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1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2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北京 100872)
學術與傳承
現代版本學研究綜述
王麗麗1,2
(1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2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北京 100872)
版本學由來已久,但傳統版本學多局限于古籍版本學。為進一步引起學界對現代版本學的注意,加快加深對現代版本學的研究,本文通過現代版本學綜合性研究、現代版本學理論與思想研究、版本考證研究、版本介紹等四方面梳理了現代版本學相關研究文獻。
現代版本學 版本考證 版本介紹
版本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辭?!穼ζ涞慕忉尀椤把芯堪姹镜奶卣鞯牟町?,鑒別其真偽和優劣”[1]。曹之在《中國古籍版本學》一書中指出“古籍版本學是研究古籍版本源流以及古籍版本鑒定規律的一門學科”,并概括了“古籍版本學的研究對象是寫本、拓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插圖本等一切形式的圖書版本”[2]。一般而言,這里的圖書指的是“古籍”,在傳統版本學概念范疇內,只有古籍才稱得上版本研究,版本學就是以古籍為研究對象的。
而正如上個世紀30年代阿英(錢杏邨)在《版本小言》序言中寫道的:
版本學是一種專門學問,是可以成“家”的。舊書固然如此,新書又何獨例外?版本對于新書,是一樣有道理的?!⒁獍姹?,是不僅在舊書方面,新文學的研究者同樣的是不應該忽略的。無論研究新舊學問,中外學問,對于版本,是應該加以注意的。至于新的禁版書,自費刻書,也許印得很少,也許將來難以得到,尤應加以注意。(見《阿英散文集》,1981年百花文藝出版社)[3]
“新書”的版本學研究——現代版本學同樣值得引起人們的重視。現代圖書的產生催生了現代版本學。然而,現代版本學迄今還沒有一個獲得廣泛認同的統一定義。從“古籍版本學”的概念外推,王宗芳等人認為“現代版本學是以研究現代圖書的版本特征和差異,從外部特征至圖書內容鑒別其真偽和區分優劣的學科。”[3]這里的現代圖書指的是辛亥革命后出版的圖書?,F代版本學既是一種獨立的學科,也是版本學的分支學科,同時也是輔助學科,如歷史著作版本學是研究史學不可缺少的輔助科學,如文學著作版本學是研究文學不可缺少的輔助科學。
雖然目前現代版本學并未成為學界的著力點,該領域的研究與傳統古籍版本學相比數量與深度差距都較大,但已出現了一批如《現代文學版本學》等著作,也有學者對現代版本學進行了一定的理論思考與研究,而現代圖書版本考證等方面的研究論文也有近百篇?;诖?,為進一步引起學界對現代版本學的注意,加快加深對現代版本學的研究,本文梳理了現代版本學相關研究文獻。
現代版本學的綜合性研究以著作為主。數量不多,但卻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對現代版本學進行了介紹與總結。
一部分散見于圖書館學研究著作之中。如《圖書館學研究進展》《版本目錄學研究》。這部分論著仍然較多地以古籍版本學為研究對象,僅略微提及現代版本學,例如《圖書館學研究進展》中曹之《關于古籍版本學歷史的研究》一文,詳述古籍版本學的產生和分期時間。
一部分則直接以現代文學版本學、現代圖書版本學研究為題。這部分論著對現代版本學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如《中國圖書版本學》《現代文學版本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姚伯岳著的《中國圖書版本學》認為版本學的內容應當由版本學理論、版本學史、版本現象、版本鑒別方法四部分組成。書中涉及到了不少近現代圖書的版本問題,開拓了版本學的研究范圍。而珠海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王宗芳、孫偉紅著的《現代文學版本學》對版本學源流進行了考證,對現代版本學進行了概念界定,著重對文學的版本工作、版本考、版本與作品內容、著作的外部特征、版本學與研究工具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另一部分則屬于論文集、隨筆集。如《版本學研究論文選集》《版本雜談》。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版本學研究論文選集》共收錄論文41篇,其中2篇涉及到現代版本學。徐孝宓、衛揚春在《新書版本研究淺見》提出“過去,研究版本只拘束在古籍善本方面,沒有把新書版本納入研究的范圍”,并總結了新書版本研究的價值。[4]石洪運等《建國以來版本學研究綜述》中對現代版本學也有所涉及。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薛冰《版本雜談》從實例出發,分析近現代時期,產生的版本形態及其特征,進而對近現代版本學的相關概念進行了全面的梳理。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論文對現代版本學進行了一定的綜合性研究,多為文獻綜述。如前提到的《建國以來版本學研究綜述》。如《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版本學研究綜述》以古籍版本為綱,梳理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版本學研究專著、專門論文、版本鑒定、工具書及圖錄等,其中對現代版本學有所涉及。如《中國版本學及其研究方法》開篇指出“中國版本學,迄今為止主要指的還是古書版本學,晚近圖書的版本研究尚沒有形成強勁的氣候。”[5]
對現代版本學進行理論與思想研究的論著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探討古今版本學的概念、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
一類是對版本學家的研究以及對部分學者作品版本的研究。
首先,已有部分學者對現代版本學的概念、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等進行了研究。石洪運在《版本學基礎理論研究述評》中對版本學產生時間、科學地位、研究對象和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流派進行了總結。熊飛、徐寶珍《版本學形成的時間與相關問題》探討了版本學(主要是古籍版本學)的形成時間。謝國冰在《版本學要重視對現當代圖書版本的研究》中指出要“重視現當代圖書版本的研究”,并總結了為什么要重視現當代版本研究以及面臨的困難。[6]
另一方面,對近現代版本學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如前文所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版本學的研究對象僅僅是古籍,因此,很多對版本學有所研究的學者大多將注意力放在古籍上,對現代版本學的研究較少。如楊一瓊、吳萱《魯迅的版本意識和版本實踐》[7]從版本意識和實踐兩個方面總結了魯迅的版本學思想:精通版本,有很強的版本意識和獨到的版本見解;力求善本,但不迷信,也不以孤本秘笈炫耀博學;擇善而從,盡可能依據比較可靠的本子進行古籍整理。
但也有部分版本學家開始注意到近現代出版物的版本研究。如阿英等人。作為較早提出要重視新書版本學的學者之一,阿英對近現代版本學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而對其的研究已然取得一定成果,如王瑞《新時期阿英研究綜述》,全面總結了對阿英生平、文學創作、文學批評、史料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同時那世平等人撰文專門研究其在目錄學領域的成就。如《現代目錄學史上杰出的目錄學家阿英》《現代左翼目錄學家阿英》等。
此外,近現代部分學者的著作版本考證研究受到重視。如魯迅、毛澤東、巴金等人。鑒于這部分研究主要是版本考證,因此將在下文詳述。
對版本的考證是現代版本學的重要內容,圍繞這一研究點,產生了大量的論文。細分為:對某一個人的著作版本學研究、對某一本書的版本研究以及對某一版本的質疑等。
(1)關于某一個人的著作版本學考證。如魯迅、郭沫若、毛澤東、聞一多、徐志摩、左宗棠等,既包括其全部著作在某一時期的版本研究,也包括其某一本書的版本研究。例如,關于魯迅全集的著作版本考證,就有朱正《略說〈魯迅全集〉的五種版本》、武德運《關于〈魯迅全集〉的版本——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盧嘉佑《〈魯迅全集〉的版本及其他》、張小鼎《〈魯迅全集〉四大版本編印紀程》、張小鼎《魯迅著作出版史上的三座豐碑——二十世紀〈魯迅全集〉三大版本紀實》等多篇。而對其在某一時期、或某一領域著作版本的考證研究也較為豐富。例如,馮英《民國時期〈魯迅語錄〉版本之比較》詳細介紹了民國時期(1949年前)出版發行的四種《魯迅語錄》版本——雷(雷白文)版、宋(宋云彬)版、舒(舒士心)版、尤(尤勁)版。又如,秦杰《魯迅著譯版本書收藏面面觀》簡單介紹了魯迅珍貴的早期版本書、魯迅早期版本書的大收藏家、研究魯迅早期版本書的參考著作。不僅如此,還有對與之相關著作版本的研究。例如,強英良《“毛澤東會見魯迅”說實誤——從馮雪峰著〈回憶魯迅〉的版本談起》通過對1952年、1957年、1981年版三個版本的《回憶魯迅》的對比分析,探究“毛澤東會見魯迅”一說。
除卻魯迅、毛澤東等著作版本研究較為豐富的學者,另有巴金、徐志摩、郭沫若、金庸、聞一多等。例如,對巴金著作版本的考證。龔明德《巴金〈家〉的版本變遷》對《家》的整個誕生過程、版本變遷作了詳細的介紹。秦杰《巴金著作早期版本》簡要介紹了《滅亡》《海底夢》等巴金早期著作,并配以書影。例如,對徐志摩著作版本的考證。彭綺文《八十年代徐志摩詩集的版本》通過分析各個詩集所選的篇章及不同的出版目的,比較研究了八十年代出版的徐志摩詩集的版本。例如,對郭沫若、金庸等著作版本的研究。金宏宇、彭林祥《郭沫若文學作品版本譜系考略》對郭沫若較重要作品版本譜系作了全面而簡略的考察。高玉《金庸武俠小說版本考論》將金庸武俠小說“刊本”“三聯本”“新修本”進行了對比研究。劉殿祥《聞一多著作的版本演變和全集成型》將《聞一多全集》的版本分為四個階段,闡釋了《聞一多全集》的出版意義。
(2)關于某一本書的版本學考證,例如《雷雨》《太陽照在桑干河上》《邊城》等著作的版本考證。也包括一本書的新舊版本、中外版本(譯本)等兩個版本的對比,例如《靜靜的頓河》。單本書的版本考證如《〈愛眉小札〉版本瑣談》《〈邊城〉版本匯校述評》《〈讀書隨筆〉的版本和遺文》《〈寒夜〉版本譜系考釋》《〈漢語大字典〉版本述略》《〈雷雨〉的版本差異》《〈雷雨〉的版本與曹禺的文學思想》《〈駱駝祥子〉的版本變遷——從出版與接受的角度考察》《〈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版本變遷》《〈中國當代文學概論〉版本流變研究》《〈中國新文學史稿〉的版本變遷》《〈子夜〉版本談》《近30年商務印書館版〈新華字典〉版本述略》等。對某一本書的譯本的考證,如《〈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三個版本及其出版歷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版本考略》《〈孝經〉英譯版本比較》《〈莊子〉在國外的版本注本及譯本》等。
(3)對于某一版本的質疑,如《〈毛澤東選集〉“最早版本”的考疑》《〈圍城〉版本探疑》等。對此的研究與前面兩部分相比,較為稀少。
版本介紹多為介紹性的文章,如某某書出了新版本、某某書現存版本介紹。這類文章雖然數量不多,但是正如唐文一、沐定勝在《消逝的風景——新文學版本錄》中所說:
本書中所收錄介紹的一百多部新文學著作,基本上是上世紀能代表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的珍貴初版本,多是作家的處女作或在當時產生一定影響的著作,這些圖書現珍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已不是常人多能輕易見到。[8]
對于沒有機會見到這些善本、珍本的讀者以及從事文獻研究的學者來說,版本介紹是極具價值和極有必要的。正是由于版本介紹在現代版本學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產生了一批相關的論著、新聞報道。例如,史興偉《張愛玲代表作〈傳奇〉的中文版本》詳細介紹了《傳奇》的文學價值以及版本流傳過程:中央書店書的銷售佳績、同年再版本的持續熱銷、1947年增訂本、1954年香港天鳳出版社版、1968年臺北皇冠出版社版《張愛玲短篇小說集》、1991年臺北皇冠出版有限公司版《張愛玲全集》、1992年花城出版社版《傳奇》[9]。例如,龔明德《張恨水〈八十一夢〉版本略說》對《八十一夢》“重慶新民報連載本”“新民報社十四夢本”“通俗文藝版刪節本”等版本進行了詳細的介紹[10]。例如,《中國現代文學館唐弢文庫版本欣賞》以圖為主,文字為輔,對唐弢文庫版本進行了生動形象地介紹。
綜上,雖然大部分學者仍將版本學視同為古籍版本學,但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有阿英等學者提出要注意加強新書版本的研究。而近些年來,對于現代版本學的研究產生了一定的成果。僅與現代版本相關的論文就有近百篇。這些論文主要聚焦于現代圖書的版本考證,少部分將注意力放在現代版本學理論與思想研究、版本介紹,產生了如《郭沫若文學作品版本譜系考略》《版本學要重視對現當代圖書版本的研究》等重要成果。與此同時,有多部圖書館學綜合性著作及版本學專著提及現代版本學,但僅有少量著作如《中國圖書版本學》《現代文學版本學》等較為深入地論述了現代版本學。
縱觀現代版本學的研究綜述,我們不難發現:一方面,現代版本學已經引起學界注意,對其的研究不斷增多,版本學已經由原來單純的古籍版本學延伸至今日的包含現代版本學在內的新概念;另一方面,與古籍版本學相比,現代版本學仍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無論是研究的深度還是廣度,都遠遠比不上古籍版本學。而就具體的研究內容而言,學者對現代版本學的研究重點多是版本考證,版本考證基本選取的都是比較著名的學者、著作,而對現代版本學基本概念、基礎理論與思想的研究較為薄弱。因此,未來的現代版本學研究尚待進一步深入。
〔1〕 辭海(下)[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4198
〔2〕 曹之.中國古籍版本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9
〔3〕 王宗芳,孫偉紅.現代文學版本學[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13,14
〔4〕 徐孝宓,衛揚春.新書版本研究淺見[C]//版本學研究論文選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198-207
〔5〕 李致忠.中國版本學及其研究方法[J].文獻季刊,2006(1):3-10
〔6〕 謝國冰.版本學要重視對現當代圖書版本的研究[J].世紀橋,2008(5):155-156
〔7〕 楊一瓊,吳萱.魯迅的版本意識和版本實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5):126-127
〔8〕 唐文一,沐定勝.消逝的風景——新文學版本錄[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年:勒口
〔9〕 史興偉.張愛玲代表作《傳奇》的中文版本[J].津圖學刊,1999(4):84-87
〔10〕 龔明德.張恨水《八十一夢》版本略說[M].池州學院學報,2011(2):10-13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Modern Studies of Editions
Wang Lili
Traditionally, studies of editions have focused on the ancient books. To further arouse the academic attention to modern studies of editions, and accelerate and deepen it, the paper reviews the related literature from four aspects: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modern studies of editions, theoretical and ideological research of modern studies of editions, research of editions and introduction of editions.
Modern studies of editions; Research of editions; Introduction of editions
G256.2
A
王麗麗,女,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博士生在讀,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古籍整理研究所,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