中,相反,在緊張、壓抑的環境中,容易產生膽怯、不自信的心態。
(3)語言環境的缺失也是國內法語學習者很難克服的客觀因素之一。在高校課堂上,教師用法語授課的情況多數針對本科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法語授課并沒有廣泛的采用。仍是以漢語授課為主。這也影響了學生對口語技巧和表達能力的學習。外籍法語教師課程配比過低也是加劇語言環境缺失的原因。這些因素造成了學生無法在課堂上和課外得到有效的口語學習和鍛煉的機會。
三、法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1)擺脫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在轉動課堂模式下,以教師講授為主。師生及生生互動為輔。合理分配課堂上講授和互動的時間比例。以課時為50分鐘的課程為例。教師講授與課堂互動的比例可為6:4。該比例根據學生學習階段和反饋進行調整。講授與互動可以交替貫穿整個課堂時間。轉動課堂的教學模式旨在豐富教學模式,擴充教學內容。促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改善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沒機會鍛煉口語而導致“張不開嘴說外語”的情況。
(2)運用新的口語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活動。辯論形式有助于培養學生即時口語表達能力,能在短時間內。根據對方所表述的觀點組織語言。盡可能清楚完整地表達個人觀點,有助于提高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的反應能力。情景劇表演鼓勵學生習慣在法語口語交際中,通過語音、語調、表情、肢體語言更好地表達交流內容。
(3)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更敢于說法語。教師在保證有序的教學環節下應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可以通過法語小笑話、精彩電影片段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不被緊張、壓抑的課堂氣氛束縛,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積極地參加到課堂活動中。
(4)營造口語練習環境,課堂上,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水平用法語來講授部分課程,由低年級到高年級,法語授課比例逐漸增加,這就要求高年級教師不斷自我提高口語水平。在課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法語活動,踴躍參加法語戲劇節、法語詩歌朗誦大賽、法語歌曲大賽、法語辯論賽等。在每周固定的時間進行法語角活動,邀請法語外籍教師加入,為學生提供更多練習口語的機會。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