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消息,怎么跟孩子說?

如果家里遇到一些變故,孩子問起來,家長該怎樣告訴他們,才能既不驚嚇孩子,又能讓他們理解呢?
1 不要隱瞞或歪曲事實。比如姥姥去世了,大人可能告訴寶寶,“姥姥到很遠的地方玩去了?!焙⒆佑凶约旱睦斫饬Α⑴袛嗔Γ瑫r間一長,就會發現真相,到時就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不再輕易信任家長。
2 話語要讓孩子可以理解和接受。比如離異,你可以這樣說:“爸爸媽媽在一起做朋友不快樂,現在分開住了,不過爸爸以后還會來找你玩?!?/p>
3 內容要過濾,不能超過孩子心理承受力。比如爸爸失業了,可以這樣告訴孩子:“爸爸失業了,最近家里生活有點困難,玩具、零食你得少買點,我會努力找到新工作,到時再給你買好多漂亮的玩具?!?/p>
多給早產兒聽聽音樂
美國《小兒科》雜志刊登一項研究發現,演奏音樂能夠調整新生兒呼吸節奏,改善睡眠質量。父母唱歌最能降低寶寶心率,提高孩子注意力。研究負責人表示,音樂或父母的歌聲可以讓寶寶睡得更好,讓孩子進入更安靜的專注狀態。音樂還有助于改善一些早產兒的吮吸行為,更有助于改善進食狀況。研究人員還發現,無論演奏何種音樂或唱什么歌,都會對早產兒起到安慰作用。音樂對新生兒有益的一大關鍵原因是,這些音樂可模仿孩子在子宮中聽到的各種聲音。
小屏手機更傷寶寶眼睛
研究發現,長時間用電子產品玩游戲,尤其是用屏幕較小的手機,容易使視力發育不完善的兒童產生視疲勞。孩子眼球長時間不間斷地追隨注視,時間一長就會造成“肌性視疲勞”,導致近視的出現。兒童(0~6歲)操作電子視頻產品時間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時間建議不超過1小時。眼睛與各種電子產品熒光屏的距離一般為屏面對角線的5~7倍,屏面略低于眼高。
右手握拳,記東西快
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右手握拳”這一簡單的肢體運動,能暫時性地改變大腦運行的方式,從而提高記憶力。記東西時可以右手攥拳,幫助記憶;回憶東西的時候不妨左手攥拳,想起來就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