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平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類電臺主持人的品牌化探索
——以廣東廣播電視臺《民聲熱線》為例
□ 王建平
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臺主持人當中出現了很多新的現象和新的變化,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結合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中心《民聲熱線》主持人實踐,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類電臺主持人的品牌化建設,從主播形象包裝、個性聲音節目定制等方面來分析如何最大化發揮傳統電臺主持人的品牌效應。
新聞類電臺;主持人品牌化;《民聲熱線》
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廣播的發展越來越趨向于定位個性化、內容專業化、受眾精準化、主持人直播及線下互動化。“主持人的品牌化”早已成為傳統廣播電臺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于主持人來說,“品牌”由扎實的專業技能、鮮明的個性以及較為豐富的人生閱歷組成。主持人品牌化要求主持人要有獨特性,使自己能與其他主持人區分開來,形成獨一無二的競爭力。
(一)機遇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互聯網的全面應用,就目前移動互聯網傳播發展樣態來看,“兩微”——微博、微信是主持人與聽眾互動交流最便捷、信息反饋最暢通的渠道。主持人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最新信息,可以收到聽眾的建議并選擇性接受,將各界人士反饋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主持方式。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節目內容可以來源于不同的渠道。作為首選的網絡,它自身具有時效性,主持人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發布最新的新聞,也可以在第一時間收到聽眾的反饋,與受眾互動。尤其是類型化電臺,信息將更加精準、專業,收到的反饋也會更加直接、有效。例如備受社會關注的《民聲熱線》節目,主持人梁星月就經常在微信中發布次日節目的討論話題,涉及高考志愿填報、教育話題、食品安全等等各個方面,在節目正式直播之前,不斷與聽眾在微信中進行討論,并且在討論過程中聽眾可以將自己的觀點或思考形成文字反饋給主持人。這種巡回漸進式的傳播與反饋最大限度地擴展了類型化電臺的傳播效果。
(二)挑戰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的傳統類型化電臺面臨著發展的良好機會,媒介融合成為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類型化電臺主持人在迎來大好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傳統的電臺節目形式和內容都非常單一,但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很多電臺廣播逐漸專業化、類型化,分化成財經廣播、旅游廣播、音樂廣播等諸多垂直領域。節目專業程度的加強,要求節目主持人也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這對類型化電臺主持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主持人應該盡可能在某些領域上有所積累和建樹,并多方面地去了解節目中的每個環節,以實現在形式和內容上的深挖。
融合不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機械相加,最重要的是思維的改變,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對傳統電臺的傳播方式、媒體結構進行改造,實現內容、渠道、平臺、管理、運營的一體化,從根本上推動傳統電臺的主持人品牌升級,使新聞類電臺主持人能夠在更高層次更精準地滿足聽眾的多元化需求。融合為電臺主持人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傳統的廣播電臺主持人要發揮自身優勢、拓展發展的領域,把自身的內容優勢延伸到更立體的空間。
(一)主播形象包裝
加強與聽眾互動,從聽眾需求出發調整自身角色定位。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持人打破傳統的單向傳播,注重與聽眾的互動,虛心接受聽眾的意見和反饋,通過與聽眾進行互動,打造出讓聽眾滿意的形象。長久以來,廣播電臺都只能聽到主持人的聲音,看不到真實的形象。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激烈的競爭使得廣播開始注重打造自身的品牌,自我營銷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主持人的形象通過網站上線、線下活動、視頻直播等多種渠道展現在受眾面前,這就要求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包裝和節目的整體風格相統一,以符合聽眾的預期。
(二)個性聲音節目定制
在媒體急速發展的時代,對作為廣播傳播信息唯一渠道的聲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稍縱即逝的聲音需要以獨特的方式加深受眾的印象。在廣播節目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無論是主持人的語言表達,還是獨特的聲音魅力,都要做到獨一無二,才能使受眾能記住。原《民聲熱線》節目主持人、全國金話筒獲得者王曉箐睿智、犀利、清脆的聲音,現《民聲熱線》節目主持人、主任播音員唐琳柔美、知性的聲音,年輕播音員梁星月甜美、細膩、親切自然的聲音,都成為了各自的招牌,給受眾以舒心的感覺,在其品牌塑造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三)線性節目精心布版
好的品牌必須是建立在優質的產品質量上。受眾在眾多的頻率之間來回切換,不斷選擇后再決定自己喜愛的欄目,所以,類型化電臺編排播出的內容必須要投受眾所好,以使受眾鎖定頻率。廣播只能用聲音傳遞信息,如果長時間收聽同一種聲音、同一種節目類型很容易讓受眾產生聽覺上的疲勞;而且類型化廣播對線性節目的編排要求精簡,在節目中能給主持人表達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在節目的策劃、編排、語言表達上都必須是精心設計的、高質量的。《民聲熱線》節目為了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不斷對節目進行研發和創新,從而更容易得到受眾的認同,這也是對主持人品牌化發展的延伸。
(一)凸顯節目風格和定位
主持人在節目中表現出來的風格、氣質、聲音形象,不僅是節目本身需要的一種表達狀態,也是對節目整體形象氣質的塑造和再次體現。
(二)提高節目的市場占有率
在節目中融入主持人所獨有的個性和魅力,使主持人和節目相融合,將大大提升品牌的活力和競爭力,有效提高品牌價值,從而吸引聽眾的熱捧和商家的青睞。
主持人品牌化對于整個節目來說,是一種寶貴的無形資產,代表著該節目的專業水平、形象氣質。好的主持人品牌可以讓節目在媒體市場中脫穎而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占得一席之地。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聽眾對電臺信息的關注不斷加深,參與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同樣,新聞類電臺及主持人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新聞類電臺主持人的品牌化建設依賴于主持人個人和節目團隊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主持人應努力適應新形勢,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架構,切實抓住機遇進行自我提高和改善,加強內涵、學識、閱歷等方面的積累,虛心接受聽眾的意見,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進行主持,積極與聽眾進行互動,為節目集聚人氣。另一方面,節目團隊也要有主持人品牌塑造的意識。構建好的團隊,才能在外在形象包裝、營銷推廣、社會活動參與等方面實現全面突破,形成合力。可見,主持人的品牌塑造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頻道定位和戰略規劃層面予以重視,給予資源傾斜。反過來,主持人品牌化建設的成功,也能支撐起頻道乃至全臺的風格形象,提升電臺媒體的整體競爭力。
1.熊楓.媒介融合環境下主持人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研究[J].采寫編,2016(1).
2.羅幸,任瑩.類型化廣播電臺主持人品牌化研究——以廣西970女主播電臺為例[J].傳媒,2016(19).
3.陳春一郎.類型化音樂電臺主持人的素養提升[J].視聽縱橫,2016(3).
4.趙霞.媒介融合趨勢下播音員主持人功能轉變及應對策略[J].新聞愛好者,2016(12).
(作者單位:廣東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