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榮
摘要:海關理論與實務是經管類專業的專業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應用性課程。它主要是講解海關的架構、報關實務等,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容易出現重實踐輕理論等問題,因此,應該端正學生的態度、加強理論的學習、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
關鍵詞:海關理論 實務 教學思考
一、海關理論與實務簡介
海關理論與實務是經管類專業的專業課程。是國際貿易、會計、市場營銷等專業的必考課。海關理論與實務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型學科。涉及海關基本概念及海關機構設置、海關報關實務(包括一般貨物、特定減免稅貨物、暫時進出境貨物等的報關)、海關法律與慣例、保險等。學好海關理論與實務這門課程,對于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來說,十分重要。這就要求學生靜下心來,一條一條熟記條文,并理解、運用,不能存僥幸心理,投機取巧。
只有了解了海關理論與實務這門課程的特點。學生才能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獲得滿意的成績。但事實上,學生很容易忽視這些特點,從而使得自己在學習、工作中出現一些狀況,進而毫無收獲。
二、海關理論與實務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態度不端正
海關理論與實務這門課程的特點在于。它的理論部分很枯燥,都是一條一條成型的條文規定,不能更改,只能照著一條一條的理解,并在實際操作中融會貫通。這就要求學生熟記條文,并理解運用。但在海關理論與實務課程的學習中,大部分學生更感興趣如何進行操作,對條文部分的學習缺乏積極性,結果是似懂非懂。上課前,不好好預習;課堂上,不仔細聽講;下課后,對于作業,敷衍了事。最后考試時,對于考題一知半解,糊弄了事。
2.教師的培訓機會少
經過多年高校的培養。高校教師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十分牢固,又經過多年的實踐教學,能將理論知識運用得十分純熟。尤其是教師一般會以某個方向作為研究課題,所以,對于自己所研究的領域,高校教師都有十分高的理論修養。其中操作部分的知識,大部分教師也是從教材開始的,通過比較不同教材,分析教材之間的差異,訓練出比較完整的實務操作技能。因此,大部分教師的理論、實踐知識都來自于教材學習,來源于實際培訓的比較少。盡管有些時候教師會和企業合作做課題。但這個課題還是報告的形式,很少再回到企業,產生實際效益。所以,教師缺乏實際企業的經驗,缺乏去企業鍛煉的機會。
3.學生的實踐機會少
在大學里,學生上課以教師的課件、案例分析、討論課為主,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少。各個高校的電腦教室、試驗基地建設也相對較少,所以,學生多數是在普通教室上課。海關理論與實務這門課程,需要通過大量實踐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沒有一定量的實踐。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是一個很大的缺陷。
4.教師、學生的上課形式單一
如前所述,大學上課一般以教師課件、案例分析、學生討論為主,使用其他形式的相對較少。這種形式對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是十分有效率的,可以幫助學生多次加深印象,但對于實踐操作課,這種形式就沒有優勢。案例分析、學生討論只是讓學生對于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但是還得通過動手去操作這個過程。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記憶。
5.學生的心境浮躁
現代社會是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快,新知識、新現象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容易迷失自我,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追求快餐文化。所謂快餐文化,即學知識要立即見效,學來就能用,而不像以前學知識是為了積累,為了厚積薄發,為了沉淀。學生的心境浮躁,就使得學生在學習課程時,追求眼前的效益,短期見效,而不是細心品讀書本,從而有更深的學習感悟。
三、海關理論與實務教學實踐的建議
海關理論與實務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課程,這就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又要將理論知識熟練地運用到實踐中。學生往往傾向于多做實踐操作,而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導致學習的效果大大下降。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準備:
1.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態度決定學習的效果,只有態度端正了。學習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態度不端正,學習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有一個不好的傾向。即輕視海關理論與實務中法律條文的學習,而只注重實踐操作的學習。沒有熟練的法律條文作鋪墊,任何實踐操作都是不會成功的,都容易出現錯誤。所以,應該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加強法律條文的學習,熟記法律條文。
2.增加教師的培訓機會
高校教師大部分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從事教學工作的,多數沒有經歷過企業實踐,這就使得教師缺少對實踐形勢的及時了解。所以,高校應該為教師多提供企業實踐機會,讓教師能更好地把握實踐前沿。同時,教師在企業實踐的同時,也應該發揮自己的特長,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與企業的實踐相結合,促進企業更好地發展。
3.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
學生每學期需要同時開設好幾門課程。有時候幾門課程都需要實踐操作,而高校的實驗室數量是有限的,所以每個班的學生能分到的實踐課數量都是有限的。但實踐課必須有,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使得實踐課有效率,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一,課前認真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下認真鞏固。只有做好這三個認真,才能熟練掌握理論知識,只有熟練掌握理論知識,才能更有效率地進行實踐操作。第二,班級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幾次實踐競賽,模擬一些實際場景,進行實踐比賽。最后,教師可以多提供一些社會實踐的機會。
4.增加教師、學生上課的形式
教學互補。教師和學生上課形式的多樣化。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網絡教學是現在十分流行的形式,微課、翻轉課堂等都是很好的教學形式,教師可以與時俱進,多學習這些新形式,運用到實踐教學中,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增加了教師自己的新知識,一舉多得。學生有興趣了,對于知識的學習就更有動力.更有效率。
5.學生戒驕戒躁
當今社會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是一個迅速變化的社會,是一個知識更新換代越來越快的社會。學生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接觸到的都是新知識、新現象,這既給學生帶來了好處,也帶來了壞處。好處是知識更新換代快了,學生能學到最新的知識,更多的知識;壞處是使得學生有些浮躁了,更傾向于追求快速見效的知識.不能沉下心來,慢慢做研究。學習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不能被眼前的眼花繚亂蒙蔽了雙眼.要慢慢吸取精華,沉淀下來,為我所用。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