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碧顏
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現狀及發展策略探析
□ 張碧顏
在新媒體日益強大的今天,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空間被嚴重擠壓,電視熒屏也逐漸被娛樂節目壟斷,新聞節目備受冷落。當下早間新聞節目更是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除去中央電視臺的《朝聞天下》和《第一時間》及個別優秀省級衛視外,其他電視臺則處于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狀態。本文試圖分析當前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的現狀、存在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發展策略
早間電視新聞節目是傳統電視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近30年的發展,國內涌現出了如央視的《朝聞天下》《第一時間》、北京衛視的《北京您早》、上海東方衛視的《看東方》等優秀的早間新聞節目。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雖經歷了迅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因其投入量大,收效緩慢,受電視臺制作實力和主創人員思想意識的影響,節目質量參差不齊。加之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休閑、享樂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電視劇、綜藝等類型的節目快速贏得觀眾的青睞,大量占據新聞節目的市場份額,早間新聞市場備受冷落①。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的急速發展對傳統電視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使得傳統媒體的處境更加艱難,省級衛視的早間新聞節目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
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在短短數十年間經歷了無數次交替更迭,節目不斷改版、停播、復播。在筆者最新的統計中顯示,31家省級衛視目前在播的早間新聞節目只有14家,如表1所示,其余17家處于空白狀態。
表1 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研究對象在內容方面,除了東方衛視《看東方》和吉林衛視《新聞早報》的時政新聞比重較大外,其他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都以社會新聞的播報為主。在報道方式上,現場報道類新聞較多的是北京衛視《北京您早》、天津衛視《津播晨報》、東方衛視《看東方》和河北衛視《看今朝》,其余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以影像新聞為主,結合少量圖片新聞和口播新聞,現場報道的比例幾乎為零。在主持人方面,通常來說,早間新聞節目快節奏及輕松愉悅的氛圍要求主持人的播報風格一定要具有親切、自然、簡潔的特點②,然而省級衛視早間新聞中有不少主持人延續了常規新聞節目主持人正襟危坐的莊重態度,缺乏早間新聞的快捷、輕松之感,如《直播重慶》《早安福建》《新聞60分》等,但是也有些主持人有不錯的表現,如安徽衛視《超級新聞場》的女主播任良韻,親切的外形加上獨特的嗓音,在播報新聞時經常融入自己的見解,語言平實,跟受眾一起說著家長里短,像是鄰家小妹一樣親切,她也因此獲得了許多粉絲的喜愛。

表1 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研究對象
總的來看,省級衛視的早間新聞節目逐步形成了區別于其他時段新聞的差異化風格,培育了一定的收視群體。
(一)缺乏本土特色,忽略受眾需求
根據筆者的調查,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中的本地新聞篇幅普遍較小。例如2016年4月18日的《直播重慶》,整檔節目25分鐘,前15分鐘的節目均由國際新聞組成,本地新聞所占時長不足總時長的三分之一。此外,筆者還發現,各臺早間新聞中的服務類新聞的數量屈指可數,14家早間新聞節目中,服務類新聞為零的比例竟達71%。由此可見,缺乏本土特色是當前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不可忽略的弊端,而對提供服務信息的忽視恰恰反映出我國電視行業觀念轉變的不徹底性。如今互聯網對傳統媒體帶來的巨大沖擊,使傳者和受傳者角色的互換,受眾的反饋決定著電視媒體的生死存亡,若繼續忽略受眾的信息需求,那么最終只能被受眾所拋棄。
(二)缺乏時效性,少見現場報道
筆者的抽樣調查顯示,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中,延緩性新聞占比最大的達到79%,大部分節目選擇沒有明確時間限制的延緩性新聞作為節目主要內容,雖說填補了節目版面,但卻使得節目的時效性大大降低。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力所在,缺乏時效性的新聞對觀眾來說早已失去價值。反觀國外,為了彌補新聞時效性的不足,國外優秀的早間新聞節目如BBC、CNN等都將現場報道作為早間新聞的重頭戲,這不僅可以增強節目的時效性,更能豐富節目的報道形式③。如前文所述,省級衛視大部分早間新聞的現場報道比例幾乎為零,這將導致節目發展缺乏后勁。
(三)因循守舊,節目編排呆板老套
當前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在整體形式上較為單一,節目編排較為老套,版塊缺少整體策劃,設置凌亂。部分早間新聞在節目編排上仍按照領導職務編排新聞先后順序,并沒有按照新聞價值來編排,會議新聞占據了頭版頭條,且比重巨大。此外,大部分節目采用平鋪直敘的編排手法,板塊之間相似度高,極易造成混淆。例如河南衛視《新聞60分》中設置的“今日關注”“今日頭條”“全媒體關注”等版塊,名稱和內容都沒有顯著差異,觀眾的辨識度不高,很難留下深刻印象。
(四)缺乏互動性,不善運用新媒體
在14檔早間新聞節目中,只有《北京您早》《共度晨光》《超級新聞場》設置了較為新穎的互動環節,其余早間新聞節目要么壓根沒有互動,要么互動環節形同擺設,沒有實質效果。如河南衛視《新聞60分》、天津衛視《津晨播報》將節目二維碼置于屏幕下方,卻僅僅提示觀眾掃描二維碼關注更多信息,并未增加更多互動功能。早間新聞節目若僅僅是為了滿足節目對于新聞線索的需要,為了完成任務而設置節目互動,并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互動,想要利用新媒體來提高觀眾的參與度和節目的影響力,將是天方夜譚。
(一)貼近本土,提供早間服務資訊
早間新聞節目在內容的選擇上要盡可能增加本土訊息,將本土資訊作為主要“賣點”,并根據新聞價值的大小來謹慎挑選國際國內新聞,果斷放棄假大空的新聞。除了播出日常新聞資訊外,更應該為受眾提供天氣、交通、出行、股票、菜價等服務類資訊,使其成為新聞節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無疑是滿足觀眾需要、增強競爭力的法寶。例如北京衛視《北京您早》會在節目中開設《小小園藝師》的版塊,專門教觀眾如何種植花菜,如何整理家中綠植。
(二)力爭新聞時效性,增加現場報道
“及時報道剛剛發生、正在進行的事實”是電視新聞節目保持生命力的有力法寶。早間時段的特殊性決定了早間新聞節目更要注重新聞時效性。早間新聞節目應當多報道昨夜今晨的新聞,削減延緩性新聞。另外,早間新聞節目還可以增加預測的功能,對于即將發生的事件進行預告,體現出早間時段的新聞價值。此外,由于受到節目制作時間和新聞資源匱乏的限制,有價值的新聞不是每天都會發生,此時現場報道就能夠彌補這個缺陷,不但能夠給觀眾帶來現場感,更體現出節目的時效性。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應適當增加現場報道的播報形式,打破傳統新聞時效性差的禁錮,力爭將節目變得與時俱進。
(三)注重節目編排,創新早間新聞形式
對于早間新聞節目的編排技巧,美國電視新聞制片人特德·懷特提出了“谷峰、節奏、分段”的概念,即在節目編排的過程中,將這些節目看作是山峰和峽谷,每一個版塊或者階段都要選擇最為重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作為頭條。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可以參考這種節目編排方式,抓住觀眾的眼球。另外,為了提升早間新聞的播出效率,創新播出形式也尤為重要,如復式播出的方式。東方衛視《看東方》就在節目中采取了將重要新聞復式播出的方式,每小時的節目中會將重點資訊再次播出,防止剛開機的觀眾錯過而造成資源浪費。復式播出方式也更適合于服務類資訊和節目導視,在節目中多次播出天氣、交通等實時情況。
(四)善用新媒體,擴大節目影響力
首先,要安排專人管理官微、官博,更新及時,做好節目預告、發布觀眾感興趣話題、邀請觀眾參與節目討論等,與受眾形成良性互動。其次,官博官微要與節目高度融合。在節目播出過程中,觀眾可以針對節目內容,在微博微信上做出實時反饋,這些信息可以通過主持人的播報或者屏幕下方的實時信息滾動條在節目中展現,提高觀眾參與節目的熱情。此外,省級衛視早間新聞節目應注重創新傳播模式,充分利用移動媒體。地鐵、公交、火車等移動客戶端都有可能成為未來電視的載體,應加大與移動媒體的合作力度,把早間新聞節目融入到受眾的生活中去。
注釋:
①高崴.電視早間新聞節目的困境與對策[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1):37-38.
②高靈杰,阿梅,云夢迪.早間新聞節目主持的主持藝術——以歐陽夏丹和馬斌主持的《第一時間》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3(6):19-20.
③原禮慈.國際早間新聞電視節目比較研究[D].湖北大學.2014:23-25.
(作者單位:佛山電視臺)