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藝洋
新媒體時代的電視節目制作初探
□ 孫藝洋
近年來,傳統電視受到沖擊,但好的內容生產依然擁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媒體融合時代,我國的許多電視節目從內容話題、制作形式、發布宣傳方式等多方面著手,突破傳統制作瓶頸,找到新路子。本文從這幾個角度出發,以湖南衛視和浙江衛視的優秀電視節目為例,探索新媒體時代的電視節目制作,展望未來電視節目制作的發展方向。
新媒體;電視節目;制作
1983年2月12日,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在中央電視臺的播出,開創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先河。綜藝節目從晚會節目時期,發展到純娛樂節目時期,再到益智競猜節目時期,最后到我們現在所處的綜藝真人秀時期。綜藝節目的娛樂性越來越強是否會降低原本節目的質感,以及節目的種類、環節、質量會有怎樣的提高是值得思考的。隨著全球數字化技術、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新媒體正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歷史大潮。新媒體以多終端、交互性、個性化、微內容、極速化的傳播,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和社會交往。傳媒格局也由此產生裂變,因此處于傳統媒體核心地位的電視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在內容至上的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如何突破傳統節目的瓶頸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我國電視傳媒的不斷縱深發展,傳媒市場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多樣化的傳媒節目形式并存,是我國電視節目發展的必然趨勢。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制作的形式創新成為了新的選擇。
相比較于傳統的單向輸出,當下主流的綜藝節目更強化觀眾的互動和參與。以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為例,2010年之前的《快樂大本營》大多是以舞臺互動為主,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了提高觀眾的參與度,節目開始探索與電視觀眾進行互動。目前,很多電視節目中都引入了微信的“搖一搖”功能、公眾號答題和短信答題、有獎競猜等方式,拉近了觀眾與節目之間的距離,打破了現場與電視機前觀眾的界線,即便不在現場的觀眾也可以參與到節目中,這樣的互動對提高收視率、增強觀眾粘性,無疑大有幫助。
此外,除了傳統綜藝節目模式的探索之外,形式上的創新還表現在對外來節目的本土化過程之中。近年來,中國本土原創的節目模式越來越少,《奔跑吧》《蒙面歌王》這些熱門綜藝都是向外國買來的版權。但是,雖然是購買版權,創作團隊也在節目中融入了很多我國特有的資源和觀眾喜愛的競技方式。通過對國外綜藝節目的改造,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節目模式,再加上一些大眾喜聞樂見的元素,得到了我國觀眾的接納。例如《奔跑吧兄弟》在原有節目模式中加入了公益的版塊,《快樂男聲》新設置了踢館賽、復活賽等新的賽制,《中國好聲音》增添了情感性和故事性。與國外的綜藝相比,我國的綜藝弱化了競技性,秉承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節目更有溫度,更蘊含人文關懷,傳播了主流的思想,符合我國團結互助的傳統美德。電視節目在采納西方優秀模式的基礎上,融入了中華文化的精髓,真正做到了中學為本,西學為用,這樣的電視節目更具有競爭力。
在新媒體時代,隨著傳播速度的加快和話題討論的便捷性提高,電視節目中的內容話題變得愈加重要。節目不能夠僅僅為了娛樂而存在,而應該有具體、精準的定位和核心內容,才能夠在眾多電視節目中擁有自己的鮮明面目。以湖南衛視現象級的節目《爸爸去哪兒》為例,這檔節目的成功之處有很大一方面是來源于對節目的精準定位。節目狠打“親情牌”,以父子之間的微妙關系為切入點,同時寓教于樂,融入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而且節目的形式具有很強的創造性,不光父子的組合是一種挑戰,不同的家庭合作也是一次創新,兩天一夜的戶外體驗更是讓節目增色不少。
《爸爸去哪兒》采用的是跟拍方式,將明星爸爸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真實地記錄了下來。它的亮點在于將生活的真實性和節目的故事性巧妙地結合了起來。通過讓孩子自己完成任務的方式,使孩子在短時間內就獲得了快速的成長。這類親子節目也成為觀眾鐘愛的節目類型,節目里明星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也受到普通觀眾的效仿和認可。況且它能夠制造出更多的話題內容,這也是其成功之處。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電視節目作為大眾藝術應該傳遞積極健康的正能量,盲目追求收視率而忽視本身的媒體責任,會降低節目質量。雖然一時博眼球會引起一部分人對節目的關注,但如果傳遞的信息不符合主流價值觀,這樣的節目就不會長久存在。2016年大火的《中國好詩詞》的成功也印證了這一點,在模式創新和制作水平提高之外,也需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理念與中國特色,這樣的綜藝節目更有生命力,更受觀眾歡迎。
隨著網絡技術的提高和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電視節目的發布和宣傳的途徑也變得更加多元,電視節目的從業人員和受眾都進入到了一個以微信、微博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時代的興起讓電視的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和開放,與此同時電視節目的發布和宣傳也面臨挑戰。
明星效應是電視節目發布宣傳中的有力武器。受眾在偶像崇拜的過程中,不光單純地對偶像的形象進行崇拜,而且也有興趣發掘偶像的人格魅力,他們希望偶像的榜樣力量能幫助自己進行自我的重新建構。很多受眾更看重偶像的內在氣質和修養,更愿意去了解偶像明星光環背后的酸甜苦辣,對偶像在現實生活中的狀態充滿了好奇,希望看到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樣子,這也是真人秀節目興起的主要原因。《爸爸去哪兒》就基于這種觀眾心理,在選景和設置游戲環節都注意了日常化和生活化的結合。《奔跑吧》也注重對明星日常生活的挖掘,并通過微博、微信等渠道進行節目外明星生活的宣傳并與觀眾互動。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給電視節目的發布和宣傳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形成了“網絡傳媒、大眾傳媒、人際傳播”等多種形式向外輸出的方式。例如,湖南衛視和浙江衛視的多檔節目在節目開播之前會通過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的形式進行宣傳,分享節目錄制過程中的趣事和花絮,在節目播出的過程中也會通過這樣的形式與嘉賓和觀眾進行互動。這樣的形式有利于節目引發更大的關注度。
從這個角度來說,電視節目已經呈現出形態越來越多樣化的特點,與此同時傳播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傳播的媒介已經不僅僅限于電視這一個傳播平臺。《爸爸去哪兒》也開始以網播的形式進行傳播,傳播輻射半徑越來越大。由這兩個特點引發,觀眾對電視節目的參與度也越來越高。觀眾參與到節目之中,消除了虛擬和現實的界限,使節目更平民化。綜藝節目元素也越來越豐富,這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新的元素的加入往往會給觀眾帶來新鮮感,保持對節目的熱情和關注,從而提高了節目的收視率。因此,未來的電視節目制作也應該尋找新的宣傳和發布途徑,才能夠適應廣大受眾對電視節目這種重要精神產品的不斷變化提高的需求。
1.馬丹.傳統媒體電視節目與新媒體網絡自制節目的差異[J].新媒體研究,2015(12):46-59.
2.孫露露.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營銷模式創新的研究[D].遼寧大學,2015.
3.李慶偉.新媒體時代電視綜藝節目營銷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4.楊文軍.新媒體背景下電視娛樂節目的自我營銷[D].西北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